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刀王五,本名王正谊,是清末著名的武学高手。

他与霍元甲、黄飞鸿以及燕子李三等人齐名,均是晚清十大武林高手的榜上人物。甚至,相对于其他几个高手,大刀王五更为侠肝义胆。

王五出身贫苦之家,三岁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有道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从很小时,王五就开始干各类杂活。

杂活虽苦,但却为他打造了一副壮实的身板。

长大后,王五很想学习武艺。当时,他的家乡沧州,最有名的武师莫过于“双刀李凤岗”,其精通拳术,善用双刀,在沧州赫赫有名。

因此,王五就很想拜李凤岗,不过,在最开始,他拜师数次,均吃了闭门羹。

李凤岗根本就不愿意收他。

直到后来,王五再次吃了闭门羹后,干脆心一横,长跪于李凤岗门前以示诚心,靠着这份诚心和毅力,最终打动了李凤岗。

自此,王五成为李凤岗的弟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跟着李凤岗学了几年后,王五进步极快,武艺甚至超过了师傅,见徒弟青出于蓝,李凤岗就将王五介绍给了自己的师兄刘仕龙。

刘仕龙是一名镖师,他带着年轻的王五走南闯北押镖,在这几年中,王五的武艺更为精进,人生阅历也更为丰富。

公元1877,学成出师的王五,用自己的积蓄,开了一家镖局,名为源顺镖局。源顺镖局的规模不大,但开业不久,生意便蒸蒸日上,这得益于王五定下的规矩。

当时,王五规范行规,客户至上,收费合理,还有重视诚信。再加上王五本人德义高尚,因此,在很短时间内,源顺镖局在业内声名鹊起。

镖局生意兴隆之后,王五个人的名头也越发响亮,而在此期间,他还曾利用自己的名望,阻止过一次大规模的械斗。

当时,在京城的小东岳庙,每月均会举办庙会,来此赶庙会的人也很多。

某次,在庙会现场,一帮回人和一帮汉人因为一些小问题闹起了矛盾,双方互不相让,最终发展至双方约定,要于某日在陶然亭见个高低。

说白了,就是双方准备各自“摇人”,要打上一架。

据相关资料记载,双方召集的人数,足足达到百人之多,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当时的清廷对于民间械斗,一向持漠视态度,除非是最后打出多条人命,官府才会出面干涉。

也就是说,如果不进行制止,那么这场械斗将会演变成一场恶性流血事件。

这件事原本和王五无关,但被他得知后,并没有选择无视,而是主动站了出来,利用自己的人脉和名头,在双方之间来回奔走,对双方均进行劝说。

最终,一场剑拔弩张的械斗,被王五平息,避免了这场流血事件的发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件事在当时影响很大,不管是江湖人士,还是普通百姓,都对王五的这番奔走由衷赞叹,事后,原本约架的双方握手言和,并专门给王五送去了一块匾额,上书“德容感化”。

除了开镖局之外,王五在当时还开设了一家“父武义学”,用于教习人们武术。

而谭嗣同,就是在“父武义学”中学习武术时,结识了王五。谭嗣同敬佩王五的为人,而王五则欣赏谭嗣同舍身为国的情怀,因此,两人意气相投,常以兄弟相称。

并且,在光绪二十四年,谭嗣同应光绪皇帝召见,返京主持戊戌变法时,也是王五亲自担任了谭嗣同一路上的管家和护卫工作,衣食住行诸多方面,均由王五操办。

而到了戊戌变法失败,谭嗣同被捕后,王五为了营救谭嗣同,联系武林人士,买通看守的官吏,总之为谭嗣同上下奔走多日。

但谭嗣同为了表明变法决心,拒绝被王五营救,最终被斩于菜市口。

得知谭嗣同被杀的消息后,王五悲痛欲绝,不过,在悲痛之余,王五需要干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

那就是给谭嗣同收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