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米粒妈
西蒙·拜尔斯,在体操界的传奇地位不用米粒妈多说了吧?
小小的身材大大的能量,参加过三届奥运会的拜尔斯,一共拿下过七块奥运金牌,拥有23块世锦赛金牌,截至目前,已经有四个体操动作以她命名。
一直以来,体操运动员,给米粒妈的印象是小小一只,而且运动生命周期短,一般十三、四岁成名,二十岁之前就要退役了。
而拜尔斯的出现,让大家看到另一种可能:女性也可以拥有力量感和爆发力;还有,三次参加奥运会的拜尔斯,27岁依然可以拿到金牌,这给了更多女运动员鼓励。
在这届巴黎奥运会中,她再次获得了女子个人全能金牌,并在女子跳马比赛中夺冠。
代表美国队出战的她,各种排面儿拉满。阿汤哥、肯豆、A妹、vogue主编安娜·温图尔、ladygaga……也只有拜尔斯才能让美国顶流们为她站起来喝彩。
迄今为止,以她命名的四个动作依然只有其中一个是其他运动员可复制的,剩下的三个,除了她自己,没人能做到。
就是这样神一般的存在,也有失手的时候。四年前,当她被全世界捧上神坛,推特上铺天盖地都是美国民众的万众瞩目,然而那场东京奥运会却成了她个人职业生涯的噩梦。
她在比赛中突然遭遇了空中失感,这种状态是体操运动员最害怕的。
当她跳起来在空中旋转时,会突然陷入一种迷失状态,既辨别不了方向,也完成不了动作,能脚着地已经是谢天谢地,严重的如果头着地,失去生命也不是没可能。
当拜尔斯在那场噩梦般的失误中果断决定退赛,铺天盖地的赞誉瞬间变成了质疑和谩骂,为国争光的健儿成了人们口中的逃兵和loser。
人们才知道,原来拜尔斯不是神,她只是个承受着巨大心理压力却无处诉说的小女孩。
网飞为此拍了一个纪录片:《西蒙·拜尔斯:再战奥运》,它完整记述了拜尔斯的这段心路历程,她的故事应该讲给每个女孩听。
折翼之后
四年前的东京奥运会上,拜尔斯背负着全美的期待踏上征程。
观众们的想法出奇的一致,那就是拜尔斯得不得奖牌并不是该考虑的问题,该考虑的是她会得几块。
女子体操全能决赛上,拜尔斯原本打算完成一个全新的跳马动作,这也是女子体操界前所未见的神级难度动作。
可是万万没想到,她在空中突然经历了失感。原本要转两圈半,只转了一圈半就结束了动作,甚至落地都没有站稳。
教练、队友、观众全都没有意料到这个局面,全场哗然,拜尔斯回忆那一刻的自己时说:“当时我的耳朵就像聋了一样。”
听觉失聪,灭顶的挫败感和羞耻感席卷而来,她说如果能不顾一切冲出比赛场地,她一定会第一时间跑掉。但因为害怕吓坏大家,她还是强撑着,故作轻松地微笑着跟教练说:
“我不能再比下去了,我要退赛。”
要知道,当她意识到自己必须退出的时候,完全没人能理解。因为在大家的认知里,运动员应该即使身负重伤也负重前行,毕竟很多运动员都是强忍剧痛,不惜落下终身残疾也要为国争光完成比赛的。
何况拜尔斯只是技术失误了,从外表上看,她毫无伤病的迹象。这太不负责任了!
