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长不看:
加息周期开启之际,日本政府正迫切地动用一切办法为自身“减负”,将国有资产变现是以往比较少见的一类方案。
日本股市占比较大的板块一直是工业、可选消费和信息技术,与实体优势产业结构吻合,能源、房地产、公用事业等行业占比很低;但日本国企大部分存在于银行和公用事业领域。
变现国有资产要考虑维持政府职能的问题。旅游业旺盛和大盘牛市的双重助力下,地铁、机场、港口等无硬性政府持股比例的产业可以优先考虑变现。

引自

近期相关媒体报道,日本百年国企东京地铁公司正在计划于今年10月完成IPO上市,拟为公司估值7000亿日元,出售一半股份募资3500亿日元,并将所获资金用于偿还2011年东京地震和海啸后发行的重建债券。

如果东京地铁成功上市,这将是日本六年来最大规模的一次IPO。

东京地铁公司的前身成立于1920年,开通了日本乃至全亚洲的第一条地铁线,2004年东京地铁正式改制为公司,目前由日本中央政府和东京都政府各持股53.4%和46.6%,是一名正牌的老国企。

将这么一家百年国企拿来套现还债,日本政府是没有其他化债方案了么?日本之前偿还JGBs的主要模式有哪些?

真实目的可能不止还债。

加息周期即将开启之际,日本政府正迫切地动用一切办法为自身“减负”。

3500亿,够还债么?

日本国债(JGBs)一般分成五个大类:建设国债、赤字国债、重建国债(复兴债)、再融资国债和FILP(财政投融资计划)国债,前四类统称为一般国债。

其中,建设国债用于公共工程建设;赤字国债用于补充公共工程建设之外的财政赤字;再融资国债用于偿还建设国债和赤字国债;FILP国债相当于定向贷款,支持中小企业、建设福利设施、提供奖学金贷款等项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重建国债是日本中央政府根据“重建筹资法案”在2011-2025财年发行的,用于支持2011年后东日本大地震的灾后重建工作。事实上,重建国债绝大部分的发行量是在2011年完成的,约8万亿日元左右。

图:日本复旧、复兴对策规模和财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前,建设国债和赤字国债的主要偿还资金是来自政府的税收收入,不够的时候靠发行再融资国债补足;而FILP国债则是依赖于政府应收财政贷款的收回。

这样看来,如今的国资套现模式的确是他们的一项创新。

以前日本政府一手低利率、一手海量印钞,已经埋下了债务率高企的种子。如今在BOJ即将开启加息周期的背景下,为避免未来利息支出大幅扩张,“化债”已经迫在眉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靠出售东京地铁所得的3500亿,相较于8万亿的重建债券总量仍然是杯水车薪。

那么怎么办?

动用全部国资的力量,够么?

日本股市占比最大的三个板块一直是工业、可选消费和信息技术,这与日本实体经济的优势产业结构是吻合的;像能源、房地产、公用事业这类垄断性行业在日本股市当中的占比非常低,合计不过5%左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日本股市不是日本企业的全部,日本国有经济占比并不低。

据世界银行统计,2020年日本政府及国有企业信贷占GDP的比重高达52%,在全球范围内排名前列,美国仅20%,德国仅12%,我国3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日本财务省发布的最新数据,2022年底日本国有财产现值为131.8万亿日元,其中对独立行政法人等的出资财产为98.2万亿日元。

图:日本政府国有资产结构(单位:万亿日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部分财产中,包含了政府对公司、行政法人、国际机关、国立大学和金融团体的直接出资。其中,最容易变现的“公司类”和“行政法人类”主要集中在金融机构、铁道机场港口、以及通信邮政等行业中。

从规模上来说,33.7万亿的现值总额用于还债已经绰绰有余。但真的都能拿来变现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非也。变现国有资产首先要考虑到如何维持政府职能的问题。

上世纪80年代日本对国有企业进行了混合所有制改革,一部分企业实行国有和私有的混合,一部分企业完全私有化。

但涉及到公共安全利益和信息安全的企业,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国有份额的绝对持股比例,以确保政府在必要时能给予直接干预。

在日本政府出资的30家国有企业中,已经有三家(日本邮政、日本电报电话、日本烟草)完成上市,但各自股权结构中均保留了三分之一的“财务大臣”持股。

剔除这三家已经上市的国企,剩余27家日本国企中:

1)无政府最低保有义务的合计规模1.2万亿日元,仅为重建债券总量的15%

2)满足政府最低持有义务规定后,法律上能够变现的最大规模为4.2万亿日元,仅为重建债券总量的一半

图:日本政府出资法人一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显然,直接动用国资也不够。

那么只能另辟蹊径,撬动杠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