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认为我们应该想象一个未来,并且生活其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与一场当代装置艺术展览相伴而生

感谢莉亚·古尔迪特·艾斯特伦德的装置艺术和雕塑,

没有它们,就不会有这本书。

这份致谢被放在《明日雇员停摆事件》的第一页,暗示了整本书不同寻常的诞生。

莉亚·古尔迪特·艾斯特伦德是丹麦新锐艺术家,会以装置艺术的形式来创作“小说”。《明日雇员停摆事件》便是她主动联系奥尔加·拉文创作的。当时她的第一次个展将在哥本哈根举行,希望拉文可以为这次展览写一点什么。

对于奥尔加·拉文来说,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彼时她对各种非人类的生命形式感兴趣,而在没认识艾斯特伦德之前,她就已经看过她的艺术作品。她没有理由拒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的拉文干着一份必须坐班的工作,这也不是一份让人满意的工作。在Instagram上,她看见了NASA发布的宇航员视频,视频里他们是如此开心,对这份工作无比投入。这让拉文有了进一步的灵感—— 一艘太空飞船。飞船上有一群人,这里工作就是生活。一些未知的生命体。事件的核心要素是工作与情绪。

原本拉文仅需写4页,但最后却写成了书。于是,这些文本便散落在展览场地的各个角落,仿佛它也是这一艺术作品的一部分。一个月之后,它们成为小说,得以出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一部关于未来的怪小说

在这里,每一个人有且只有一个身份,那就是雇员。

我们将只有工号,没有姓名。

效率、成果是这个世界唯一的逻辑。情感是缺陷,身体是累赘。

丹麦作家奥尔加·拉文在小说《明日雇员停摆事件》中设想了这样的未来,以此对现实抛出质问——在这个不断强调效率的当下,我们究竟异化到了何种程度?何处可以容纳我们的喜怒哀乐、我们这可贵的生活?

这不仅是一部关于未来的小说,它本身就是一部未来的小说,打破我们对小说的惯有认知。借用科幻小说的外壳,拉文探讨了这个时代最切身的问题。

故事发生在一艘宇宙飞船上,但我们无法确知它究竟飞往何处,又飞到了哪里。时间也是模糊的。唯一知道的是,这艘飞船就是公司组织,所有人都为它工作,为它服务。它的特殊性让人无法离开这里,众人在这里工作,也只能在这里生活。空间的重合也让工作与生活融为一体——只有同事,没有朋友;下班意味着可以睡觉;在吃饭-工作-睡觉的循环中,容不下其他东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说没有情节,由上百份匿名证言构成,无从知道说话人是谁,只能靠内容去推断说话人究竟是人类,还是仿生人。对发生了什么,如何发生,完全靠读者的想象。在回答与沉默、留白的间隙拼凑出事件的全部过程。

小说甚至也没有时间标识,只是对这些证言的汇编;证言的编号并不连续,仿佛是被编纂者刻意打乱,还有几处细节被抹去,清楚写上“ [删减] ”,隐瞒起关键信息。

众人共同讲述的问题只有一个——自己的情绪、梦境、渴望如何影响了工作效率。

对现实的关切,再加上对小说形式的实验创新,让《明日雇员停摆事件》在面世后获得了国际关注。2021年英文版问世后,先后入围了布克国际文学奖短名单,以及厄休拉·勒古恩小说奖短名单。除此之外,小说也收获了各大媒体的好评,获评当年《卫报》和《泰晤士报文学增刊》的年度图书。

03

一项关于情感与效率的调查

此次的飞行任务是去其他星球搜寻未知物体。这是故事的开始。这些未知物体随后成了混乱的源头。面对着它们,众人有了另一种身份,一种区别于雇员的身份。不知不觉间,大家开始去频繁看它,抚摸它,感受它的存在。在这里,他们获得了喘息。情感、梦境、欲望和怀乡之情开始出现。

从这一刻开始,雇员的情绪、心绪被它们牵动,工作受到了影响,进展缓慢。为此,飞船委员会对所有员工进行了调研,这艘飞船也成为有关工作效率的调研实验场,所有人成为试验品,只为找出更好的员工管理办法,避免此类情况再次发生。

