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俄罗斯的一项重大决策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广泛关注。

新华社莫斯科8月15日电,中俄核能合作项目徐大堡核电站4号机组关键设备14日从俄罗斯南部罗斯托夫州伏尔加顿斯克市起运中国。

据悉,本次起运设备包括核反应堆压力容器和蒸汽发生器,由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旗下机械制造部门原子能机械制造公司(AEM公司)生产。

该批设备总重量超过660吨,将通过陆运、河运和海运结合的方式运往中国。

这一举动,不仅标志着中俄核能合作的进一步深化,更在某种程度上象征着两国关系的全面升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大堡核电站,位于我国辽宁省葫芦岛市兴城市徐大堡镇,是我国东北地区的第二座核电站,也是中国最靠北的核电站。

该项目,规划建设6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总装机容量超过760万千瓦,总投资达1400亿元。

其中,1、2号机组采用国产化CAP1000型三代核电技术,3、4号机组采用俄罗斯设计的VVER-1200/V491型反应堆装置,属于中俄核能合作项目。

徐大堡核电站的建设规划始于较早时期,但受多种因素影响,实际建设进程有所推迟。

近年来,随着中俄核能合作的深入,以及国内对清洁能源需求的增加,徐大堡核电站的建设进程明显加快。

要知道,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核设施由于其高度的技术性和机密性,不到万不得已,都不会轻易示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非,两国之间高度互信,且在技术层面有着十分深度的合作,才会达到核电项目的合作。

正因如此,俄此番动作,被外界解读出两个信号:

1、最近乌克兰对俄罗斯的反攻,使得普京有点着急,或者说有些担忧。

在这样的背景下,普京不得不以推动中俄核项目的合作,来换取中国对俄的援助或者道义上的支持。

正如有的学者分析说,普京的这一推动,无疑是给中方纳了一个“投名状”。

2、中俄关系迈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023年,普京曾公开讲话,其中明确指出中俄合作没有禁区,包括军事领域。

这意味着中俄两国在各个领域都保持着开放和合作的态度,无论是核能、军事、航天、金融还是科技,双方的大门都互相敞开。

这种全方位、无死角的合作模式,在世界各国中都是开创性的。此次核技术的推进,无疑是中俄合作的再度推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一点,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普京作为俄罗斯命运的主宰者,其不仅做好了准备,更做好了预案。

让我们将目光返回到俄乌冲突爆发之初。

俄乌冲突刚刚爆发,普京第一时间就给我国写了一封信,当时由梅德韦杰夫亲自带到中国,交给我国高层。

为什么是写信?

这一点十分耐人寻味。一般来讲,一国元首的亲笔信,其外交意义仅次于亲自出访,但大于应约通话。

要知道很多不方便当面说,或者电话里说的话,都可以通过书信的形式来进行表达。由此高层之间的书信互通,才代表着更高层面的“沟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还曾公开说过那封信:

“这封信的内容涉及了双边关系,国际关系以及更高级的关系——中俄的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他还强调,两国元首之间的信息交流“从未中断”。

这一点可以看出,普京在俄乌冲突之初,就做好了万全的准备,不仅国内做好了应对,国际社会也做好了铺垫。

不过对于我国来说,一直都很冷静和克制,也时时刻刻彰显着大国的风范和原则。

日前,针对乌克兰军事行动。

我方发言人表示,已经注意到有关情况,同时重申了中方对乌克兰问题的一贯立场,呼吁各方遵守局势降温的“三原则”。

所谓“三原则”,即战场不外溢,战事不升级,各方不拱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此可见,对于中俄关系,我国的态度一直是重视的。

但对于俄乌冲突,我们一直是中立的。关系归关系,原则归原则。要想赢得全世界的尊重,必须客观、公平、平等的处理好每一件事。

即便如此,对于中俄越来越亲密的关系,也引起了欧美国际的担忧。

美国前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米利,就曾发出警告称,美国应确保中俄不会形成牢固且持久的地缘政治联盟,因为这显然不符合美国的利益。

这一点是肯定的,中美俄三大国,作为影响全世界权重最大的三大国,就好比我国三国时期的格局,任何两方联盟,必将会击败另一方。

但是,现如今美方一味对中俄进行打压和遏制,那么中俄的联手反制也在情理之中。

毕竟,在面对外部压力时,两国之间的紧密合作无疑会增强各自的抵抗能力。

错只能是错在美国不识大局,不识大体,盲目自信,盲目搅局,最终导致了当前的格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事实上,中俄双方一直奉行不结盟、不针对第三方的合作原则,无意与任何一方进行阵营对抗。

由此,美方的担忧在某种程度上是多余的。

但这也需其注意自己的言行,需从大局,全世界或者全人类的角度出发,避免做出过激的动作或举措。

读者们,关于“中俄之间的俄技术合作”,大家怎么看?如果喜欢本文章,请分享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