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天说的是黄浦江

《何以上海,因为浦江》

大江汤汤,经百里乃成;大城泱泱,历千年而兴。

世间伟大的城市,几乎都有一条河流相伴。伦敦的泰晤士河、巴黎的塞纳河、纽约的哈德逊河、东京的江户川……水是生命之源,因为有了奔腾不息的河流,城市才有了无限灵动和蓬勃生机。

上海依水而生,以港兴城,她的历史,就是一部江海相融、沧桑巨变的历史。被誉为上海母亲河的黄浦江,虽然没有壮阔激越的自然景观,全长仅113.4公里,但却是一条独特而富有传奇的大河。流经上海市域十个区的黄浦江是上海城市的基因,汇聚上海的灵气,浓缩岁月的精华,是地域的符号、城市的标志。

“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何以上海?因为浦江。农耕文明、吴越之光、江南文化是其精神内核;上海开埠后与世界的积极对话——书写中国近代工商业发轫的不朽篇章,逐渐形成拥抱百川千泾、开放而又自成一体的海派文化;从石库门中燃起的星星之火,燎原两岸,汇聚成熠熠生辉的红色文化。

描写和记载黄浦江的各类书籍和文章特别多,有文史典籍,有学术研究,也有与之相关的文学作品。而《申江记》是首次以文史散记形式为黄浦江立传。从“水脉”探索“文脉”,深耕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全景式描绘了黄浦江旖旎多彩的自然风光,东西方文明互鉴图景和波涛汹涌千帆竞发的时代变迁,记录下上海从江南小聚落蝶变为国际性大都市的千年历程,为上海“人民城市”建设提供了生动而鲜活的注脚。

追寻家乡历史,赓续地方文脉。自2017年以来,闵行区政协始终把“发现闵行之美”系列文史丛书的编撰作为重点工作在推进,连续出版了三十多部文史作品。该系列丛书是对闵行区本土文史的系统梳理和全面介绍,在推动闵行悠久历史的发掘、保护、利用及接续传播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今年,区政协推出这部《申江记》,不仅是因为黄浦江对上海有着非凡意义,对闵行更是如此。黄浦江在闵行区域有着绵长岸线,六百年前“江浦合流”“黄浦夺淞”的倡议者叶宗行是闵行人,“浦江第一湾”更是在闵行地界,让闵行人引以为荣。当年建设中国工业卫星城,“四大金刚”“五朵金花”等重大工业项目也都落地于闵行的黄浦江滨水沿线。如今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知名高校在这里入驻,紫竹高新园区在这里勃发,“大零号湾”科创策源功能区在这里扬帆启航……

蜿蜒的黄浦江畔,万家灯火、生机盎然。气势恢宏的人民城市美丽新画卷已经展开。漫步在黄浦江滨江水岸,人们感受到的不仅是上海这座城市的“高度”,还有暖意融融的“温度”。一条江,一座城,一群人的故事,仍在继续,生生不息

近日亮相上海书展的《申江记》

也是区政协系列文史丛书之一,

区政协主席祝学军为其倾情作序。

《申江记》由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文史学者吴玉林所著,

全书共14章、近20万字。

记者节选部分美图美段,

给大家先睹(读)为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彭家渡印象(吴玉林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江岸边随处可见的芦苇(卓孝辉摄)

先读为快:20世纪七八十年代,乡下的孩子眼窝子还是浅的,没见过外面的大世界。黄浦江在我们眼里就是一条大大的河,在上海千泾百川中,占据着“老大”的地位。而我们所看到的江岸风景就是芦苇摇曳,“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和潮落时显现的那一大片滩涂。潮来时浊浪滚滚,裹挟着杂物扑向堤岸,还有江中忙忙碌碌、川流不息的江轮。至于几十公里外那外滩的繁华,只能存在想象中,遥远而陌生。同一条黄浦江,城里的,乡下的,迥然不同,泾渭分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角洲形状的泖岛宛如一块宝地凸入江中(徐晓彤摄)

