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载体和主要阵地。

作为一座科教之城,多年来,合肥凭借主动“先手”布局与坚定方向不懈推进,让“芯屏汽合”“急终生智”成为现象级产业地标。如今,秉持长期主义理念的合肥,久久为功,善作善成,加速布局量子信息、空天技术、低空经济、聚变能源、下一代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深入推进四链融合,积极抢占发展新赛道,推动未来产业加速在这集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内超导量子计算机整机。朱晓桐摄

依托量子国家实验室,实施“量子城域网、超量融合”等应用工程,合肥推动龙头企业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和产业化进程,聚力打造享誉世界的“量子中心”。

量子通信领域,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量子信息城际“京沪干线”研发建成,合肥量子城域网开通运行;量子计算领域,全国首条量子芯片生产线投产,超导量子计算机、离子阱量子计算机已实现交付;量子精密测量领域,国产顺磁共振波谱仪实现全球交付100台。

截至目前,合肥已集聚量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66家、居全国城市首位,培育了以科大国盾、本源量子、国仪量子、中电信量子为代表的领军企业,挂牌运营首个国家量子信息未来产业科技园,拥有省级及以上创新平台24个。

根据最新全球未来产业指数报告,合肥量子信息领域排名全球第2位(美国纽约第1)、全国第1位。

小小量子,合肥矢志做大,“空天”逐梦,也在加速奔赴。

依托深空探测实验室,以“天上应用”赋能“地上场景”,合肥正聚力争创国家空天信息产业先导区,已初步形成了航天产品“设计-制造-集成-测试-试验-信息服务”全线能力。随着航天宏图、银河航天、零重力、北航天宇等一批龙头企业相继落地运营,中科星图智慧遥感、卫星测控、数字地球、北斗伏羲在肥“连落四子”,目前,合肥空天信息集聚企业约110家。

此外,为加快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低空之城,出台《合肥市低空经济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和20条专项支持政策,截至2023年底,已成功招引亿航、零重力、尚飞等3个整机制造业项目,集聚低空经济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100余家,累计飞行1010架次,形成拟立项团体标准10余项,初步形成了集研发、制造、销售、运营、服务于一体的产业集群。

还有聚变能源、下一代人工智能和生物制造等赛道。

聚变能源方面,依托聚变系列大科学装置,合肥实施聚变能商业应用行动计划,加速推动聚变能“实验研究—工程示范—商业应用”进程,聚力点亮聚变发电的“第一盏灯”。成立聚变新能(安徽)有限公司,完成首轮实缴出资12.49亿元,国科控股明确以知识产权作价入股,中石油集团拟以现金出资入股;BEST项目主体工程已全面进入设备研发和生产阶段,搭建了3条超导导体生产线,建成了7条磁体绕制生产线。集聚聚变能源产业链上下游企业30余家,2023年实现营收约15亿元。

下一代人工智能方面。出台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相关政策,培育科大讯飞、华米科技、容知日新、华云数据等行业龙头企业,建成国内首个万卡规模3200P国产算力集群“飞星一号”平台,“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正式上线。成立合肥市元宇宙产业协会,组建了全国首家省、市级工业元宇宙5G创新研究中心,推动商汤科技首个AR全国产业运营中心落户,招引灵伴科技等元宇宙行业领军企业落地合肥,目前已集聚元宇宙产业链上下游企业100余家。

生物制造方面。依托生物制造技术,推动实现化工原料生物基替代,在新一轮世界制造业竞争中抢占先机。组建合成生物创新研究院,构建了从源头构建菌种到生产小试、中试放大,再到后段分离提取及应用开发全产业链条,成功招引和在谈企业超20家,2023年产业链累计营收14.19亿元。本土头部企业华恒生物丙氨酸市占率全球第一(近75%),被工信部认定为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

下一步,合肥将继续把握全球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趋势,以创新为动力,以企业为主体,以场景为牵引,以标志性产品为抓手,系统谋划、前瞻布局、梯次培育,全力打造未来产业全国新高地。(记者 孟一凡 朱晓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