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20年的统计,我国儿童ADHD患病率为5.7%。ADHD除了会对儿童正常学习、生活以及社交能力造成不良影响,70%左右患儿症状会持续到青春期,25%左右会持续到成年,对他们的成长和未来步入社会带来不良影响。
ADHD目前临床治疗上,有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大体系。药物治疗以盐酸哌甲酯控释片为代表,它是我国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ADHD治疗药物,通过阻断突触前膜的多巴胺转运体,而使突触间隙去甲肾上腺素以及多巴胺减少回吸收,并促进释放,从而增高其水平,增突触后膜受体作用得到增强,最终达到改善ADHD患儿的注意力不集中、自我约束力低、学习困难、多动等症状。非药物治疗以脑电生物反馈治疗为代表,它可改善患者的冲动性、注意力等,对大脑功能起到有效改善作用。
ADHD的诊断,一般从患儿的行为表现、学业成绩、社会适应等方面综合评定。但常用的行为评估方法受医生的经验、个人主观因素影响较大,脑电波是临床诊断的有效指标,客观反映大脑的功能状态,其中脑电波θ/β比值的变化,对不同年龄段ADHD患儿诊断有着极高的准确性。
这是因为ADHD患儿神经生物学发育存在缺陷,表现为θ波增加,β波减少,尤其是在前额叶,脑电θ/β比值增加表明觉醒状态不足,是ADHD患儿最典型的症状。
近年研究发现,不同年龄段儿童脑电θ/β比值不同,且总体上显现随着患儿年龄的增长而降低,通用的以5.0作为诊断标准显得不合时宜。根据我国学者的研究,5.0标准适用于学龄前儿童,而11岁以上儿童,标准应降低治3.0,可以有效减少漏诊的情况,各年龄诊断标可以参照下表。
为了比较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对ADHD的疗效,我国学者对6-12岁ADHD患儿进行了对比试验。共有86名患儿参与试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盐酸哌甲酯控释片,初始剂量为18mg/天,每周进行复诊,根据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数量调节药物使用量,每天最高剂量不得超过54mg,共治疗8周。
研究组采用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治疗开始前,先按照患儿的脑电治疗仪诊断结果以及采集的患儿脑电信息、临床症状,选择针对性的训练方式。每次治疗分为5个阶段,第1个阶段是制定训练目标、检测基础状态的阶段,约进行2分钟,第2-5阶段是反馈治疗的阶段,每阶段约进行5-7分钟,每次治疗过程约45分钟,1周治疗5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8周)。
如上图所示,治疗前,两组患儿多动/冲动、注意力不集中、对立违抗评分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患儿的多动/冲动、注意力不集中、对立违抗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且研究组降低更为明显。
脑电θ/β比值方面,治疗前两组患儿脑电θ/β比值无明显差异,治疗期间两组患儿在第2周、4周、6周、8周,脑电θ/β比值较治疗前均降低,且研究组降低幅度更为明显。
ADHD是由特殊大脑调节功能失衡导致,主要是丘脑非特异性核团、大脑皮质、脑干网状结构的调节能力不充足,不能强化适宜的调节,无法抑制不利的调节,因此出现注意缺陷等问题。θ波与创造性思维、积极思考问题、记忆力控股等有关,在困倦状态下θ波会出现;β波与逻辑推理、好奇心、高度集中等有关,因此ADHD患儿θ波增加,β波减少,θ/β比值升高,当症状得到改善时,θ波会减少,β波会增加,因此θ/β比值会降低,症状得到改善。
脑电生物反馈被广泛应用于神经功能障碍的治疗,属于非药物治疗措施的典型代表,其原理为操作性条件反射,通过对指定波段的脑电波进行训练,从而对大脑觉醒状态起到提高作用。同事,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具有操作简单,无不良反应等特点,更易被儿童及家属接受。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