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冠相关话题冲上热搜。上周,新冠药物板块领涨两市。当日,以岭药业、广生堂、香雪制药、新华制药、众生药业、科华生物等出现大幅上涨。而近日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2024年7月全国新冠肺炎感染情况显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人数有所上升,占比升高。同时世卫组织表示,新冠病毒感染率正在全球范围内激增,且这种情况不太可能很快得到改善。那些曾在新冠疫情期间走红的连花清瘟、中和抗体、小分子口服药等新冠药物,如今是否有机会再续销售神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廖木兴/图

中成药

连花清瘟等跌下神坛

8月12日,“新冠”相关话题冲上热搜,每隔几个月就会有一些变化的新冠病毒,似乎能让抗疫药物时不时热一把。

以以岭为代表的部分新冠中成药,疫情后销量出现断崖式下跌。以岭药业2023年半年报显示,公司呼吸系统类产品的营收为30.88亿元;而在2023年年报中,该品类的营收为33.05亿元,即2023年下半年只销售了2亿元出头。

出口量也在2023年明显减少。“前两年,因为疫情原因以连花清瘟为代表的抗疫中成药出口情况还不错,但最近中成药出口又呈现出负增长的趋势。”在2023年11月的第40届全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一带一路”中医药发展论坛上,中国医保商会中药部主任于志斌对媒体表示。

不可否认,新冠疫情带飞了连花清瘟。2020年3月,连花清瘟被列为治疗新冠肺炎的“三药三方”之一;国家卫健委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多个版本均推荐服用中成药连花清瘟胶囊(颗粒),用于医学观察期乏力伴发热患者的防治;其还明确在药品说明中标注适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轻型、普通型”。

官方背书让以岭药业股价和销量腾飞。2020年以前,以岭药业的业绩平平,2019年其感冒呼吸业务营收仅17.03亿元。2020年至2022年,以岭药业感冒呼吸业务的营收分别为42.56亿元、41.08亿元、68.72亿元;同期,以岭药业的总营收分别为87.82亿元、101.2亿元、125.3亿元。2020年,以岭药业的感冒呼吸业务营收首次超过心脑血管业务。

2020年,以岭药业股价一度由9元左右飙升至27.82元;2021年底以及2022年中,以岭药业股价又经历了两次大幅度上涨,一度暴涨至53.16元,市值超过900亿元。同期,其创始人吴以岭在2020年胡润百富榜上一跃成为河北省石家庄市首富。

最近,以岭药业发布了2024年半年报预告,预计实现净利润4.34亿-6.42亿元,同比下降60%-73%。对此以岭药业解释称,主要是公司呼吸类产品受到去年同期高基数及社会库存高企导致的市场需求下降等因素影响所致。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偶尔的新冠感染人数增加,并不能扭转整体销售下降的趋势,而二级市场蹭热点,注定只是昙花一现。8月13日,新冠药物板块由前一日的涨转跌,近日来更是震荡走低。

中和抗体

完成历史使命,国内外全线败退

2021年12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应急批准新冠病毒中和抗体联合治疗药物安巴韦单抗注射液及罗米司韦单抗注射液注册申请,是国内首款获批的新冠药。之后,这一联合疗法获得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批准,纳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多个版本。2022年7月,该产品开始商业化。

截至目前,我国已附条件批准6款新冠口服药及1款新冠中和抗体药物上市,腾盛博药的新冠中和抗体——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联合疗法就是唯一获批的那款中和抗体。但在2023年3月底,仅商业化8个月,腾盛博药就宣布结束新冠中和抗体药物项目,并已停止生产。

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是由腾盛博药、清华大学和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共同研发。据公开信息,该药曾经投入超过2亿美元进行研发,但财报显示,最终该中和抗体销往全国25个省份及358家医院,实现销售收入约5160万元,销售不到投入的零头。

该中和抗体在新冠疫情中承担了重要的历史角色,在国内新冠药物一片空白时登上舞台,被寄予厚望,又在出现了抗病毒效果更好、收益更高的新冠口服小分子药物后日渐式微,最终功成身退。

中和抗体的作用原理是通过特异性结合新冠病毒S蛋白(刺突蛋白),阻断病毒与人体细胞受体ACE2蛋白结合,从而抑制病毒侵染正常细胞,优势明显、针对性强。正因为针对性强,如果遇到变异性强的病毒,抗体就“无用武之地”,这显然是难以拿捏狡猾多变的新冠病毒。清华大学药学院原院长、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GHDDI)主任丁胜教授曾对媒体表示,随着新冠病毒不断变异,上市的抗体药物几乎对现在主要流行株奥密克戎及其在不同地区衍生的突变株都已经无效了,仅剩一两个仍有效的,但效力也有所降低。而且,相比于新冠口服小分子药物,抗体药物生产成本高,低温冷藏的储存和运输成本较高,多是静脉或皮下注射,使用不便、可及性较差。

