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强渡金沙江的时候,能够使用的木船只有6条,可是,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伯承却奇迹般地把3万红军送过了金沙江。
而且,在整个渡江过程中,红军没有耗费一颗子弹,全军3万个指战员无一伤亡。
许多人盛赞刘伯承创造了人间奇迹,刘伯承却说:“这哪里是我的功劳,而是主席的计谋太厉害。”
刘伯承是如何创造这个人间奇迹的?毛主席又使出了什么样的计谋呢?
开国元帅刘伯承
用6条船把3万人送过金沙江,刘伯承是如何完成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的?
红军强渡金沙江的时候,刘伯承的职务是中国工农红军总参谋长(兼任中央纵队司令员)。
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刘伯承被李德顾问撤销了总参谋长职务,降任第5军团参谋长。红军长征初期,作为第五军团参谋长,刘伯承协助董振堂军团长执行后卫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4年底官复原职之后,刘伯承当回了总参谋长,并兼任了中央纵队司令员一职。
次年4月29日,中革军委决定红军尽快渡过金沙江,去川西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
接到朱德总司令下达的命令之后,刘伯承带领“陈赓干部团”先遣营闻令而动,经过一昼夜急行军,先遣营于5月2日子夜前攻占了200多里开外的皎平渡口。
夺取渡口是抢渡金沙江的先决条件,然而,部队一到皎平渡口,先遣营的指战员便大吃一惊。
原来,金沙江皎平渡口这一段地形复杂、水深流急,这样的地方根本不可能架设浮桥。
更何况,在方圆2公里范围内,战士们没能找到可以用来架桥的材料,就连稍微粗壮些的树木都被敌人砍伐一空。
眼看架设浮桥的计划泡了汤,目前只剩下一个选择-找到可以摆渡的船只,用渡船把部队送去对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战士们在皎平渡口附近没有看到一条船。
就在几天之前,掌管皎平渡口的彝族土司接到国民党方面的命令:“毁船封渡”。
接到“毁船封渡”命令之后,彝族土司随即封闭了渡口,并按照国民党方面的要求,砍光了渡口附近的树木。
不过,彝族土司私底下留了一手,他没舍得烧毁那些用来摆渡的木船,而是把所有渡船划到了金沙江北岸,然后悄悄藏了起来。
为了掩人耳目,也为了对国民党方面有所交代,彝族土司找来几条破船,象征性地放了一把火,烧毁了那几条破得不能再破的木船。
几万大军没有渡船怎么过江?
油画 巧渡金沙江(一)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名叫张朝寿的船工告诉先遣营战士:“可以用的船确实没有了,沉船倒是有一条,而且,我知道它沉在什么地方。”
战士们想,如果把沉船打捞上来,我们不就有船了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在张朝寿的指引下,红军战士找到了那条沉船,并想方设法把它捞了起来。
可是,那条船实在太破了,战士们费了不少工夫才修好了那条破船。
就这样,先遣营好不容易有了一条船,可是,渡江的人员大致有两三万,一条船肯定不够用。
到哪里去搞船呢?
说来也巧,就在刘伯承为渡船的事情苦思冥想的时候,有人给红军“送”船来了。
当天半夜时分,彝族土司的弟弟犯了烟瘾,实在熬不过去的时候,他让一个亲信划船过江,去自己的家里取大烟。
没想到,这个亲信的木船刚刚靠岸,就被严阵以待的红军战士逮个正着,连人带船扣了下来。
红军正为缺船犯愁呢,有人却“主动”把船“送”了过来,对红军来说,这样的好事求之不得,无异于“雪中送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后,十几名红军战士乘上这条船连夜过江,战士们迅速控制了对岸的渡口,同时又找到了4条大木船。
这么一来,红军就有了大大小小6条船。
5月3日晨,陈赓率干部团主力赶到了皎平渡,部队渡过金沙江之后,干部团迅速占领了通安州,为皎平渡口的安全建起了一道安全屏障。
在皎平渡口,刘伯承临时新增了一个职务-渡江指挥部司令员,中央红军的渡江行动将由他全权负责、统一指挥。
这个时候,刘伯承手上好不容易筹到了6条船,刘伯承将用这几条船,尽快把数万红军将士送过金沙江。
有那么多人要过江,而渡江条件又这么差,再加上敌人对这里虎视眈眈,随时都有可能出现在皎平渡口。
因此,刘伯承深感责任重大,时间紧迫。接下来,到了考验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伯承协调、指挥能力的时候了。
为了让几万人马有序过江,刘伯承连夜起草了“渡江守则”,对人员和船只的管理都作了严格的规定。
比如,他将6条木船编上号码,严格规定上船次序、载人数量;
再比如,刘伯承要求:红军指战员可以携带武器乘船渡江,所有马匹不能上船。
有人要问了,那些战马难道就不要了?
