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定新中国首都:北平成为毛主席属意之地

1948年9月,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序幕已经随着东北的炮声缓缓拉开。

在中共中央的临时所在地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毛主席等党的领导人在举行一次重要的会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毛主席

此时,国民党虽然拥有360多万反动军队和大部分土地,但其在军事、政治、经济上的颓势已经显露无遗,到西柏坡会议召开时,解放军已经在全国范围内陆续展开反攻,国民党主要的战略集团:东北卫立煌集团、华北傅作义集团、徐州刘峙集团均被分割包围在几座大城市中。

尽管鹿死谁手尚未可知,但毛主席对革命的最终胜利信心百倍。因此,西柏坡会议讨论的2个核心议题,一个是如何布局战略决战(5年内歼敌500个师/旅,彻底消灭国民党反动军队),另一个就是夺取全国政权问题。

虽然新中国的首都尚未确定,但毛主席心中对首都的选择却已经有了考虑。这一点,时任华北军区司令员兼华北野战军司令员的聂荣臻感受最深。

在会议上,聂荣臻力主和平解放当时还在傅作义的华北“剿总”控制下的北平,确保这座古城不受炮火毁坏,他的理由十分明确,也无可辩驳。

首先,北平城是元明清三代以来600多年的古都,经过三代王朝长期经营建设,为中华民族留下的宝贵历史和文化遗产无法估量,当年侵华日寇都没有破坏北平,我们非到万不得已更不能破坏它,做损害人民利益的事情。

其次,北平城内除了几十万国民党军队,还有上百万居民,如果战端一开,枪炮无眼,势必生灵涂炭,造成重大伤亡,这对我们争取人民的支持十分不利。

第三,国民党傅作义集团虽然有60万大军,但已经被我军团团包围在北平、天津、张家口几座孤城,其与我军顽抗到底的战斗意志不强,应该说,如果能做通傅作义的工作,实现和平解放北平不是没有可能的。

毛主席表态支持了聂荣臻的观点,他提到了一句“新中国以后很有可能建都北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聂荣臻

这时尽管大家对首都的选择还有讨论,但毫无疑问北平已经成为一个选项。

西柏坡会议结束后不久,辽沈战役就以东北野战军大获全胜而告终,此时华北的傅作义集团陷入南逃还是固守的困境,然而就在傅作义举棋不定之际,华北野战军已经发起了平津战役,而东北野战军百万大军也于11月下旬从山海关南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包围了北平。

此时,对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来说,平津战役的胜利基本上已经是时间问题了。

1949年1月14日-15日,东北野战军仅用了29个小时就攻克了天津,此时自太原以东归国民党控制的只剩下北平孤城,解放军155mm榴弹炮的炮口已经对准了北平城墙。

早在几个月前,党中央就已经在准备接管北平的各项工作,毛主席经过深思熟虑,决定任命在党内具有极为丰富的政治工作经验的彭真为北平市委书记,长期担任中央军委参谋长的叶剑英为北平市长兼军管会主任。

在彭真与叶剑英准备出发前,毛主席特地在西柏坡会见他们,并郑重地说:“这次接管北平意义重大,中外瞩目。你们务必要像过去接管沈阳、济南那样,取得更好的成绩,不能落后在沈阳和济南之后。

北平在毛主席心中的分量不言而喻。

作为多年的革命战友,彭真、叶剑英很快就领会到了毛主席的意图,还在傅作义与我军谈判期间,叶剑英就对准备进北平接管政权的干部们说:“北平是享誉中外的历史文化名城,很有可能成为我们新中国的首都,希望大家重视起来,而且接管工作的成败直接关乎我党的声誉和形象,另外它还直接影响到全国其它尚未解放的城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叶剑英

1949年1月22日,根据《关于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的协议》的约定,傅作义麾下的25万国民党守军撤出北平城外接受改编,1月31日解放军进城,北平和平解放。

这时,三大战役已经全部结束,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实现革命的全国胜利成为定局。选定新中国的首都成为党中央下一步的重要工作。

