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民晚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护理工作在临床治疗、康复等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到家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看病,已成为上海居民尤其是老年人的首选,但家门口的护理需求如何满足?

去年年底,上海按照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力的总体要求,启动了社区护理中心建设。对标社区护理中心建设要求,浦东新区北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门诊一楼打造了全新的护理中心,并于今年5月20日正式启用。近日,记者走进焕然一新的北蔡社区护理中心(见图),体验了家门口的特色护理服务,也体会到护理价值在社区发生的种种转变。

上门换药

解决家床病人难题

家住浦东北蔡的李先生45岁,是一名脑部肿瘤术后患者,因瘫痪在床,尾骶部发生了压力性损伤,出现大量渗液并伴有臭味,家里人无法护理。后来,李先生的家人得知在浦东卫健康App上可以申请上门换药护理服务,便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注册并提出了申请。

经北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中心伤口专科护士肖艳红评估,且李先生已与中心建立了家庭病床,符合申请条件,可以上门换药。经过3次换药后,李先生的伤口臭味消失,渗液明显减少。目前,肖艳红护士已上门7次,每次换药后,还会对患者家属进行专业的护理指导,比如观察伤口的外敷料渗出情况、正确翻身并保持合适体位,李先生的家属非常感动:“肖护士不仅专业,而且耐心,真是解决了我们的大问题,再也不用颇费周折往返医院了!”

中心护理部主任蒋文珍介绍,相对于改造前各个护理专科门诊分散在不同楼层的情况,护理中心设立后实现了“一门式”服务。目前已开设糖尿病护理、伤口造口护理、PICC/PORT导管维护、中医护理等门诊,并配备了糖尿病足周围神经病变筛查工具、动态血糖监测仪、中医眼部熏蒸仪等专科护理设备。“来我们这里看病的大多是老年人,我们把护理项目集约化整合,通过平台管理,给患者带来更多方便。”

据上海市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透露,近年来,本市社区护理服务内涵不断丰富,在做好日常基础护理、门诊护理、病房护理及居家护理等日常基础护理之外,还提供了糖尿病护理、伤口造口护理、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维护、安宁疗护等社区适宜专科护理服务。本市自去年遴选了首批36家社区护理中心后,第二批社区护理中心即将于近期公布,社区护理服务能级将得到再提升。

1+N+X

一站式服务送关怀

“像PICC(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维护、伤口造口护理、糖尿病护理和安宁疗护等专科护理项目都是目前社区需求量很大的项目。以伤口造口护理为例,患者在大医院接受治疗后,如果每次换药或护理伤口都要回到大医院,是一件麻烦的事情。”中心护士王晓娟告诉记者,北蔡的伤口造口护理门诊吸引了不少患者慕名前来。她印象最深的是一位五十多岁的乳腺癌患者,因伤口溃烂,需要定期换药。每次过来换药后,她都觉得自己“重生”了一次。

护理部主任蒋文珍介绍,在这里,居民享受到的是“1+N+X”(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特色护理)一站式护理服务。比如在糖尿病护理门诊,由2014年外送培养的糖尿病专科护士季英为患者制定个性化指导方案,包括饮食、运动、胰岛素注射指导、动态血糖监测仪、糖足筛查以及日常护理等,现在她已成了广大“糖友”的知心人。

中心从去年3月开设PICC/PORT(输液港)导管维护门诊以来,从每周只维护1—2名患者,到现在每周维护8—10名患者,极大地满足了患者对PICC和PORT导管维护的需求。北蔡社区护理中心还发挥中医特色优势,设立了中医护理门诊。干眼症、眼疲劳患者在这里可享受中药眼部熏蒸,再配合耳穴压丸、穴位敷贴等,可有效缓解眼部疲劳,眼下正值暑假,这个门诊更是成为了社区大热。

上海的老龄化进程不断加深,老年人的慢病管理成了社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在北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徐燕敏看来,这也就是社区要在原有的功能上大力拓展护理工作的原因,“我们就是要尽可能地帮助更多患者生活得更有尊严、更加体面,这也是更深层次人文关怀的一种体现。”

一专多能

护理内涵不断提升

北蔡社区的护理中心改建完毕的这3个月内,硬件发生了大变化,护理的内涵也被不断刷新,护理的价值被不断放大。蒋文珍说,“过去,老百姓来到社区,都是找医生,没听说过是来找护士的。但现在,很多患者踏入我们护理中心,直接挂护士的号,在这里完成了所有专科护理。”

社区护理中心的建设,也对护士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科护士必须取得相应资质才能上岗,‘一专多能’的护理人才已经成为了香饽饽。”北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曹亚军告诉记者,去年,本市印发了《进一步提升本市社区卫生服务能力的实施方案》,推进社区卫生高质量发展。通过更多社区护理中心的创建,可以促进社区卫生护理人员取得相应资质,自身能力不断提升,也推动社区服务范围的拓展。

本报记者 左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