当然不是,刘伯承规定,可以让马夫坐在船尾位置,手牵缰绳拉马匹过江。
刘伯承还在每条船配了一个“船上司令员”,刘伯承命令,不管你是师长、军长,只要上了船,所有人都要听从“船上司令员”的指挥。
渡江行动正式开始之初,先遣营只请到18个船夫,因为需要不停地来回摆渡,船夫们需要换班、休息,光靠这点人肯定不够。
后来,在指战员的宣传鼓动下,船夫人数增加到了27人。
油画 巧渡金沙江(二)
为了提高船夫的积极性,刘伯承还临时做了个决定:给船夫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发“高薪”。
按照刘伯承的指示,船夫们每天都能领到五个“现大洋”,在当年,这样的酬劳已经很高了。
除此之外,刘伯承还给船夫们开了“小灶”,船夫们一天可以用餐6次,而且顿顿都能吃到又肥又香的大肉。
船夫们惊讶地看到,就在船夫们大块吃肉、大口吃饭的时候,红军官兵却在那里吃青豆、喝凉水,就连刘伯承司令员也不例外。
大家不要低估了“加餐”这件事的作用,通过这件事情,船夫们对红军有了更深刻的印象。
在刘伯承和红军指战员的感化下,船夫们打破了“夜不渡皎平”的旧俗,他们夜以继日,不顾疲劳,齐心协力,心甘情愿地为红军效力。
5月5日,毛主席、朱总司令和恩来、闻天等领导人一起来到皎平渡口,当天晚上,他们随中央纵队主力顺利渡过了金沙江。
除此之外,红一军团、红三军团主力也是从皎平渡口摆渡过的江。
作为左路军团,红一军团连克禄劝、武定、元谋3座县城,按照计划,红一军团将在龙街渡口;
作为右路军团,红三军团于5月4日顺利抢占了洪门渡口,并准备从这里渡过金沙江。
但是,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碰到了同样的困难:因为江面宽阔,水流太急,再加上敌机轰炸骚扰,渡江行动进行得十分缓慢。
这种状况如果持续下去,红一、红三军团即将面临被尾随之敌包围的危局。
就在此时,中革军委给红一、红三军团发来急电,命令要求:除了正在渡江的一个团之外,红一、红三军团主力全部赶往皎平渡口,从皎平渡口渡过金沙江。
就这样,在刘伯承的精心安排下,皎平渡口成为一条相对安全的通道。
在9天9夜时间里,从皎平渡口过江的不但有中央纵队,还有红军的两大主力兵团-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
此举实现了毛主席在“遵义会议”上提出的战略设想,红军成功北渡长江,从此跳出了数十万敌人的围追堵截,粉碎了敌人企图“聚歼红军于金沙江南岸”的阴谋。
多少年以后,刘伯承元帅还对当年的事情记忆犹新,在谈到“巧渡金沙江”这个战例的时候,刘伯承元帅由衷感慨道:
“从红军离开江西革命根据地开始算起,强渡金沙江算得上最险要的一件事情。”
刘伯承元帅说:“强渡金沙江也是红军长征途中最得意的事情之一。”
油画 巧渡金沙江(三)
有人夸赞刘伯承元帅“足智多谋”,盛赞他“用6条船送3万人过江,创造了不可思议的人间奇迹”。
刘伯承元帅却这样说:“这不是我的功劳,而是主席的计谋太厉害。如果没有毛主席的锦囊妙计,我根本不可能完成这样的任务。”
刘伯承元帅为什么会这么说?
毛主席的“锦囊”里究竟是什么“妙计”?
红军之所以能够从容渡江,那是因为毛主席的“连环计”奏效了。
红军这次渡江行动有一个奇妙的名称-“巧渡金沙江”。
为什么叫“巧渡”呢,具体又“巧”在哪里呢?
“巧”就“巧”在毛主席的“锦囊妙计”上,为了配合刘伯承在皎平渡口的行动,毛主席接连使出了“声东击西之计”、“调虎高山之计”。
两个计谋前后呼应、彼此成就,形成环环相扣、密不透风的“连环计”、“计中计”,为红军3万人马从容渡江争取到了充裕的时间。
“巧渡金沙江”,毛主席指导红军灵活变化作战方向,频繁调动和迷惑敌人,并在期间捕捉(创造)新的战机。
1935年4月初,中央红军成功南渡乌江之后,毛主席就开始着手给敌人“布迷魂阵”、“灌迷魂汤”。
他先派出一支部队“示形于敌”,摆出一副“红军要东进湖南,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的态势。
然而,毛主席却指挥红军主力迅速向南移动,兵锋直指贵州政府所在地贵阳。
来源:http://www.anzl.com.cn
(http://www.szhuayuan168.cn)
来源:http://www.cunhun.com.cn
(http://www.91guozhan.cn)
来源:http://www.51djp.com.cn
(http://www.e976.cn)
来源:http://www.oupn.cn
(http://www.zghaoyi.cn)
来源:http://www.soft3g.cn
(http://www.shencaimay.net.cn)
来源:http://www.snrrpa009.cn
(http://www.e891.cn)
来源:http://www.dtsfzx.com.cn
(http://www.qhsi.com.cn)
来源:http://www.ozena.cn
(http://www.shuiyunge.cn)
来源:http://www.zbndm.cn
(http://www.7q61.cn)
来源:http://www.200110.cn
(http://www.jiayouernu.cn)
其实,毛主席并无意夺取贵阳城,他真正的作战意图是“调虎离山袭金沙”,进而向云南方向运动。
而这只“虎”不是“黔军”,而是看上去与之毫不相干的“滇军”。
毛主席指出,“只要能将滇军调出来,我们就胜利了”。因为红军如果要西进云南、渡过金沙江,“滇军”是个不小的障碍。
假如将“滇军”调离云南,红军前进路上的障碍也就扫除了。
毛主席为什么要把矛头对准贵阳城?