二、首都之争:北平与其他城市相比各有利弊

其实对于新中国的首都选择,和北平一样呼声颇高的还有哈尔滨、南京等城市,而且它们也各有各的优势。

作为我党最先控制的大城市之一,哈尔滨自抗战胜利以来就一直掌握在我党我军手中,革命力量强大,城市局面稳定,不仅基础设施先进,而且哈尔滨坐落于东北肥沃的黑土地上,粮食供应完全不成问题,不需要从外部调粮。

要知道,北平不同于南京和哈尔滨,本身并非产粮之地,自明清以来不得不靠大运河从江南调粮进京,是为“漕运”,每年耗费的人力财力不计其数。如今虽然不再依靠大运河,但每年的运输费用依然是一笔惊人的支出。

东北三省是当时中国工业化水平最高的战略区域,定都哈尔滨有利于国家掌握和开发东三省相对强大的工业资源,这也是未来新中国能够自强独立于世界的基本要素。

还有一个当时特殊的政治因素就是哈尔滨背靠同为社会主义国家的苏联,这就能确保中央政府如留在哈尔滨将无后顾之忧,更有利于密切中苏关系,就算将来新中国遭到帝国主义国家的入侵,也可以就近依靠苏联获得支援。

而哈尔滨作为首都最大的不利因素就是地理位置太偏了:由于哈尔滨远处山海关外,还位于中长铁路的末端,论辐射东三省尚属有余,对于关内的各省则显得鞭长莫及,这会让刚刚迎来解放的全国人民怎么想,怎么看?

而且,把首都定在哈尔滨,距离那个动不动就对中国革命颐指气使的“老大哥”是不是太近了些……

至于定都南京,最大的有利因素就是有利于新政权加强对经济发达的沪宁杭地区的控制和开发,同时南京作为国民党的首都多年,还拥有完整的现代配套基础设施,几乎不用再兴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蒋介石

至于不利之处,南京可是蒋介石经营多年的老巢,即使未来解放了南京,党和新政权也还需要一段时间来清理国民党反动派遗留下来的特务和间谍,那里的确距离上海很近,但距离盘踞上海的帝国主义也很近。

此外,南京位于长江下游,帝国主义的飞机如果从航空母舰上起飞很容易就能把炸弹扔到南京,对于当时缺乏强大海军的新中国来说,一旦帝国主义从海上进攻,则我们动不动就要面临“南京保卫战”的紧张局面,那样怎么能维持新政权的稳定?

所以,定都南京的想法没有多久就被否决了。

除此之外,被考虑作为首都选项的还有西安、洛阳、开封等地,但这些城市虽然在古代作为王朝都城都曾经盛极一时,到了明清时期则已经因为国家经济政治格局的变迁而衰落,不再适合作为国家首都了。

其他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例如上海、重庆、广州,当然也是新中国定都考虑的对象,甚至在备选名单中还有革命圣地延安。

1949年2月,时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委员、城市工作部部长兼代理宣传部部长的王稼祥来到了西柏坡。

毛主席一直对王稼祥这位老战友怀有深厚的感情,1935年1月,作为中革军委副主席、红军总政治部主任的王稼祥在遵义会议上坚定地支持毛主席的正确主张,并要求恢复毛主席在军事上的领导职务,最终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对中国革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

王稼祥貌似文质彬彬,其实是个硬汉子。1933年他在一次空袭中被敌机的炸弹炸伤,弹片打穿肠子,扎进骨盆导致化脓,由于医疗条件欠缺,他硬是在没有麻药的情况下做了8个小时的手术,一声不吭。

自1937年后王稼祥因为腹部旧伤复发两次去苏联看病,前后在苏联住了2年有余,加上他年轻时又在苏联读过5年书,长期在苏联生活的经历使他对苏联的城市建设和管理颇有一些认知和心得。

对于即将赢得全国胜利,把工作重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的中国共产党人来说,正确、高效地开展城市工作,对于巩固新政权、恢复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正常秩序、振兴经济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王稼祥

