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北京大学

又又又锁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段时间

北京大学成都前沿交叉生物技术研究院

(以下简称“北大成都研究院”)

实验室与公共技术平台

集中投运启动仪式

在成都高新区举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意味着

北大成都研究院的各项工作

全面实地开展

(北大成都研究院是北大在全国唯一的

前沿交叉生物技术研究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京大学成都前沿交叉生物技术研究院

为进一步推动科技成果

加快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近年来成都

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

进展不断

这次成都牵手北大

一起来看看

01

北大研发

成都转化

其实

成都与北京大学的合作

由来已久、互动频频

早在2017年6月,成都市与北京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市校双方重点围绕战略决策咨询、科研与科技开发、人才交流等方面开展务实合作;

2023年4月成都高新区与北京大学“产业强区+科研名校”强强联合,揭牌共建北大成都研究院;

2023年6月,成都市与北京大学开启了第二轮合作,在北京签署《成都市人民政府 北京大学战略合作协议》。

作为成都高新区的

重大战略平台之一

北大成都研究院的集中投运

是汇聚各方合力、精诚合作的集结号

标志着

校地合作从前期“蓄势破题”

正式转向“成势破局”的新阶段

既是双方产业资源与智力优势的互补互利

也是探索“北大研发,成都转化”

的跨区域科技协同新模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了解

研究院现有11个以国家级人才领衔的

高水平创新转化实验室

围绕发展原创交叉生物技术

并应用于疾病筛查与治疗

复杂疾病攻克、新药发现以及衰老研究等

重要临床转化领域的

卡脖子问题进行战略布局

本次发布的6个公共技术平台

将成为研究院承接国家重大任务

和面向国际开展科研工作

科研成果转化的坚强基石

(包括生物信息与计算生物平台、高通量测序平台、细胞成像检测平台、流式分析和分选平台、生物分子相互作用测定平台、生物质谱平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下一步

北大成都研究院还将

携手成都生物医药的头部企业

建立集技术验证

和中试于一体的服务平台

并对外开放

02

优势互补

推进成都生物产业集群

致力于

解决生物技术领域关键问题

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

生物产业集群

北大成都研究院

正力争建设成为

前沿生物技术领域的

国家技术创新中心

而成都与北大的共建

则旨在通过优势互补

实现北大科技创新与成都生物产业发展

“互促共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都前沿医学中心二期A2栋——北京大学成都前沿交叉生物技术研究院(右一)

锚定成果转化“试验地”建设

北大成都研究院即将

注册成立全资成果转化公司

成都燕蓉生物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现已策划推动6个北大教授

以及北大校友项目来蓉转化科研成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放眼成都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

生物医药产业

是成都高新区的主导产业之一

2023年产业规模突破1400亿元

连续6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产业实力持续位列全国第一梯队

集聚相关企业超3000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阿斯利康中国西部总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都倍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成都前沿医学中心

正瞄准未来生物产业发展方向

打造生命健康原始创新策源地

聚焦生命健康前沿重大科学问题

构建关键核心技术融合创新攻关体系

助推生命健康产业转型升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都前沿医学中心鸟瞰图

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

已落地全国首个部省共建的

国家重大新药创制基地国家级平台

正构筑起

面向全球、服务全球、融入全球的

国际化生物医药产业生态圈

加速迈向生物医药产业世界前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瞄准5大细分领域18个赛道重点发力,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围绕“5+N”模式,确定生物技术药、化学创新药、高性能医疗器械、专业外包服务和健康服务五大细分领域,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发展,提升现代产业体系区域带动力和发展竞争力。

一项项

新药研发、医疗器械的创新升级

“全国首创”“全球首创”标签

让新质生产力

在成都生物医药产业

实现了具象化的表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华西医疗机器人研究院已经进入临床诊断治疗的经皮穿刺手术机器人,可以弥补医生资源不足的问题,把顶级医院优秀医生的经验转化成机器人产品,复制到县域医疗机构,以同等的诊疗水平惠及更多患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川至善唯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B型血友病、A型血友病、法布雷病3款基因药物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此外公司在研的肌少症基因药物即将在华西医院开展临床研究,有望成为全球首个开展的该适应症基因治疗临床研究。

03

聚焦人才

打造产业科技创新高地

据了解

锚定顶尖人才“集聚地”建设

北大成都研究院

已引进汤超院士、来鲁华教授等

11位国际顶尖人才

引进北京大学博士及博士后26

全职员工78

实现着人才与产业

城市与高校的“双向奔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还将采用“校内双聘”的机制

通过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方式

吸引更多人才落地成都

未来五年

力争聚集120余名高能级创新人才

以及600余名全口径人才

促进原创性、颠覆性的科技创新成果

在成都不断涌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科研人员正在加紧研发疫苗

近年来

成都聚焦人才第一资源

面向全球发布“真金白银”揽才政策

和“国际化人才招才引智榜单”

创新推出

“人才分类及服务智能化系统”

“金熊猫人才通”

通过创新政策引才、大赛选才

培训育才、生态留才机制

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

创新人才集聚区

截至2023年9月数据,成都人才总量达622.32万人、居全国第4位,在《财富》杂志评出的“大学生和青年求职者吸引力城市”中居榜首。

成都将城市发展战略

产业高质量发展和

人才实际需求紧密结合

持续推动政策创新

出台人才新政“1.0”“2.0”和“3.0”版

为加强人才安居保障

于去年正式发布

《成都市人才分类目录》

明确6大类共224项人才支持类型

切实提升广大人才在蓉

创新创业就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目录》支持对象按类别划分,共设置A、B、C、D、E、F六类,其中,A类主要支持诺贝尔奖获得者等国际顶尖人才;B类主要支持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中除杰出人才之外的人选等国家级领军人才;C类主要支持省级杰出人才奖获得者等省部级领军人才;D类主要支持相应的国家和省、市级人才以及博士研究生等人才;E类主要支持硕士研究生、相应的专业技术和技能人才;F类主要支持本科大学生和相应的技能人才。按领域划分,覆盖科技创新、重点产业、技术技能、教育卫生、社会科学、文化体育、基层治理、乡村振兴、金融等重点领域。

更有来蓉“第一港湾”

——青年人才驿站

可免费入住

服务申请即可单次最多入住7天

累计最长30天

《青年人才驿站申请入住攻略》

(点击链接即可跳转查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都市连续5年荣获

“中国最佳引才城市”

连续15年位居

“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首

成都的人才发展优势

正在转化为

科技创新优势和产业发展动能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人才是第一资源

创新是第一动力

作为中国西部

生物医药产业重镇的成都

持续推动生物医药产业

高质量发展

正朝着万亿级生物医药产业目标

加速迈进

(青聚锦官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