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韩国监管部门公布了对网络上微针相关化妆品的宣传页面调查结果,结果发现超过八成存在虚假和夸张宣传。主管韩国化妆品质量和安全的韩国食品药品安全处对网络上100个微针相关化妆品的宣传页面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82个涉及虚假和夸张宣传,违反了韩国《化妆品法》。韩国食品药品安全处已经通知有关部门对相关网页进行了屏蔽,属地管辖部门对已经确认的24家化妆品销售责任方进行了深入调查。
实际上是一种隐性欺诈
近年来,韩国功能性化妆品市场规模快速增长,预计今年将达到28.4万亿韩元,是2018年的3.8倍。由于韩国化妆品行业竞争激烈,各品牌不断在技术、成分等方面寻找突破,这两年,各品牌接连推出微针系列化妆品,受到消费者追捧,部分人气产品甚至卖到脱销。
在这些微针化妆品非法广告中,有41家在广告中存在“微针可以进入皮肤深层”等超出化妆品定义范畴的词句,另外有31家在广告中存在“可以立即改善皮肤毛孔”等可能误导消费者的词语,此外还有10家在广告中宣称“可以促进皮肤再生、提高免疫力”等,这些词句容易误导消费者将化妆品当做医药品。
根据韩国食品药品安全处官方资料,微针原本是通过穿透皮肤,使药物作用于真皮等深层组织,这原本属于药品和医疗器械相关领域,而微针类化妆品中的相关成分并不会穿透皮肤表层,只是通过按压来增大皮肤和化妆品的接触面积,从而发挥作用。也就是说,能够进入真皮层的微针产品都要取得医药品方面的安全认证才能合法上市。对此有评论认为,不少微针化妆品企业之所以在网络上夸大其词进行宣传,就是想让消费者相信微针化妆品可以起到与医疗诊治甚至手术相同的效果,这实际上是一种隐性欺诈。
尽管这次调查并没有公布具体企业及产品,但引起了韩国社会的高度关注,不少消费者表示,此前过于相信商家宣传,并不了解关于微针在化妆品与医药品之间的界定,今后会谨慎选购。
韩国食品药品安全处表示,将加强对标榜微针技术相关广告的监管,对违规企业进行行政处罚或提起诉讼。
食品药品安全处监管不力
近年来,受韩流文化对外扩张和韩国政府大力扶持的影响,包括化妆品、医药、医疗器械在内的保健产业的出口正成为韩国新的摇钱树。不过,由于韩国化妆品行业准入门槛不高,导致企业良莠不齐,产品质量也一言难尽。甚至韩国食品药品安全处也被指监管不力。
2023年11月9日,韩国监察院公布了对韩国食品药品安全处的监察结果(2019-2022),指出正是由于该部门的监管不力,导致价值至少679亿韩元的掺杂对人体有害物质的化妆品在韩国市面流通。此外,针对外界对部分新兴美容用品应该被列入化妆品制定标准进行监管的声音,韩国食品药品安全处也是“消极应对”。
韩国监察院的监察报告指出,韩国食品药品安全处在使用对人体有害物质生产的化妆品管理方面也存在“失责失职”。韩国食品药品安全处应该明确发布哪些物质对人体有害,禁止或限制用于化妆品,同时化妆品企业也有义务将产品成分如实告知食品药品安全处。在含有某重金属化妆品对人体有害的研究结果出炉后,韩国食品药品安全处在时隔4年6个月后仍旧未对此作出反应,这导致期间有超过679亿韩元的含有该有害物质的化妆品持续在韩国市面流通销售。
此外,韩国监察院的分析还显示,从2019年至2021年的3年间,共有45家企业制造了包含有13种禁止、限制使用物质的85种化妆品,同时将成分等上报,但韩国食品药品安全处对此并没有进行现场调查或是要求企业进行说明,这实际上就是放任不管。
消费者需保持科学理性
科学研究表明,一般化妆品成分很难穿透皮肤表层。微针技术确实能开辟新的传输途径,但前提是必须穿透皮肤屏障,而这绝非普通化妆品所能做到。更有专家指出,滥用或误用微针技术可能导致皮肤感染、发炎等问题,得不偿失。
对于消费者而言,理性对待广告宣传,审慎选择产品才是保护自己健康的首选。一份详细的成分表、权威机构的认证和真实的用户评价都是选择护肤品的重要参考。这不仅能够帮助我们避免被虚假宣传蒙蔽,也能确保我们的肌肤得到真正的呵护。选择经过临床验证、由专业医学背景支持的产品,比盲目追求所谓的“创新技术”更为可靠和安全。
从更广泛的角度看,这一事件也提醒消费者在面对琳琅满目的美容产品时,需保持科学的态度和理性的眼光。美容行业的监管需进一步加强,确保市场上的产品能真正履行承诺,为消费者带来实实在在的益处。与此同时,消费者的自我教育和防范意识也不可或缺。通过权威渠道获取信息,质疑和验证广告宣传,是我们在这个信息爆炸时代保护自身权益的必要步骤。
鉴于此事件所引发的广泛关注,当地媒体指出,希望未来美容行业能走上更健康、透明的发展道路。消费者也应时刻警惕,培养科学护肤、理性消费的观念,让美丽真正建立在安全和有效的基础之上。
来源:法治日报 驻韩国记者 王刚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