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在中国现代科技发展史上,有一个名字如雷贯耳——钱学森。这位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的科学家,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崛起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为了将这位天才科学家带回祖国,中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提出了一个令美国无法拒绝的惊人筹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1935年的秋天,一个年轻的中国留学生踏上了前往美国的轮船。他就是钱学森,一个注定要改变中国命运的天才。

"学森,一定要好好学习,为国家争光!"码头上,钱学森的父亲钱均夫握着儿子的手,语重心长地说。

年轻的钱学森点点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父亲,我一定不负重托,学成归来,报效祖国!"

就这样,怀揣着梦想和责任,钱学森来到了美国。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他如鱼得水,很快就展现出了惊人的才华。

"钱,你的论文简直太棒了!"导师冯·卡门教授激动地说,"你在空气动力学方面的见解,甚至超越了我们许多资深研究员。"

钱学森谦虚地笑了笑,"教授过奖了,这都是您悉心指导的结果。"

然而,就在钱学森的学术生涯如日中天之际,命运的转折点悄然而至。

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到了美国。对于很多海外游子来说,这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钱学森也不例外,他决定回国,为新生的祖国贡献自己的才智。

"钱,你真的要回去吗?"冯·卡门教授一脸不舍,"你在这里有光明的前途,回去的话..."

钱学森坚定地说:"教授,我感谢您的栽培。但是祖国需要我,我必须回去。"

然而,钱学森的决定在当时的美国政府看来,无异于一颗重磅炸弹。冷战已经开始,一位掌握先进航空航天技术的科学家要回到"红色中国",这是美国绝对不能接受的。

就这样,钱学森被软禁了。他的护照被没收,行动受到严密监视,甚至连去超市买东西都要申请。

"为什么不让我回国?"钱学森质问监视他的FBI探员。

探员冷冷地回答:"钱博士,这是为了国家安全。你知道的太多了,我们不能让这些知识落入共产党手中。"

钱学森陷入了绝望。他不知道,此时在遥远的中国,一场营救他的行动已经悄然展开。

02

北京,中南海。

周恩来总理坐在办公桌前,眉头紧锁。他面前摆着一份关于钱学森的详细报告。

"老王,你怎么看?"周总理抬头问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站在一旁的外交部长王斐凝思片刻,说道:"总理,钱学森是难得的人才,对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我们必须想办法把他带回来。"

周总理点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坚定。"没错,无论付出什么代价,我们都要把钱学森带回来。"

就在这时,一位年轻的外交官匆匆走了进来。"报告总理,美国方面有最新消息。他们表示,如果没有足够的利益交换,绝不会放钱学森回国。"

周总理沉默了片刻,突然问道:"小李,你听说过1954年即将召开的日内瓦会议吗?"

年轻的外交官愣了一下,回答道:"听说过,那是讨论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的国际会议。"

周总理露出了一丝神秘的微笑。"没错,也许这就是我们的机会。"

03

1954年4月,日内瓦。

各国代表团陆续抵达这座风景如画的瑞士城市。中国代表团的到来,引起了各方的高度关注。

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望着中国代表团入住的酒店,若有所思。"他们这次到底想干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此同时,中国代表团的临时办公室里,气氛紧张。

"各位同志,"周总理环顾四周,沉声说道,"这次会议,不仅关系到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还关系到我们能否把钱学森带回祖国。"

会议桌前的外交官们都屏住了呼吸。周总理继续说:"我们要在适当的时机,向美国提出一个他们无法拒绝的条件。"

"总理,"一位资深外交官忍不住问道,"我们要用什么来交换呢?"

周总理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神秘地说:"这个筹码,足以让美国为之动容。但在公开之前,我们要先制造一些压力。"

会议进行到第三天,各方的分歧逐渐显现。就在所有人都以为会议将陷入僵局时,中国代表团突然提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提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