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夏,中南海内微风拂面,蝉鸣阵阵,解放军副总参谋长陈赓的专车缓缓驶入了中南海,停在了紫光阁外。
图|幽默风趣的陈赓
周恩来、邓颖超听到动静连忙迎了出来,一看是陈赓,周恩来笑着说道:“老陈,你这是又搞什么名堂?”
陈赓单手叉腰,威风十足地回答:“贵客上门,还不快快迎接!”
周恩来被逗得哈哈大笑,连忙将陈赓一行人请进会客室。
在老战友面前,陈赓一点都不客气,拍着自己的胸脯说道:“今天我可是立了大功,给你们带来一位难得的贵客!”
说完,陈赓将身后站着的一个年轻人拉了出来,调皮问道:“恩来,颖超,你们看看他像谁?”
周恩来目不转睛盯着年轻人的脸,诧异地问道:“难道,难道他就是……”
瞬间无数回忆涌上心头,周恩来不禁泪流满面,一旁的邓颖超也是饱含热泪。
图|周恩来、邓颖超
这个年轻人是何身份,为何能让周恩来一见他就泪流满面?这一切还得从周恩来在黄埔军校当政治部主任时说起……
一、有相同革命追求的好朋友
黄埔一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特殊的“名词”,在一期毕业的625名学员中,涌现出了徐向前、陈赓、周士第、杜聿明、黄维、胡宗南等一大批改变历史的名人,中国革命历程,几乎就是围绕这些人展开。
在黄埔一期中,陈赓有一个至交好友,名叫彭干臣,两人都是学生党支部的委员,毕业后又一起留校当上了学生军的连长。
这两人在一起的画面十分有趣,陈赓性格幽默活泼,彭干臣则比较严肃认真,两个性格截然相反的人,却因为相同的革命追求成了最好的朋友。
后来两人又和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周恩来走到了一起,虽师生有别,但其实周恩来要比彭干臣还小一岁。三人年龄相仿,脾气相投,私下里的交情非常好。
三人之中,彭干臣是最为聪明的一个,任何教材和文章,看上两遍就能背诵全文,几乎是过目不忘。有了这项技能,彭干臣的成绩自然一直名列前茅。
当时胡宗南和陈赓很熟,两人是那种“不是冤家不聚头”的关系,在陈赓的引荐下,胡宗南也认识了彭干臣,和彭干臣截然相反,胡宗南属于特别没有天赋的学生,课文读了一遍又一遍,依旧背不下来。
嘴欠的陈赓就跑到胡宗南耳朵跟前说风凉话:“胡宗南,你应该学学人家彭干臣,死读书要不得!”
听到这话,胡宗南气得拿起板凳就要打,陈赓早已一溜烟跑远了。
陈赓也经常打趣周恩来,弄得周恩来哭笑不得,彭干臣就抱着胳膊在一旁看着两人玩闹。
彭干臣的年少老成和陈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陈赓总是埋怨他太严肃,但其实彭干臣的沉稳,与其坎坷波折的人生经历有着很大的关系。
图|彭干臣
彭干臣出生于安徽省英山县的一个小山村,一出生家人就找来村里最德高望重的教书学生为他起名,教书先生摇头晃脑,背了半天的八股文章,才说了一句:“如今朝廷正是多事之秋,非精明强干之臣不可为,我看就叫干臣吧!”
可惜,彭干臣还没来得及报效朝廷,辛亥革命的炮声就打响了。
父亲看老朝廷倒下了,便急忙将彭干臣送到了新式学校学习,聪明绝顶的彭干臣没有让父亲失望,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安徽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虽然老乡不能理解这是个啥学校,但父亲还是大摆宴席庆祝彭干臣高中,临行前,父亲给彭干臣拿了一大袋子地瓜,期望满满地嘱咐道:“儿子,安安分分,好好念书!”
可惜,彭干臣只听进去了后半句。
作为陈独秀的家乡,安庆早早就掀起了革命浪潮,彭干臣一进城,就被各种鲜红的横幅占据了视线。
革命、民主、科学、自由……这些陌生的词语冲击着彭干臣年少的心灵,青年学生迫不及待想要描绘出一个崭新的中国。
热血沸腾的彭干臣立马将父亲嘱咐的“安安分分”忘在了脑后,一股脑扎进了革命的浪潮中。
第一个要革的目标,就是北洋政府麾下的安徽督军倪嗣冲。
倪嗣冲外号“倪大炮”,靠着一支“安武军”,在安徽当了8年的土皇帝。
在当年的安徽,倪嗣冲就是法律,就是真理,他不仅在肆意混淆黑白、模糊是非,还疯狂扩充军队,四处搜刮民脂民膏,安徽百姓苦不堪言。
1921年5月,倪嗣冲听信小人谗言,决定为自己修建一座“生祠”,此消息一出,顿时在学生群体里炸开了锅,首先不说这是封建余孽,他倪嗣冲何德何能,能为自己立庙修碑?