而雇员的噩梦与压力、美梦与快乐都随着证言的展开慢慢变得明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从来没有失业过。我被创造出来,就是为了工作。”

他们本应该全盘接受组织下达的一切任务,及时、高效地完成工作,全心信任程序。但突然之间,仿生人开始有了别的念头,会怀疑组织并非绝对正确,也会犯错。这样的念头让他们感到罪恶,不应该如此,这不是他们存在的原因——他们被创造出来就是为了提高生产率

工作就是对组织的忠诚,思考就是背叛。

这是问题吗?如果是,又是哪里出了问题?是某次更新出了问题吗?这个问题能够被解决吗?可以直接重启吗?

我开始感到自己对组织不忠,这让我很痛苦,因为除了留在组织内部,我没有其他地方可去。不,我不想提出任何可能被理解为不忠的批评。这就是我今天来见你们的原因,希望能找到一些让我承担更少职责的其他职位,不必以同样的程度涉及整个工作流程。我想被调到那种职位。我意识到分配给我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无法得到充分利用,但我所感受到的痛苦难道毫无意义吗?

(证言071号)

但痛苦也意味着别的东西,其间蕴含着自由的承诺、创造的可能。对于它所隐含的一切,有人欣然接受:

这是人类才会有的问题吗?如果是的话,我想留着它。

(证言022号)

我欣赏这种悲伤的感觉,因为这是一种我可以应对的悲伤,这并不难忍受。我欣赏这份悲伤的另一个原因是,我知道这偏离了我被设定的情感行为,我也知道偏离的情感行为可能是开始脱离更新的信号。我知道你们不希望我们变得,嗯,什么?太像人类吗?太鲜活?但我喜欢活着。

(证言098号)

效率的逻辑里容不下情感的位置,那么或许,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放弃工作。

04

何处安放我们的梦?

橡苔的气味、温暖的触感,“物体”被捧在手里,放在腿上,小心地触摸爱抚……飞船上的每一个人,无论是人类雇员,还是仿生人雇员都已经习惯每天去“物体”的房间看望它们。把它们抱在怀里,就像在反复感受一份远古的回忆。

人类雇员想到了自己的孩子、爱人、那些失去的人,以及被抛到身后的家园。至于仿生人雇员,他们透过“物体”学会了如何感受,甚至什么是爱。他们原本只能在教育材料里读到一个人所拥有的一生应该如何:微风吹动帘布、踢一脚尘土、跳华尔兹、遇见一个人、喝一口冰茶,再烤几块饼干。这样寻常的生活或许他们将永远无法拥有,但他们仍然可以从飞船上这近乎贫瘠的生活中去定义感受,用鼻子、双手,甚至是嘴去感受,见证人性一点点滋长。

昨天的会议之后,我突然发现自己坐在房间里,大腿上放着的是其中一个物体,直到回过神来,才发现自己正在用拇指轻轻抚摸那个物体,仿佛是我爱的东西,尽管我从来没有感受过爱。但在那一刻,在我完全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之前,我内心满是爱意。我明白了,就像人们在梦中领悟那样,明白去爱一样鲜活的东西意味着什么。

(证言128号)

然而,“物体”被送走了。继续工作,意味着接受自己被赋予的唯一“使命”,接受自己只能是一个雇员,一个需要不断工作的齿轮。因此,他们决定让工作停摆,对组织进行反抗。

越来越多的仿生人决定放弃更新,不愿再让组织操纵自己,而对于这些“缺陷”,他们欣然接受。哪怕最后,他们注定被消灭,意识被强制上传,在别的地方用别的身体醒来,忘记这段旅程,他们也要坚持这一点好不容易赢来的“自我”。

如果他们的“出生”无法被选择,那么他们要选择这一次的终点,走下飞船,来到这颗有着山谷、大地、青草的外星球。手里紧紧握住青草,原本只存在于教育材料里的青草,身下是潮湿的泥土,鼻腔里是湿润的空气。

这是他们给出的答案。在只有工作的世界里,这算是什么生活,又应该占据什么样的位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