先读为快:古往今来,东夏村的这块三角洲地带一直是苏浙沪航运的通衢要道。三角形的柳岛如同江中之舟,乘风破浪向东方驶去。但令我纳闷的是,既然这里被称为浦江之首,为什么还存在横潦泾、竖潦泾两段河流,然后才称为黄浦江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浦江第一湾(汪思毅摄)

先读为快:在我所看到的有关紫竹的介绍中,股权结构的创新一直是紫竹人引以自豪的。高新区采用“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市场化运作”这一种开放式多元化的模式,市、区、镇三级政府和上海交通大学都有股份,但民营企业占据了主导地位,完全突破了原来高新区股权结构中政府独大的模式,这在国内是唯一的。1991年时的沈雯没有想到,10年后他会从家乡俞塘河畔走到黄浦江畔,走到浦江第一湾。虽然俞塘河是黄浦江的支流,但沈雯的这一步跨越于他而言,于当地而言有着非凡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汇滨江航拍(卓孝辉摄)

先读为快:“望得见江,触得到绿,品得到历史,享得到文化。”来到徐汇滨江开放空间的游客,总是会驻足在位于亲水平台的港池附近,坐在巨大的缆墩上,休息赏江景。这里的水泥墩上经常会有水鸟驻足,浪花拍向江岸,小鱼在水中游弋,有时甚至还有小乌龟慢悠悠地划过。过去煤灰满地的码头变成了开放的绿地空间;过去装卸煤炭的塔吊变成了黄浦江边记载历史的人文景观;过去24小时轰隆隆响的高架皮带机变成了可观赏江景的海上廊桥。工业感和原始感在这里碰撞,又带着时尚和艺术的气息扑面而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位于外滩核心地带的陈毅雕塑(徐晓彤摄)

先读为快:我仿佛看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那些来自西方的大班们,西装革履走进铺满马赛克的大厦,他们像巴富尔一样,抽着雪茄,喝着红酒,或者是香槟,貌似优雅,又透着无比的精明,洽谈生意,讨论着今天的金价和股市信息。那些中国雇员却操着洋泾浜的英语,谦卑地站在一旁,附和几句。隔壁房间,传出“咔咔”“哒哒”“嚓嚓”的打字机的声音,随后缓缓吐出的是打满了数字的报告纸。洋行的秘书小姐把这些纸扯下来,放进了文件夹。穿着丝绸长衫的买办神色是各异的,他们有着洋行雇员和独立商人的双重身份,周旋于各色人等之中,代理着各类买卖,获得佣金,积累财富。出了大楼,手一招,那些等候在门口的人力黄包车便蜂拥而上。大部分买办是没有汽车的,有的话显然已成为大亨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外滩的上海白玉兰广场是虹口的地标(汪思毅摄)

先读为快虹口源一带不仅是沪北城市的起点与重要中心区域,也是晚清以来“大上海”版图的重要组成部分。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启元先生认为,作为苏州河以北的虹口一带,在上海开埠之后长期是上海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是早期的上海市中心。这里不仅是上海保存“以港兴市”的历史,叙述19世纪中国早期工业化过程的最佳场所,同时也是上海海派市民文化的发源地。虹口曾有全国最早的铁路,也是中国最早启用路灯、自来水的地方,中国最早的西式学堂、现代医院、现代出版机构也都坐落于此;数以千计的近现代名流或从这里出发,或流连于此,成为上海乃至中国近现代历史潮流中心瞩目的浪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复兴岛是黄浦江上唯一的封闭式内陆岛(汪思毅摄)

先读为快:复兴岛是黄浦江上唯一的封闭式内陆岛,绝大多数的上海人都知其名,但绝大多数的上海人却从未涉足过。顺着黄浦江水在杨树浦港附近向东缓缓向北折转,这座小岛就会悄然露出模样。有人说它似一片柳叶、一弯月牙,也有人说它似一张拉满的弯弓。上海人历来爱轧闹猛,一个小小的景点稍稍有点动静就可以吸引很多人前去看个新鲜,就像淮海中路上的那幢武康大楼,都能成为网红打卡点;尤为典型的是,随着电视连续剧《繁花》的热播,让曾经风靡上海滩的黄河路美食街再次爆红,游客们趋之若鹜。而像这样一座岛,又地处城区这里,却被人们忽视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陆家嘴高楼林立,日伴浮云、夜揽星辉,无疑代表着上海的高度,也最具现代大都市的魅力(汪思毅摄)