图|倪嗣冲
彭干臣、戴文秀等10余名学生代表当即冲到了安徽省议会,要求他们增加教育投入,削减军费开支等。
省议会的官员压根没把这些学生放在眼里,不仅将他们轰了出去,还将戴文秀几人暴打一顿。
省议员殴打学生代表的消息很快就传播开来,学生纷纷聚集在省议会后门请愿,要求议员给个说法。
也许是因为有了倪嗣冲的庇佑,这些省议员干脆将聚集起来的学生当成乌合之众,找来军队镇压。
混乱之中,士兵和手无寸铁的学生动起了手,一名学生被连捅7刀当场毙命,还有一名学生被打得奄奄一息,拖回家里没多久就咽了气,其余重伤轻伤学生更是多达数百名。
这就是震惊全国的“六二惨案”,惨案发生后,彭干臣走上街头发传单,发表演讲,动员人民一起讨伐军阀政府!
在学生的努力下,整个安庆上演了一出“罢课、罢工、罢市”的大学,安徽省政府迫于压力不得不将教育厅长撤职,追封惨死的学生为烈士,还给了2000块抚恤金。
此事之后,彭干臣成了军阀政府的“眼中钉肉中刺”,在一次大规模的示威游行过后,彭干臣的通缉令贴满了安庆的大街小巷……
无奈之下,彭干臣秘密逃往上海,住到了著名律师李次山家里,在这里,彭干臣萌生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想法!
1923年,彭干臣以党员身份回到安庆,建立了安庆第一个党支部,并当选党支部书记,后来又在组织的安排下考入了黄埔军校,在这里彭干臣不仅得到了系统性的军事化学习,还结识了陈赓、周恩来等改变他一生的人。
从黄埔军校毕业后,彭干臣和陈赓一起选择了留校,两人都成为了周恩来的得力助手,是中共黄埔特别支部的重要成员。
之后彭干臣又和陈赓一起参加了讨伐陈炯明的战斗,这也是彭干臣第一次上战场。
彭干臣冲锋在队伍最前方,十分英勇无畏,即使手部传来了刺痛感,他也无暇顾及,一直到战斗结束,彭干臣才发现自己的一根手指被打断了。
同学心疼地看着彭干臣,他自己却不以为然地说道:“革命诚艰巨,断指不足惜,留得头颅在,可为党效力!”
老师无奈地摇摇头,打趣道:“这么英俊的小伙子,少了一根指头,只怕以后找对象,要经历一番磨难啊!”
也许是因为彭干臣过分优秀,很快就遭到了蒋介石的嫉妒和针对。
当时蒋介石找到周恩来,请他起草一份关于第一团党代表文志文、彭干臣等人临阵退却、撤职查办的报告。
光听到这几个名字,周恩来就察觉到了不对劲,他十分了解彭干臣,绝不可能做出临阵退缩之事,便专门写了一封报告上交蒋介石,仔细陈述了文志文、彭干臣等人在战斗中的英勇表现,建议蒋介石给他们记功。
蒋介石看完报告后,赔笑道:“对对对,我马上传令,免除他们的处分!”
就这样,在战斗中立了大功的彭干臣没有得到一点嘉奖,这件事就这样被蒋介石敷衍了过去。
图|蒋介石
不过,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彭干臣的光芒谁都无法掩盖!
1925年,彭干臣被中央送往莫斯科东方大学深造,朱德、刘鼎等人都是彭干臣的同学,在苏联学习一年后,应周恩来之召回到中国,参加北伐战争,并被分配进了叶挺独立团。
攻打汀泗桥、贺胜桥、武昌城等战斗中,彭干臣身先士卒、勇敢冲锋,屡立大功,很快就升任武汉卫戍司令部参谋长。
周恩来对彭干臣也愈发信任,领导上海第三次工人起义的时候,周恩来特意将彭干臣调来帮助自己,抵达上海前,彭干臣从武昌抽调了一批军事骨干乔装打扮潜入上海,藏匿于各个工人纠察队之间。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周恩来在市区的办公地址暴露,便跟着孙津川跑到了一处棚户区隐藏了起来,联系到彭干臣后,孙津川又将周恩来转交给彭干臣,彭干臣急忙联系到老同学陈赓,顺利将周恩来送到了武昌。
由于武昌有一支革命武装,所以当时暴露的共产党人大多会跑到武昌集合,周恩来来到武昌后,李强为这支武装筹集了一批50箱银元作经费。
保险起见,这批钱被送到了武汉卫戍司令部彭干臣的手里。
结果正好赶上彭干臣的三弟来武昌投奔大哥,一进门,就看到彭干臣办公室里摆满了明晃晃的银元。
贪心的三弟立马张嘴说道:“哥,这么多银元,给我几块带回家去吧!”