观众接受不了她的退出,一瞬间,铺天盖地的谩骂席卷而来。大家什么难听说什么,在经历了职业生涯的重创后,拜尔斯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网暴。
虽然她坚强地说着:
“我才不在乎他们说什么呢,这些人之所以指手画脚,是因为他们连侧手翻都不会。”
但网暴的压力还是使她精神抑郁,要靠吃药才能度日。她把东京奥运会的所有装备:比赛服、号码牌、纪念章……都锁进柜子里,并且自己一年没进过那个房间。
她说那段时间她的自信被摧毁了,全世界都在说她是个失败者、逃兵,她自己也这么认为。
然而正因为她是非常专业的运动员,她才能准确的预判自己在东京奥运会上的状态。
她的空中失感是心理问题,这比肢体的伤残还要严重。她深知如果继续比下去,自己一定会更加失控,所以退赛是非常专业的选择。
然而身为外行的观众才不管那些,他们只看到她的草率和轻易放弃。
心理健康是一切的前提
竞技体育真的不像我们想的那么简单,运动员们需要面临的绝不仅仅是技术上的突破,更多的其实是心理上能否战胜自己。
正如拜尔斯说的,在到达了一定的水平之后,其实运动员是在和自己比赛,自己也是自己唯一的对手。
你轻飘飘的几句指责,就可能击溃运动员的心理防线。
在拜尔斯回忆自己里约奥运会时的心态时,她和队友都紧张到想吐。每一个超高难度的动作,明明已经经过千万次的重复训练形成了肌肉记忆,但运动员在做动作之前所能体验到的唯一感受依然是:恐惧。
拜尔斯说:“大多数时候,我只想着别摔死就好。”
在东京奥运会结束的那一年里,拜尔斯整个人都在网暴、哭泣、抑郁中挣扎。她不敢看自己东京奥运会的东西,甚至忘了自由体操的动作怎么做。
她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而心病终究还是心药才能医。
她决定好好调整自己,慢慢疗愈自己,重拾训练状态。幸好,父母始终站在她身后,不曾责备她半分。
当东京奥运会她决定退赛时,妈妈在电话里一直说着:“没关系,亲爱的,没事的。没有你在,她们也依然会全力以赴的。”
其实拜尔斯的父母就是她的祖父母。这个关系让人诧异,可是看了她的经历,你会觉得这个女孩背负了太多。
拜尔斯出生在俄亥俄州,亲生父母都酗酒,还毒品成瘾。父亲早早离开了家,母亲也因为滥用药物,被取消了抚养四个孩子的资格。
小时候的拜尔斯常常吃不饱,她的妈妈有时候会去喂猫,却不给她们四个孩子准备食物。她总会想:为什么这只猫有的吃,我却没有?
被邻居举报后,社区介入了拜尔斯的家庭状况,她也进入了寄养系统。
拜尔斯的祖父母决定接过她的抚养权,他们把她从寄养家庭接回来,正式成为她的监护人。后来她直接管祖父母叫爸爸妈妈。
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拜尔斯只是试着从最基础的动作练起。
她隔很久才去一次体育馆,只是在蹦床上跳跳,试试能不能做成套动作,直到感觉自己精神状态好起来了,才开始正式认真训练。
也是在她自我疗愈、重拾状态的时候,她心理出现问题的原因终于被爆了出来,被网暴多时的她,才终于得到了大众的理解。
原来,她在美国国家体操队曾遭遇前主任理疗师纳萨尔的长期性侵,而且他的罪恶行径远不止于此,在19年的时间里,他对超过265个女孩都做过同样的事。
事情曝光,他被绳之以法,判处175年有期徒刑。
而体操队13、14岁的女孩们 ,因为经历了这一切,导致终身的阴影都很难抹去。
拜尔斯站上法庭,勇敢承认自己和同伴们遭遇的一切,外界质疑的声音也全都停止了。而她提出了早已应该被社会各界重视起来的运动员心理健康问题,她说:
