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句话说:

“即使是最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引导得当,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父母是孩子人生路上第一任老师,自己对孩子采取什么样的教育方式,就会让孩子拥有什么样的未来。

只不过有些父母从来都不懂正确的教育方式,只是习惯了看着别人或者跟着自己的感觉走,要么对孩子习惯性地打击、批评,要么就是一直盯着孩子的缺点,逼着孩子向前走……

似乎不管孩子做得有多好,都不能让他们满意,越是如此越让孩子内心受挫,越无法拥有属于自己的美好明天。

说实话,低层次的父母,喜欢不断挑剔孩子,而高层次的父母,只做三件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 会看到孩子的优点,给予鼓励

有这样一句话:

“每个孩子都不可能十全十美,肯定会有不完美的一面,但是父母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亮点,才是一个孩子成长进步的方向。”

只有当父母从孩子身上不断发现优点,才会让他们变得更好,自己也会因为有优点而变得更自信,在前行的路上越走越远。

所以永远不要总是只盯着孩子身上的缺点,只会让自己对孩子越来越没信心,总是会觉得别人的孩子全是优点,自己的孩子全是缺点。

事实并非如此,而是当你以习惯盯着孩子缺点的思维去看待教育,不管什么时候看到都是孩子的不足,除了只会让自己越来越心累,也只会带给孩子满满的负能量。

看过一个例子。

一位妈妈在朋友圈晒孩子的画作,虽然比不上名师的作品,但是明显看出孩子的用心,但是这位妈妈看到的却是缺点。

她觉得孩子没办法与其他优秀的孩子相提并论,画作没有亮点,也没有新意,甚至看着一团糟……

她看到了孩子所有的缺点,唯独没有看到他对于画画的热爱,除了批评孩子,没有其他。

女科学家芭芭拉·麦克林托克说:

“我是一朵秋天的雏菊,我相信,不是每一朵花都在春天开放。”

孩子的成长有早有晚,每个人都不相同,作为父母要懂得欣赏孩子,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给予鼓励与赞扬,才会让他们变得越来越自信,也才能恣意生长、活出精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 调动孩子胜任感,给予信任

《非暴力不沟通》一书中写道:

“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应经常是申辩或者反击;反之,如果我们直接说出需要,其他人就有可能做出积极的回应。”

现实生活中,总有一些父母在给孩子交代任务时,习惯带着批评的语气,或者命令式的口吻。

“你赶紧给我完成今天的作业,要不然……”

“你看你那个笨蛋样,什么都做不成,还得我盯着你才行……”

“我看你就是除了玩,什么都做不了,赶紧去做作业。”

其实类似这样的言语不在少数,父母给予孩子交代任务时,总是会带着批评、责怪的语气,让孩子感觉到没有信任,而是拿着鞭子赶着自己向前走,越是如此,自己越会带着抵触的心态去敷衍。

或许有父母感觉到委屈,说自己也不想操心,或者和颜悦色对孩子好好说话,可是孩子每一次都很拖沓,让自己渐渐失去了耐心。

说实话,父母培养孩子不容易,但正因为如此,就更要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绝对不能对孩子失去信心,就此采取无所谓的态度。

不管是谁都不可能拥有与生俱来的优秀,更何况还没有长大的孩子,肯定会存在着许多问题,更需要父母用心的引导。

父母需要调动孩子的胜任感,就是心平气和的给孩子布置任务,然后给予他们一定的自由发挥空间,让他们感觉到被信任。

哪怕做出的事情并不完美,一定要就事论事地纠正,而不是带着情绪的批评、指责,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得到更好的成长。

父母给孩子布置任务时一定要具体明确,不要让孩子猜来猜去,这样彼此的沟通才会更顺畅,也才能让彼此的关系更和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 培养孩子自身的软实力,给予理解

说实话,决定孩子这一生过得如何的重要因素,其实并不是学习的成绩,而是自身的软实力。

所谓软实力,指的是自身与人相处的能力,看待问题的态度,自我独立的性格以及永不停止的学习本领等等。

但是有些父母的眼中只有成绩,似乎孩子只有能够考上名校才是人生最大的成功,一次次给孩子施加压力,一次次让他们感觉到心神俱疲。

学习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孩子自身的品质,让他们具有坚持不懈地努力、强烈的求知欲以及面对挫折的抗压心态等等。

当一个孩子在成长路上能够拥有这些优秀的软实力时,注定这辈子不管做什么都会大放光彩,让自己在一个行业里成为佼佼者。

因为只有关注孩子自身的成长,才能给予他们一个最好的未来。

心理学上有一个“瓦拉赫效应”,揭露了孩子的智能发展从来都不是均衡的,而是一旦找到了自己的最佳点,之后经过充分的拓展就能收获惊人的成绩。

既然如此,作为父母不要总是用完美的标准去要求孩子,因为完美的背后是苛求也是限制。

希望你能成为一个高层次的父母,通过正确的教育方法引导孩子茁壮成长,让他们披荆斩棘、高歌向前,与人生路上最好的自己不期而遇!

图片来源摄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