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图上来看,越南国土呈现狭长的“如意”形状,北部多山地,南部又是湖泊河网密布,南北长达1600多公里,东西最窄之处仅50公里,不是装甲部队理想的用武之地。

1940年代后期法国入侵越南并派遣了装甲部队,结果装甲兵因为不熟悉越南当地的地形,被胡志明领导的越军打得头破血流,被击毁的坦克和装甲车随处可见。

后来,法军接收了美国支援的两栖装甲车,终于勉强可以在越南中部和南部的沼泽地带和越共军队较量。

法军的坦克部队虽然在局部战斗中支援步兵取得了胜利,但越南的复杂地形使得坦克的损耗率极高,往往在几天的野战之后坦克就因为各类故障不能使用了。

最后法军只能把坦克部队安排在据点和大城市里作为支援火力使用,并最终因消极防御的战略而陷于失败。

在越南作战的法国M24坦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了美军入侵越南时期,美军在吸收了法国的教训之后使用了战斗全重仅有16吨的M551A1“谢里登”轻型坦克。

但让美军坦克兵非常头疼的是,脆弱的装甲和没有托带轮导致毛病不断的履带系统导致“谢里登”坦克难以在和越军的对决中占据明显优势。

到战争后期,北越军队已经大量装备的RPG-7反坦克火箭筒和B-40型82mm无后坐力炮,对美军的轻型坦克能够一发入魂。

而且“谢里登”坦克使用的是全可燃药筒,由于越南的糟糕气候,这种弹药受潮之后往往在车内就发生爆燃,使得美军驾驶坦克时战战兢兢。

面对越南军队犀利的反坦克武器,美军也不是没有使用过装甲更厚的M48“巴顿”中型坦克,在侵越战争的高峰期,美军投入战场的“巴顿”坦克多达近700辆,并且成功阻挡了北越坦克部队的进攻。

这辆“巴顿”坦克被越军的地雷炸断了履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巴顿”坦克的重量使得其很难投入雨林作战,因此很少被用在进攻行动中,并且在越南战争结束后大量被越军所缴获。

直到战争快结束时,美军的坦克也没有发挥其预想的作用,经过这两场战争,越南战场对坦克的局限成为了全世界军事家几乎形成共识的问题。

1979年自卫反击战开始前,解放军部队为了给部队提供机动火力掩护,调集了7个团又1个营的坦克部队入越参战,其中有4个装备62式轻型坦克的坦克团,还有3个装备T34和59式中型坦克的坦克团。

62式坦克是新中国国产的第一款轻型坦克,其战斗全重21.5吨,装备一门85mm火炮和12.7mm机枪,最大时速60千米/小时。

当时,62式坦克的开发定位就是用于南方丘陵山地和水网稻田地区作战的,该坦克为了减轻重量,在装甲上做了很大牺牲,炮塔前装甲最厚处仅为45毫米,车体正面前装甲最厚处仅为35毫米。

越南军队的火箭筒对轻型坦克威胁很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就导致62式坦克正前方仅能抵御14.5毫米重机枪的射击,对于越军的大口径火箭筒和反坦克炮几乎没有什么防御能力。

还有一个更尴尬的地方,那就是62式坦克的85mm线膛炮充其量只能消灭一些表面阵地,对于大型坚固工事的破坏能力不足。

在几十年战争中被美军的飞机大炮炸惯了的越南军队,在正面对战中把自己的防御掩体修得铁桶跟差不多,85mm炮打上去也就是一个凹坑,最多掉点边边角角。

至于防护性能更好、火力更强的59式中型坦克,则因为通过性和机动性不理想,基本上处于板凳选手的尴尬位置。

无论是62式坦克还是59式坦克,在当年我们援越抗美的时候都曾经向越南输出过一批,因此越南方面对于这两种坦克的性能情况、优劣势等都十分熟悉。

我坦克部队通过小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我军在开战之前并非没有了解过越南北部的多山环境,而且恰恰长期支援越南的我们是最熟悉这一实际情况的。

战斗开始之后,我坦克部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突入越境,但越军也针锋相对地启用了许多对付坦克的手段。

越南北部的山区地形,很多都是两山高峙,中夹一道,很适合进行伏击,当然步兵可以机动到两边的山上不落入陷阱,可是坦克就不一样了。

因为在泥地、坡地和田埂里不太好走,一般坦克都会选择走带路面的简易公路,这时候越军就会在路中间挖一个大坑,上面用稻草或者浮土伪装好,表面看和普通的公路没什么两样,62式坦克开过来的时候却会直接陷进去。

开路坦克陷进沟里成了障碍,后面的坦克就难以继续前进,至少短时间内会在公路上挤成一堆,成了两侧越军火箭筒和反坦克炮的活靶子。

坦克上的我军步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年在多山的朝鲜战场上,缺乏装甲力量的志愿军也是用差不多的手段对付美军的坦克,斩获甚重。

1979年2月17日凌晨7点多,我军向高平东南东溪方向突破的穿插部队集结完毕,结果却遇到了意想不到的状况。

因为我军开始火力准备,炮弹炸得浓烟滚滚、尘土飞扬,加上天色刚蒙蒙亮,丘陵地带雾气弥漫,导致我方坦克驾驶员在车内观察不清穿插路线,队形一度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