彭干臣正欲发作,又想起弟弟这些年在家中替自己照顾父母也很不容易,强压怒火解释道:“这些都是革命经费,一块也不能动!”
听到这话,三弟还以为是彭干臣小气,有这么多钱不肯分给自己一点点,还找这种莫名其妙的借口,大声埋怨道:“几块银元都不给,这算什么兄弟!”
彭干臣无奈地叹了口气,继续数着银元,在即将到来的南昌起义中,这批银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图|南昌起义(油画)
二、死在冲锋的路上
南昌起义最终还是失败了,混乱的战斗中,彭干臣不小心与队伍走散,孤身一人的他没有放弃,靠着双脚一步一步走到了上海。
1927年12月底,彭干臣度过了像苦行僧一般的4个月后,再一次踏上了上海的土地。
举目无亲的他既没有组织的消息,更不知道周恩来的行踪,思来想去,彭干臣又一次敲响了李次山的家门。
李次山一打开门,就被震惊得半天说不出话来,曾经意气风发的少年郎,如今却衣衫褴褛、狼狈不堪,一眼看去和乞丐没什么区别。
彭干臣激动地拜倒在李次山面前,请求李次山帮自己寻找周恩来的下落,表示自己无论如何都要跟着周恩来闹革命。
李次山当即动用所有人脉寻找周恩来,在此期间,彭干臣就居住在李次山家中,没想到竟然意外收获了爱情。
李次山有一个养女,名叫江鲜云,上一次来李次山家中的时候,江鲜云还是个半大丫头,什么都不懂,这次一见,竟然出落得亭亭玉立,落落大方。
得知彭干臣是共产党员,江鲜云顿时佩服得两眼冒心,恨不得时时刻刻贴在彭干臣身边,在寻找周恩来的几个月时间中,这一对青年男女朝夕相处,暗生情愫,瞒着李次山悄悄谈起了恋爱。
李次山也没想到,自己辛苦养大的“好白菜”就这么被彭干臣“拱”了,身为过来人的李次山怎能不知道女儿的心思,不过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
1928年,彭干臣终于征得了岳父的同意,与比自己小12岁的江鲜云喜结连理。
新婚不久,李次山就带来了周恩来的消息,彭干臣再一次回到了周恩来身边,做起了地下工作。
图|周恩来
1932年,彭干臣告别了刚刚生产完的妻子,跟随部队来到了赣东北苏区。
来到苏区后,彭干臣出任了红十军团参谋长,后来又办起了军校,先后为红十军团培养了700多名优秀干部。
1934年10月,红军被迫实施了战略转移,开启了长征的序幕。
彭干臣所在的红十军团被改编为北上抗日先遣队,向北方进发。一路上,蒋介石20万大军紧随其后,红十军团边战边走,最终在江西怀玉山一带陷入了敌人的重重包围。
绝境之中,彭干臣带领队伍向敌人防线薄弱处发起突击,身为参谋长的他身先士卒,带着战士们勇敢冲锋。
这一次,幸运之神不再眷顾彭干臣,他死在了冲锋的路上……
彭干臣光荣牺牲,年仅36岁,就在他血洒怀玉山的同时,在遥远的贵州遵义,周恩来、毛泽东等人召开了一场彻底改变中国革命的会议,革命的曙光即将到来,可惜彭干臣再也看不到了!
彭干臣牺牲后,周恩来、邓颖超、陈赓等人四处寻找江鲜云和她儿子彭伟光的下落,却始终一无所获。
一直到1956年,事情才迎来了转机。
图|陈赓
三、烈士遗孤,得以收养
时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的陈赓同志收到中央指示,前往北京开会,他还带上了一个面容清瘦、少言寡语的年轻人。
在前往北京中南海的路上,少年问了许多陈年往事,陈赓没有多做回答,只是说道:“你只要记住,你的父亲是个英雄,是国家的功臣就够了!”
陈赓专车很快驶入了中南海,停在了紫光阁外,少年好奇打量车窗外的风景,赞叹道:“中南海可真漂亮!”