先读为快:在外滩游览的人,把陆家嘴当背景,每一帧的构图往往是竖拍的,那些在游客眼中的风景太高大,太壮观,有着刺破天穹般的力量,虽然,很多人把陆家嘴的三大高楼戏称为“三件套”,打蛋器、注射器、开瓶器,但调侃之中却有莫名的自豪。而在陆家嘴滨江沿岸看外滩,欧陆风情扑面而来,既浸透着当年殖民者的贪婪,也饱含着上海人的奋斗,书写着上海城市近代化的历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世博会中国馆现为中华艺术宫(卓孝辉摄)

先读为快:在亮如白昼的黄浦江畔,在如诗如画的世博文化中心,“绿色世博”“科技世界”理念得到完美诠释,共谱一曲“创新”和“融合”为主旋律的美妙交响乐章。那天,裴琳琳没有轮到值勤,她和一批战友在世博文化中心的安保执勤室里看直播。看着焰火从黄浦江畔升起,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整整三个月的入营新训,就是为了等待这一天的到来。虽然从4月起,世博女兵已经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试上勤”,但从明天起,才是公众开放运行日,真正的考验即将开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夕阳下闵行渡口(卓孝辉摄)

先读为快:上海开埠以后,由于黄浦江两岸发展不平衡,浦东地区远远落后于浦西。当浦西上海县城一带早已屋宇鳞次栉比,街市车水马龙,放眼一派繁华之时,浦东却显得有些清寂,依旧是举目皆农桑,抬脚上田埂。比较意外的是,闵行镇虽属市郊,离县城较远,但由于地理位置特殊,自古以来南来北往的商船和车马途经闵行时纷纷靠岸,到镇上歇歇脚,谚语有云:“尴里勿尴尬,闵行要过夜。”闵行老街则趁势敞开大门,为八方旅人提供服务,成为各路客商的中转站,也让老街日益繁荣起来。清乾隆中期开始,这个黄浦江畔的小镇,一跃成为上海县首镇,而此时这个上海县的概念囊括了如今的上海市区。20世纪四五十年代,闵行老街商家聚集,是上海地区粮米棉花、毛猪的集散地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杨浦滨江由“工业锈带”变成了“生活秀带”。图为上海国际时尚中心(徐晓彤摄)

先读为快:杨树浦是上海近代工业发展最早、最集中的地带,也曾是上海最大的工业区。如果说要追寻中国城市近代工业区,那么上海便是一个典型,而以杨树浦为代表的黄浦江工业码头区,则是上海近代工业化的一个缩影。由杨树浦溯江而上,经过虹口、黄浦、徐汇、闵行等区,不知道有没有人统计过,这一带黄浦江沿线曾经有多少产业工人工作过,生活过,但我相信,他们的记忆一定与这条江有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位于闵行区江川路街道区域的上海汽轮机厂、上海电机厂航拍(汪思毅摄)

先读为快:20世纪八九十年代,闵行一号路是我和村里小伙伴最爱逛的地方。从宅上走上半小时的土路,再坐上闵东线,只要乘5站路就可以到城区中心,可以在名列上海十大剧院之一的闵行剧院看场电影,还可以在隔壁的小公园(当初就叫小公园,现在名为红园)漫步休闲。有充满小资情调的咖啡馆和年轻动感的迪斯科舞厅,更有各种商铺林立的百步街,广州最前卫的牛仔裤、小女生最喜欢的饰品服装、翻盖手机等等,你能想到的那个年代最新兴的事物都能在那儿看到。如今城老了,整体建筑格局几乎没有变化,那些老公房里住的是曾经在“四大金刚”这些大厂里工作了一辈子的退休工人。他们都已老了,老得只能走在街上寻找着青春的时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记者:崔松鸽

初审:汤婧娴

复审:林心怡

终审:徐雷冰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