因为贵阳城有一位“大人物”-蒋介石,为了督促国民党军队“围剿”红军,蒋介石几天前专程赶到了贵阳城。
毛主席料定,红军只要摆出“擒贼先擒王”、“活捉蒋介石”的架势,蒋介石必定会调兵入黔,保卫贵阳城(当然也是为了自保)。
正在贵阳督战的蒋介石果然中计,看到红军主力直逼贵阳城,蒋介石马上紧张起来。
不过,蒋介石并没有马上做出反应,他想等一等、看一看,然后再做阶段。
可是,在毛主席的点拨下,佯攻贵阳的红军部队“假戏真做”,他们一路狂追猛打,一度打到了离贵阳城只有20公里的飞机场。
油画 巧渡金沙江(四)
到了这个时候,蒋介石真正害怕了,因为贵阳城内只有一个团的兵力,贵阳外围又无兵可调,按照红军的打法,贵阳城朝不保夕。
于是,蒋介石急忙给“云南王”龙云发去急电,要求他尽快调“滇军”来贵阳“保驾”,而且是“十万火急,越快越好”。
“云南王”龙云虽然与蒋介石“面和心不和”,他不愿意出兵贵阳,却又不想与蒋介石撕破脸,不想因此落下“见死不救”的名声。
因此,龙云勉为其难地派出了“滇军”。
就在“滇军”到达贵阳,其他几支国民党部队也在紧急驰援贵阳之时,红军却突然改变了进攻方向。
原来,眼看“滇军”这只“老虎”已经离了山,毛主席看到战略意图已经实现,随即下达了下一道命令。
在毛主席的指挥下,中央红军主力突然由清水江地区急转南下,指战员们以每天60公里的速度强行军,目标直指云南省府昆明。
这个时候,昆明城已经是一座“空架子”,城里城外没有多少兵力。
因为“滇军”主力已经去贵阳“救驾”了,龙云不得不“挖东墙补西墙”,从云南各地向昆明调兵。
如此一来,“滇军”在各地的防御力量就大大削弱了,其中以金沙江南岸的防御力量最为薄弱。
就在各路“滇军”向昆明集结之际,毛主席果断下达命令,红军主力兵分两路向金沙江进军。
随后,在刘伯承的指挥下,红军3万多人马有条不紊地渡过了金沙江。
因此,是毛主席一系列的“操作”调开了敌人,给红军从容渡过金沙江争取了时间,创造了有利条件。
《七律 长征》
毛主席“料敌于先”,且有“锦囊妙计”,而蒋介石是“后知后觉”。
当红军在皎平渡口紧张渡江的时候,蒋介石这才缓过神来,于是,他派出近6个团的兵力向皎平渡追来。
不过,蒋介石的“补救”措施并没有起到多少作用,而且,毛主席对此早就有所准备。
敌人的追兵刚一出动,就一步踏进了红军第五军团的埋伏圈。
在第五军团指战员的沉重打击下,敌军再也未敢向前推进一步,他们以“等待援军”为由停止追击,由“进攻”转变为“固守”。
敌人也曾派飞机轰炸皎平渡口,不过,皎平渡口两岸高山耸立,地势险峻,敌人的飞机不敢低空飞行,只能在高空盘旋。
因此,敌人虽然扔下了不少炸弹,却没有命中任何一个目标。
结语
张爱萍将军曾经在“回忆录”里这样写道:
在毛主席指挥下,红军一会儿打贵阳,一会儿打昆明,把老蒋搞得晕头转向,他们的兵力部署也被搞得乱七八糟。
等蒋介石知道上了当,彻底清醒过来的时候,红军早已从从容容地渡过了金沙江。
刘伯承元帅也还记得,红军全部渡过金沙江两天之后,国民党的追兵才赶到皎平渡口,到这个时候,敌人已经无可奈何,只能望江兴叹。
刘伯承元帅无比崇敬地说:“毛主席雄才大略,论谋略,老蒋无论如何都不是毛主席的对手”。
《长征组歌》 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在《长征组歌》-“四渡赤水出奇兵”里有以下两句唱词:
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这段唱词的中心句是“毛主席用兵真如神”,而“巧渡金沙江”正是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典型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