“我想说:应该把心理健康放在首位。因为没有心理健康就无法享受运动,也不能尽全力取得好成绩。所以有时为了关注个人健康,即便退出大型比赛也没关系。因为这样才能真正展现你作为竞赛者和个人的强大。”
米粒妈前几天写过一篇关于女拳手被跨性别者揍退赛的文章,她退赛的做法其实就很正确。与其坚持到最后身受重伤,不如提前预判局势,及时止损。
米粒妈很喜欢吴艳妮面对网暴时说出的话。外界质疑她太嚣张,化浓妆,成绩跟傲慢不成正比。还有人说她“下次可别又抢跑了”。
她说:“我就算又抢跑了又怎么了?如果我又抢跑,那也只是因为我太想好了,太想得到一个好成绩了而已。”
当年杨倩夺冠,只是晒了一双耐克鞋,就要被全网骂崇洋媚外;吴艳妮化浓妆,要被骂不谦虚;陈梦赢了孙颖莎,很多人也要来骂她。
运动员已经尽了自己的全力在为国征战,而键盘侠躲在屏幕后面吹着空调,还要对为国争光的战士们冷嘲热讽。
当拜尔斯经历过这一切之后,她意识到,能够救赎自己的只有自己,你无法堵住悠悠之口,只能炼就一颗无坚不摧的大心脏。
王者归来
为了找回轻松的状态,拜尔斯坚持不懈地自我疗愈。除了每周去看心理医生外,她还把自己的生活半径扩大了许多,她明白,即使是顶尖的运动员,生活中也不应该只有训练。
还好她有爱她的父母(其实是祖父母)和老公。她的老公是著名橄榄球明星乔纳森·欧文斯,看俩人这最萌身高差:
在拜尔斯最低谷的时候,乔纳森始终陪在她的身边鼓励她、支持她;告诉她:她很棒,她依然是全球最顶尖的体操运动员。
在陪伴拜尔斯疗愈自己的日子里,小两口在休斯顿盖房子、装修,一点一点铸造起属于自己的小家;他们也会去海边享受宁静的假日、一起做一顿美味的饭;她也会去看老公打比赛。
直到拜尔斯渐渐摆脱了心理负担,并尝试重新做出了一些高难度动作,她决定正式开始密集训练,迎战巴黎奥运会。
这更像是她给自己的一个交代,也像是在完成只属于她自己的课题。这与任何人、任何使命都没关系,只关乎是否能够超越自己、战胜心魔。
她在锁骨上纹了“and still I rise”(我仍将奋起)的纹身,再一次踏上前往奥运会的征程。
预选赛,她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得了代表美国出战奥运的资格,在快要比赛之前,她依然紧张得想吐,一想起奥运会,心就突突突地跳。
她不是神,也没有面对压力岿然不动的松弛。她就是个平凡的女孩子,会紧张、会受伤、会哭会害怕,尽管她是本届奥运年龄最大的选手,尽管她是缔造超高难度专属动作的体操女王。
她知道自己的心理问题依旧存在,只是这一次她选择了直面。她说:
“我还没痊愈,但我可以与你们并肩前行。”
巴黎奥运会,当她再次做出理想的动作,站上领奖台,她终于完成了对自己的超越。
千帆过尽,归来仍是女王。她身穿嵌满施华洛世奇水晶的定值紧身衣,开心地咧嘴笑着。这正是体育精神赋予她的强大,也是奥运教会她的:
即使经历再多风雨,承受再多伤害,也依然能靠自己站起来,身穿华服,屹立于顶峰。
在这届奥运会上,米粒妈真的看到了太多来自女性的勇敢执着,她们诠释着奥运精神,同时也寻找着自我,解决着属于自己的一个个课题。
她们是奥运健儿,是国家的荣耀,同时也是我们身边的每一个天真可爱的孩子,需要被保护、被包容、被鼓励。
正如拜尔斯说的:
“人们把你置于神坛之上,而我只求做一个普通人。”
个人简介:@米粒妈频道(欢迎关注),米粒妈,美国海归,海淀家长,当当新书总榜第一名《影响孩子一生的亲子英文书》作者。专注于学习干货、教育经验分享,5-12岁孩子的教育和升学,英文、数学、科学启蒙,以及全世界的新奇好物推荐,欢迎关注!(0~5岁宝妈请关注:@米粒妈爱分享)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