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画中轴—首都图书馆

珍藏版画典籍展”

共展出

中西版画作品198幅

珍贵典籍实物25种

全景展现了北京中轴线的

古今变化

其中不仅展出了

从元代开始的中轴线版画

更有各朝代中轴线上的

生活、文化和建筑细节

《运河之上》

带您一起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版画作为一种

将传统绘画和雕版刻印

相结合的艺术形式

肇始于唐

发展于宋元

至明代进入成熟期

尤其在明中晚期

版画艺术争奇斗艳

异彩纷呈

清代前中期承明之余绪

版画品类繁多

且在内府殿版书籍中

广泛出现

同时期,铜版画

进入中国

成为中西文化

融汇交流的杰作

版画不仅是艺术品

更是历史的见证

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本次展览首次

创新性地将

版画艺术

与北京中轴线

联结起来

深入发掘典籍文献中

描绘中轴线的

各类版画佳作

以版画的独特视角

解读北京中轴线的

历史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部分

中轴揽胜 伟构奇观

通过古今版画

实物、文献等展示

版画中的中轴名胜

展出从南到北的

中轴版画故事

以及从木刻

铜版画、石印版画

到新兴木刻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后的

版画知识

祈年殿是祈求丰收的场所

始建于明嘉靖年间

其前身是永乐十八年

(1420)

所建的大祀殿

现存建筑是

清光绪年间

被火焚毁后重建

祈年殿采用

上屋下坛的

建筑模式

屋即祈年殿

坛即其底座的

三层圆台

以汉白玉雕栏环绕

名为祈谷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点石斋画报 》

(清)吴友如等辑

清光绪年间(1875-1908)石印本

天桥修建于明朝初年

是专供皇帝出巡

祭祀用的桥梁

故称“天桥”

清雍正七年(1729)

雍正帝在天桥

至永定门间

修建了一条

用条石铺成的御路

御路两侧地势

东高西低

西侧常积水

西北风刮来风沙

又堆壅天坛坛墙

乾隆五十六年

(1791)

乾隆帝下旨

在御路两侧

各开出河渠三道

同时利用挖渠之土

修建道路

并堆积土山

种植花木

这样既解决

风沙积水

又方便交通

还创造出一片

美丽风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普鲁士特使远东风景记录:

日本 中国 泰国》

柏林照相石版公司 1864年

正阳桥原为

南护城河上的一座

三孔石拱桥

桥面一分为三

中间为御道

现已不存

其南端矗立着一座

横跨前门大街的

木牌楼

于明正统四年

(1439)建成

额题“正阳桥”

因面阔五间

俗称“五牌楼”

现牌楼为2007年重建

此图是从

正阳门箭楼向南

看到的街道

与外城旧貌

此时的正阳门外

砖石墁地

民房相当齐整

往来车马行人络绎不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环球之旅》 (法)爱德华•夏顿编

阿歇特出版社 1876年

北京紫光轩收藏

第二部分

中轴韵致 雅俗共赏

中轴线除了雄伟的建筑

更是北京的文脉

在京城中,帝王将相

市井百姓的活动

生活都围绕这条轴线展

或是体现

皇家威仪、国家大事

或是百姓日常生活的

衣食住行、节令风俗

这一部分作品围绕

典章制度、民风民俗

语言艺术等思想领域

展现中轴线的北京文化

时值光绪皇帝寿诞

东安门内宁清宫

(推测应为宁寿宫)

演戏祝寿,皇太后

皇上入座,皇室贵族

达官要人也在随从之

各衙门官员穿着礼服

随王公大臣到午门外行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点石斋画报 乙集》 (清)吴友如等辑

清光绪年间(1875-1908)石印本

同治帝大婚前

从皇后娘家府邸

到紫禁城的大路

铺上一层黄土

皇后的嫁妆

由朝廷统一筹办

既有采购

又有各地官员的进贡

民众在沿途两旁驻足观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治皇帝大婚,各地送来的贺礼

《伦敦新闻画报》

1872年12月28日第61卷

乾隆帝乘坐御冰床

率领百官观赏

八旗官兵

表演花样滑冰

和滑射等竞技活动

画面包括西华门外

整片西苑水域

卷尾有嵇璜书

《御制冰嬉赋有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合画冰嬉图

第三部分

中轴艺术 匠心独运

京城特有的宫廷艺术

和民间艺术

在中轴线碰撞交织

宫廷艺术以

皇家雅乐为代表

以其严格的礼制

成为朝廷典雅

严肃文化的象征

金声玉振、黄钟大吕

尽显皇家威严

民间艺术以天桥为中心

展现戏曲、说唱

杂技等多元文化的

蓬勃生命力

查楼是清朝戏楼

在正阳门外

清乾隆年间重建

更名为广和查楼

戏台呈三面敞开伸出

前后台以板壁隔开

后台较前台略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土名胜图会》

(日)冈田玉山等编绘 1805年木刻本

磬是石或玉制成的

曲尺状的悬挂打击乐器

单一的叫特磬

成套的叫编磬

体型最大的是“黄钟”

演奏时将其悬挂在簨簴上

由敲击特磬的乐工

执专用木锤敲击

每曲结束时

敲击一声

与镈钟首尾呼应

以收其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皇朝礼器图式》(清)允禄等纂

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武英殿木刻本

第四部分

中轴人物 群英荟萃

重点展示与中轴线建设

或中轴线上礼仪

息息相关的历史人物

元世祖忽必烈(1215-1294)

元朝开国皇帝

元至元四年(1267年)

忽必烈下令在中都

东北郊外大宁宫一带

另建新城

即元大都城

北京城的基本格局

及中轴线由此成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才图会》 (明)王圻纂集;

(明)王思义续集

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木刻本

郭守敬(1231-1316)

元代著名天文学家

水利学家

郭守敬发挥他卓越的

水利才能

引用玉泉山之水

开挖金水河

解决皇城供水的需要

又利用京城北面

白浮泉等河流

开凿了大都至通州的

运粮河即通惠河

解决了都城的漕运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京:王权的威严》

(法)于纯璧著

北堂印书馆 1928年

展览设置50米中轴长廊

艺术景箱、人机对话等

众多互动探索板块

与数字化体验形式

让观众更好地理解

版画形式与中轴内涵

展厅末尾还有精心

为读者准备的“彩蛋区”

——版画工坊

读者可通过

版画技艺视频

和版画相关书籍

了解版画制作知识

亲密接触仿古印刷机

还可以通过

艺术机械装置

进行拼图互动

拓印互动

和中轴线位序互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版画中轴——

首都图书馆

珍藏版画典籍展”

触摸北京中轴线的

历史文脉

回眸古都北京千年变迁

展现了首都文化风范

描摹了古城风韵画卷

展览既有对中轴线

景观的艺术表达

也有与中轴线

相关事与物的

人文挖掘

精彩展览已经结束

敬请关注

嘉宾

首都图书馆

北京地方文献中心主任

林岫

回听《运河之上》

请点击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