而王稼祥领导的东北局城市工作部在过去三年的解放战争中显然取得了值得肯定的成绩,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接管国民党控制下基本瘫痪的锦州、长春、沈阳等大城市后,王稼祥果断采取恢复城市基础设施和日常生活物资供应,争取和发动群众,集中精力发展城市经济,加强城市政权建设的整体思路,迅速落实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保持了东北城市在工业和资源等方面的优势,极大地巩固了东北根据地,并有效地支持了全国的解放战争。

可以说王稼祥是此刻党内为数不多的城市工作专家之一,所以毛主席在决定首都的问题上非常希望听取王稼祥的意见。

我们很快要取得全国的胜利了,我想听听你的意见,我们的政府该定都哪?”毛主席接着又说:“历史上,历朝历代不是定都在西安,就是开封,要不就是南京、北平。我们的首都定在哪里合适?中央虽有个考虑,但还没有最后的答案。”

果然,王稼祥在选择首都的考虑上和毛主席有着一致的看法。为了答复毛主席这一次的咨询,他虽然事先准备了一份有南京、西安、重庆、上海等11个城市的候选名单,但内心还是最倾向北平。

他首先否定了定都南京的意见,这是从国际形势上做出的通盘考虑。由于新中国建立后很可能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的敌对和全面封锁,位于沿海,容易受到攻击的南京的确不适合作为中央人民政府的所在地。

自1927年以来南京就是反动政府和日伪盘踞的地方,我党在南京包括上海等地的群众基础不如北方,如果潜伏下来的国民党反动分子一时清除不了,和帝国主义者里应外合搞破坏,那就十分危险了。

同理,像广州、上海这些地方也不适合作为首都。而重庆处于西南内陆,位置过于封闭,在战时作为临时首都或者区域中心有余,但作为首都实在不太理想。要知道,就算是国民政府在抗战爆发、南京失守后选择的第一个临时首都也是武汉,直到武汉被日军占领才退到重庆。

当然,北平实际上离渤海也很近,但渤海是中国的内海,由北平往东,受到山东半岛、辽东半岛两个天然屏障的拱卫,因此从地理上来说还是比南京安全。

王稼祥最后总结说:“我认为我们的首都最理想的地点应该是在北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王稼祥(左一)和毛主席(中)

王稼祥的分析可谓一针见血。

毛主席赞同道:“稼祥,你的话一语中的,正合我意,我们选择北平,要在那找到我们的基础,那就是广大的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

北平是一座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1919年5月4日,爱国的北平学生发起反对签订《凡尔赛和约》,维护山东权益,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声势浩大的示威活动,并随之席卷全国,史称“五四运动”,成为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1935年12月9日,北平的学生和爱国市民又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反对“华北自治”,要求停止内战、一致对外而发动大游行,史称“一二·九运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一二·九运动

抗战胜利后,美帝国主义的军队在中国土地上横行霸道,胡作非为,北平人民又多次举行声势浩大的反美反帝示威活动,最终迫使美国军队撤离中国。可以看出,北平人民的爱国积极性很高,革命觉悟很高。对于一直以来相信人民、依靠人民的中国共产党来说,势必没有远离人民,去到一个资本家聚集的地方的道理。

除此之外,定都北平还有着深刻的历史意义。

从中国历史来看,定都北方的政权,其地位往往更加巩固,而定都南方的政权则往往陷于偏安的不利局面。除了明朝的朱元璋北伐元朝成功外,其他历代王朝多次北伐最终都以失败收场。

中国古代的军事地理学家们往往将天下看做一个被山川与河流分割的九宫格棋盘,中原位于棋盘正中,因此属于“四战之地”,而自古取天下者,以起自西北方(陕西)或东北方(河北)者为多。

河北周边被太行山、燕山山脉环绕,南有黄河,进可攻、退可守,所以“幽燕形胜,实甲天下”。建都北平对于全国而言为提衣挈领之势,也即是清代历史地理学家顾祖禹所说的“据上游之势,以临驭六合。”

