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和你说,他要去逛“谷子”店,你可千万别以为他是要去买粮食。

孩子们所称的“谷子”,其实是英文“goods(商品)”的谐音,指的是二次元动漫文化衍生出来的徽章、立牌、海报等周边商品。眼下,买“谷子”正成为桂林青少年中的一股消费风潮,并形成了独特的“谷”圈文化。

而作为家长和社会,该如何看待呢?

探访“谷子”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聚集了众多“谷子”店,秀峰区滨江图书市场负一层在社交媒体上被称作“桂林的吃‘谷’圣地”。

日前,记者来到这里看到,各家“谷子”店都会在门口用小黑板写上店里的特色,店内都聚集了不少学生模样的顾客。各家店内相关商品种类繁多,包括徽章、拍立得卡纸、亚克力制品、手办、盲盒、抱枕等。记者拿起几个徽章查看标价,有的价格15元,有的则要50元。

“‘00后’和‘10后’是店里消费的主力军。”一家“谷子”店的店员黄女士告诉记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临桂区吾悦广场一家书店,这里也有数个柜台展示着“谷子”商品,如《未定事件簿》(一款手游)、“初音未来”(一个虚拟偶像)等二次元动漫文化周边商品。

就读于逸仙中学高二年级的陈同学说,她最近买了一款《原神》(一部漫画)主题的亚克力挂件,售价为40元。谈及购买这些商品的初衷,她表示,自己被漫画和游戏里的精美画面所吸引,随后又被其故事情节打动。在社交媒体上看到许多关于这些动漫游戏周边的分享后,她逐渐产生了浓厚兴趣并开始购买。如今,她每个月都会用零花钱购买自己喜欢的周边。

黄同学说,据她所知,她所在的班级有近半同学都在买“谷子”,还有同学会加价转售。

孩子说有用家长有担忧

在社交平台上,关于桂林各大“谷子”店的推荐帖子有很多,且不少帖子获得了不少网友的点赞和留言。

接受采访的“谷子”爱好者说,“谷子”不仅是印有角色形象的物品,更是连接现实与虚拟世界的“桥梁”。通过购买和收藏“谷子”,他们能够与喜欢的角色建立更深的情感联系,从而获得归属感和成就感。

唐同学是个超级“谷子”迷,他说:“买回家的这些‘谷子’,让我感觉自己与心爱的动漫、游戏角色之间更加亲近。而每次和朋友们聊起这些宝贝,都像找到了共同话题,仿佛拥有了共同的语言。而且,我在网上晒我的收藏时,能收获很多点赞和夸奖,这让我结识了更多朋友。”

对于孩子买“谷子”,家长也有各自的态度。家住丽君路的吴女士向记者表达了她的担忧:“我发现女儿经常购买这些似乎没有实际用途的卡片和徽章,我很担心她会过度投入,把零花钱和压岁钱都花在这上面。”

家住丽君路的吴女士向记者表达了她的担忧:“我发现女儿经常购买这些似乎没有实际用途的卡片和徽章,我很担心她会过度投入,把零花钱和压岁钱都花在这上面。”

采访中,多位家长表达了类似的忧虑,他们担心孩子沉迷于此类消费行为,进而忽视了学习和生活的其他重要方面。

但也有家长持开放态度,家住清风路的唐先生表示:“我每月给孩子固定的零花钱,并且尊重她如何支配。过多的干涉可能会让孩子感到压抑,甚至让她觉得自己不合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专家称不妨包容但更要引导

面对孩子热衷买“谷子”这一现象,专家是怎么看的?

桂林市和谐心理教育培训学校校长、资深心理咨询师谢裕中表示,“吃谷”这一新兴现象,不仅反映了当代青少年的消费偏好,还揭示了他们对情感价值和社交认同的追求。在此背景下,社会各界无需过度忧虑,而应持开放和包容的态度,但要密切关注其可能带来的多方面影响,并引导青少年以健康、理性的方式参与其中。

“每一代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娱乐和消费习惯,这些习惯往往与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紧密相连。例如,上世纪90年代的孩子热衷于收集四驱车、悠悠球等玩具;而今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和消费观念的演变,有的孩子倾心于‘谷子’、盲盒等新兴物品。在家庭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家长可以适度给予孩子消费自主权,但同时也要警惕孩子陷入不理性消费和攀比心理的陷阱。因此,应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以更加理性的态度对待‘买谷子’等消费行为。”谢裕中说。

桂林市第三中学党支部书记陆儒宁也向记者表达了他的观点。他指出,“对于这类对学习无直接帮助的物品,学校通常会建议学生不要带入校园,老师们看到后也会提醒。”他进一步强调,“处理这类物品,并非简单地禁止即可。关键在于引导,要引导学生们在享受这一爱好的同时自我约束,适可而止。更为重要的是,要将青少年们旺盛的精力和注意力引导到学习、体育锻炼及培养多样化的兴趣爱好上,以促进其全面发展。”

来源|桂林晚报(记者刘琪)

桂林日报社新媒体运营部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