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带有自黑属性的文案引起汽车圈里的热议,大众汽车在ID.3的海报中打出“别叫我‘杂牌’车”的文案。
什么是杂牌?
杂牌无非是只非正规的、非正牌的仿冒品牌,任何能上市销售的汽车产品都不是杂牌;可是客观上确实有一些评论将其称为杂牌,甚至于将整个合资汽车品牌都称为杂牌,这样的评论显然是违背客观事实的,甚至是对品牌的诋毁。如果在相应的评论中鼓吹其他品牌的话,那就是典型的恶意营销行为了。
而这种情形在与某些自主品牌关联的前提下很是常见,看似这种行为只是“品牌饭圈化”的结果,实际这里有一个会产生深远影响的因素存在。
下面这条评论是近期所看到的较为理性的一则评论,其中的关键词是民粹。
民粹饭圈看似能帮助本土品牌快速成长,但长远来看却只能起到反作用。
近期有一些声音称要“打垮合资车企并让自主品牌获得全部市场份额”,这就是典型的民粹经济思想。且不论这些合资车企所打造车辆的国产化率有多高,对于供应链起到多大的作用,或者带来多少就业岗位;这些合资车企里的外企在其他海外市场显然是有极高占有率的,比如通用、福特、克莱斯勒在北美市场占有率极高,大众汽车、斯特兰蒂斯、标致雪铁龙在欧洲市场的占有率极高,丰田、本田、日产、现代、起亚在东亚和东南亚市场的占有率也极高,那么如果在中国市场里把这些外企参与的合资车企全部打垮,未来的中国汽车还有机会出海吗?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民粹情绪对经济行为的影响是巨大的,当然在任何市场中都存在,不论是欧美还是日韩市场;于是客观上则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自由经贸,其基础实际为互惠互利,在汽车领域通俗来说就是我的车企在你家能赚钱,你的车企来我家才能有市场。
就是这样的简单。
那么汽车品牌民粹饭圈把这些海外车企都赶了出去,最终结果则是你连人家市场的大门都敲不开。而现阶段之所以有一些本土品牌大力推动民粹饭圈,让正常的商业行为情绪化,让其用户与所谓的KOL成为一个又一个的大司马,其初衷又是什么呢?简而言之,其初衷不是为了自主汽车产业的做大做强,只是为了在短期内获得更多份额而已。
不能否认在传统汽车工业强国里大都是自主品牌主导,比如德国有大众汽车、宝马和奔驰,日本以丰田、本田和日产汽车为主,韩国更是主要依靠现代起亚;即便是美国市场里的丰田、现代等日系汽车拥有极高的占有率,可是以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还是其中产用户最为喜爱的品牌。
但是结果如何?
结果是其主流车的售价普遍很高,如果同款车在中国市场有合资车的话,其合资车的售价普遍远低于该车在其本土市场的售价。这就是其各自的自主品牌主导市场后的结果,企业的天性是相同的,任何单一车系主导市场后的结果则必定是垄断,一旦产生垄断则会让市场用户承担更高的代价。
然而这还不是最重要的,关键在于垄断的形成会进一步的减弱市场活力,因为其本土市场的车辆往往不再物美价廉。于是不论是大众汽车、通用福特还是丰田现代,这些车企都需要去大力开拓海外市场。可以说这些国际知名车企都经历过民粹饭圈的阶段,最终要朝向海外市场,可是当其他海外市场同样拥有强大的汽车产业之后,当同样进入民粹饭圈阶段时,结果会如何也就不难预测了。
总结:
民粹饭圈只会让市场变得封闭,只会让产业逐步倒退;现阶段已经不适合再重蹈覆辙,毕竟本土车企的重心是要开拓海外市场。所以正确的选择应当是与外资车企形成制衡局势,各自留下相互开拓的空间,以合作为桥梁共同开发彼此的市场。
至于某些自主品牌也应当在饭圈文化构建时避免民粹化,否则长远来看也会反噬自己;民粹饭圈会在营销过程中过度的与用户产生情感牵绊,给用户一种参与者甚至主人翁的幻觉,可是车企只会对企业主和投资人负责,用户只是为其创造价值的筹码罢了。那么通过民粹化的情感纽带看似是捆住了用户,实际是捆住了自己;因为当用户认为是“车企自己人”的时候,任何看似正常的商业行为都将被车主视为背叛,比如很正常的降价或推新。届时不会有“粉转路”而基本都会“粉转黑”,自己吹出来的泡沫也会很快破碎,民粹饭圈该叫停了。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