自中唐以来,河北一直是全国的政治、军事中心,唐玄宗以后河北地区被藩镇军阀割据,由于藩镇军力强盛中央政府竟无力收复,一直持续到唐朝灭亡。

五代时石敬瑭为了换取辽国支持不惜割让河北的燕云十六州,以致定都开封的中原王朝屏障尽失,石敬瑭死后养子石重贵不肯臣服辽国,于是辽兵从河北南下很快灭亡了后晋。北宋初期宋太宗先后三次北伐与辽争夺燕云,但最终均以失败告终,此后一百多年北宋在战略上始终处于被动防御。

明朝初年,占据北平的燕王朱棣发起“靖难之役”,于1402年初出兵南下,不到半年就攻克南京,夺取了政权。到明朝末年,清军入关后亦以北平为根基,不到二十年就消灭了农民起义军和南明政权,基本上统一了全国。

不难看出,从北平南下至少在地理上遇到的障碍远比从南京北上需跨越的地理障碍为少。由于此时解放战争依然在进行,蒋介石和继任的李宗仁桂系集团的残兵败将还想要割据长江以南,搞“南北朝”,河北之地对于全国稳定来说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当然,北平距离苏联也很近,万一局势发生大的变化,也可以就近获得苏联的支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王稼祥

王稼祥的建议和分析正是时机,恰到好处地增强了毛主席的信念。

定都北平,就是毛主席和新中国的其他决策者们从政治、经济、军事和历史地理因素等方面综合考虑之后的最优选择。

三、新中国成立,北平改名北京

1949年3月,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在会议上正式做出了“将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到城市”的决定,并批准了由我党发起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及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建议。而新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地就是北平。

作为新递补的中央委员之一,王稼祥也参加了这次会议。

3月23日,中共中央和军委总部机关从西柏坡出发,正式迁往北平。从这一刻开始,选择北平作为新中国的首都基本上已经是铁板钉钉的事情了。

3月25日,毛主席与中共中央一同进入北平。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在这次会议上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设于北平市,同时将北平市改名为北京市。

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开国大典油画

这时解放战争的形势正迅猛发展,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解放了大半个福建,并且正向国民党盘踞的最后几个省份:广东、西南诸省大举进军,而国民党政权在这些地方的统治也已经土崩瓦解,由于内地的国民党军队一片混乱,自顾不暇,败退到台湾的蒋介石只能掌握舟山、海南等一些沿海岛屿,并企图通过其有限的空中力量给新中国制造一些麻烦。

国民党的轰炸机从舟山机场出发,要空袭南京、上海自不成问题,可要想威胁到北京就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就在南京解放五天后的1949年4月28日,上午10时许,国民党空军派出5架B-25轰炸机轰炸南京下关及电厂,造成数十人伤亡。

1950年2月19日,大年初三,国民党空军又派出3架轰炸机轰炸南京,再次造成多人伤亡。

从1949年10月至1950年2月,国民党空军先后对上海进行了20余次空袭,投弹360多枚,毁坏房屋2300余间,导致无辜市民伤亡2300余人,其中尤以1950年2月6日的轰炸造成损失最为严重,在此次轰炸中上海市的电力设施损坏高达80%,工厂几乎全部停工停产,给上海市区的工商业和人民生活造成了空前的灾难。

几乎在同时,作为蒋介石老家的宁波也遭到国民党飞机轰炸28次,造成市民死亡175人,伤339人。

沿海的台州、宁德、福州、泉州、厦门、广州等城市均遭到国民党空军不同程度的轰炸,损失惨重。

这种局面持续了大概两年有余,直到舟山群岛解放、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人民空军的力量和防空力量得到大幅增强,并连续击落了前来骚扰的国民党飞机之后才逐步改善。

距离台湾、舟山等地较远的北京则基本上免于国民党空军的骚扰,中央政府和各部门能够持续正常运行,这是因为以国民党军飞机当时的续航能力,即使能够飞到北京也无法安全返航,而美国方面也因为担心引发新中国的报复而拒绝国民党使用其在南朝鲜境内的机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如今的北京

70多年来,北京作为我们祖国的伟大首都和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在国家的发展和建设过程中发挥了不可取代的作用。

2021年,北京的常住人口达2188万多人,地区生产总值4万多亿人民币,已成为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大都市。而北京今天的辉煌成就与70多年前毛主席、王稼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深谋远虑是不可分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