随着新冠口服小分子药的陆续上市,中和抗体的劣势更为明显。交棒口服药后,中和抗体完成了“历史使命”,正式退出市场。

与腾盛博药新冠中和抗体类似的际遇也发生在其他中和抗体身上。

再生元和罗氏合作开发的新冠中和抗体曾因成功治好了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的新冠感染而“走红”,单药年收入达到75.74亿美元;然而到了2022年,美国FDA认为该款中和抗体对奥密克戎变种不再有效,暂停了对其的紧急授权。礼来、阿斯利康、葛兰素史克等研发的中和抗体也被先后叫停。

而国内,曾经表明也要研发中和抗体的神州细胞、绿叶制药、迈威生物、济民可信、复宏汉霖等,也没了下文。

小分子口服药

红利期已过,需求仍在

中和抗体与小分子口服药一直都是新冠治疗药物研发的两种主要类型。相较于中和抗体,小分子口服药似乎并没有全线撤退,甚至还偶有新药获批上市。

从作用原理来看,中和抗体是阻止新冠病毒感染人体细胞,而小分子口服药则是阻断新冠病毒的复制增殖,优点是直接抗病毒,生产成本和用药成本更低,储运条件也易满足,病人顺应性好。

目前国内已经获批上市的新冠口服药有7款,包括两款进口新冠口服药(辉瑞的Paxlovid、默沙东的莫诺拉韦)以及真实生物的阿兹夫定,先声药业的先诺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组合包装(商品名:先诺欣),君实生物的氢溴酸氘瑞米德韦片(商品名:民得维),众生药业的来瑞特韦片(商品名:乐睿灵),广生堂的阿泰特韦片/利托那韦片(商品名:泰中定)。其中,辉瑞、先声药业、众生药业、广生堂的新冠口服药均针对3CL靶点,默沙东、君实生物、真实生物的新冠口服药则针对RdRp。

新冠大流行结束后,新冠药物对业绩的“后遗症”就显现出来了。辉瑞1月30日公布的财报显示,受旗下新冠药物Comirnaty和Paxlovid销售大幅缩减影响,辉瑞2023年全年实现收入584.9亿美元,同比下降42%;净利润为21.2亿美元,同比下降93%。其中,仅去年第四季度,650万剂Paxlovid被退回就产生了31亿美元折损费用。此前,新冠疫苗及治疗药物为辉瑞带来了巨大的业绩回报,2022年Paxlovid实现营收189.33亿美元,辉瑞也在当年成为首个营收破千亿美元的制药巨头。到了2023年,二季度Paxlovid全球销售额只有1.43亿美元,三季度仅取得2.02亿美元的收入,同比下降97%。

默沙东的莫诺拉韦业绩也不见得有多好。默沙东2023年业绩显示,公司全年实现营收601.15亿美元,同比增长1%;扣除新冠口服药Lagevrio(莫诺拉韦)影响后,同比增长9%。在这之前,莫诺拉韦在2022年的销售业绩为56.84亿美元,占默沙东全年业绩接近1/10。

阿兹夫定带动了合作伙伴复星医药2023年营收同比下降5.81%。复星医药表示,营收下滑主要是由于新冠相关产品收入同比大幅下降的影响。不含新冠相关产品,报告期内复星医药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约12.43%。在2022年,该药销售规模超过10亿元。

红利期虽然已过,但新冠口服药研发上市并未偃旗息鼓。去年11月,广生堂的阿泰特韦片/利托那韦片在我国获批。上个月,先声药业披露称,集团创新药先诺欣(先诺特韦片/利托那韦片组合包装)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评审批,由附条件批准转为常规批准。而一款吸入式抗新冠病毒多肽类药物,即将进入Ⅲ期临床。

新冠治疗药物还有多少空间?华鑫证券研报认为,从美国感染趋势来看,随着新冠毒株的持续变异,在经历第一轮感染高峰后感染仍持续发生,新冠口服药需求将持续存在,而根据未来发展趋势,对于可缩短病程的新冠口服药需求将迎来高峰。此外,60岁以上人群对新冠药物的需求度仍将处于较高水平。

■新快报记者 梁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