陈赓笑了笑,拍拍少年肩膀,说道:“走,跟大伯下车!”
少年疑惑地看着陈赓,怎么突然就成了自己大伯了?
一下车,周恩来和邓颖超就迎了上来,陈赓叉着腰,得意地说道:“今天我可是立了大功,给你们带来一位难得的贵客!”
周恩来无奈地摇摇头,这个陈赓还是和年轻时候一样跳脱。
见周恩来不相信,陈赓一把拽过身后的年轻人,说道:“恩来,颖超,你们看看他像谁?”
周恩来定睛一看,只觉得十分面熟,突然像是想起了什么似的,说道:“难道,难道他就是……”
“周总理,我叫彭伟光,彭干臣是我的爸爸!”
少年主动表明了身份,听到这个多年没有叫过的名字,无数回忆涌上心头,周恩来瞬间泪流满面,身旁的邓颖超眼含热泪将少年拥入怀中,问道:“好孩子,终于找到你了,这些年你和你的母亲还好吗?”
周恩来泪眼婆娑,连连点头,高兴地说道:“是,长得多像干臣啊!太好了,我多次派人寻找你和你母亲的下落,今天终于见到你了!”
彭伟光也被周恩来和邓颖超的情绪所感染,流着眼泪回答了邓颖超的问题。
周恩来高兴地拍了拍陈赓的肩膀,这次陈赓还真是立了大功,带来这样一位重要的贵客,解开了自己多年的心结。
周恩来豪爽地说道:“这么好的喜事,晚上都来我家吃饭!”
陈赓嘿嘿一笑,打趣道:“那总理可要破费了,我可是要喝你的好酒的!”
图|彭伟光与邓颖超合影
此事过后,周恩来夫妇将彭伟光收为养子,日理万机的二人对这个老友遗孤十分重视,经常抽出时间陪伴彭伟光,弥补这些年来彭干臣缺失的爱。
周恩来完全将彭伟光当成自己的孩子,以父亲的姿态去教育和改正他的行为。
当时周总理居住的西花厅内设有假山、花园、水池等摆设,彭伟光觉得西花厅虽好,却总有些空荡荡的,仔细一琢磨原来是花园没有花,水池没有鱼导致的。
他特意找到周恩来,问道:“周爸爸,为什么咱们不能在外面养些花和鱼啊?”
周恩来笑着回答:“你很会享受嘛!我这里有水池,可以放水养鱼,那别人可不可以这样做呢?你知道上行下效吗?”
彭伟光懵懂地摇摇头。
周恩来耐心解释道:“如果我养花养鱼,那么下面的部长和地方干部是不是也可以这样做?如今人民正处于困难时期,我们这样做就会逐渐脱离人民!”
后来,彭伟光又发现周爸爸家里也是空空荡荡的,明明每次会见外宾都会带回很多礼物,怎么一件都没有陈设出来呢?
周恩来反问彭伟光:“你说外宾为什么要送我礼物啊?”
“因为你是总理啊!”
“正是因为我是总理,所以他们才会送给我,人家是送给我们国家,并不是送给我周恩来个人的,如果我将这些礼品用作个人陈设,你说这是什么行为呢?”
彭伟光恍然大悟,也被周爸爸公私分明、不占国家一分便宜的精神所感动。
图|毛泽东
1957年的国庆节,陈赓带着彭伟光登上天安门城楼观礼,在这里,彭伟光第一次见到了毛主席。
毛泽东坐上主席台后,彭伟光和其余孩子都簇拥到了主席身边,周恩来立马将彭伟光介绍给了毛泽东,得知他是彭干臣的儿子,毛泽东特意拉着他的手,说道:“你的父亲是北伐名将,也是红军不可多得的干才!”
听到这话,彭伟光有些飘飘然了,自己不仅认了周恩来做干爸爸,还见到了毛主席,这样的人生经历一般人做梦都无法拥有。
陈赓突然拍了拍彭伟光的肩膀,严肃嘱咐道:“你小子可别飘了,总理让我转告你,注意不要骄傲,更不要炫耀自己!”
听到这话,彭伟光瞬间清醒了过来,收起了那些飘飘然的心思。
虽然早早就失去了父亲,但彭伟光幸运遇到了周恩来,周恩来弥补了彭伟光生命中缺失的“父爱”。
周恩来对彭伟光这么好,不仅因为他是烈士遗孤,还因为他是老战友彭干臣的儿子,在彭伟光生命的每个重要时刻,周恩来都会恰到好处地提醒,在周爸爸的精心教育下,彭伟光继承父亲遗志,成为了一个对国家、对人民有用的栋梁之材!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