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白天处暑冷飕飕,晚上处暑热死牛”,今年处暑几点?有啥说法?

“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北京时间8月22日22时55分将迎来处暑节气,“三伏”将尽,凉爽愈加明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处暑,是我国古代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4个节气,也是秋季里的第2个节气,标志着暑热天气将被终止。
“处暑”一词,最早出现在《国语》中。西汉《淮南子•天文训》明确将“处暑”列入二十四节气。
处暑通常在每年公历8月22日至24日,太阳位置到达黄经150度时交节。进入处暑后,对于我国北部及西南高海拔区域来说,气温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
不过,几乎每年到了9月前后,我国华西地区总是要来一段阴雨连连的天气,虽然不是那种狂风暴雨,但却相对频繁,就是我们熟知的“华西秋雨”。这种阴雨连连的天气对于农作物来说是有一定影响的,光照不足,影响籽粒成熟。并且,风雨天气还容易造成作物倒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我们南方地区,即便到了处暑,也不会马上凉快下来,依旧受到“秋老虎”的困扰,这是由于副热带高压向南移动所致。因此,在处暑前后,中国江南及东南沿海地带还需应对一段由高温天气构成的延续期,这便是广为人知的“秋老虎”现象。
今年的处暑有些不一般,有几个特点与往年大不同,下面分别来看一下!
第一个特点:今年处暑过“午”了
今年的处暑交节时间是在公历8月22日晚上的10点55分,交节的时候已经过了“午时”。老话说“处暑不过午,热到白露后”,今年处暑过午,意味着处暑过后,热不了几天就凉快了。
第二个特点:今年处暑是在“月中”
这里面说的“月中”,指的是一个农历月的中间10天, 那么,什么是“月头” “月中”“月尾”呢?
按老辈人的判断标准,是把处暑节气落在一个农历月的前10天里(上旬)称为是在“月头”;把处暑节气落在一个农历月的中间10天里(中旬),称为是在“月中”;把处暑节气落在一个农历月的最后10天里(下旬),称为是在“月尾”。
今年处暑是交节在农历七月十九,是在一个农历月的中间10天,显然是在月中了。
老话说“处暑在头,三九穿单衣;处暑在中,三九冻死牛”意思是说,如果当年的处暑节气交节在“月头”,那么就预示着当年的三九天会相对暖和一些。相反,如果当年的处暑节气交节在落月中的话,那么就预示着当年的三九天期间可会是非常寒冷的。
另外,在民间还有“处暑在月中,冷热适中”的说法,意思是说,如果当年的处暑出现在一个农历月的中旬,则预示着当年处暑,不是那么炎热,但也不是那么凉爽。当然,这句农谚是有一定地域性的,全国这么地区不能一概而论!
第三个特点: 今年处暑在处伏前
今年出伏是在8月24日,而处暑是交节在8月22日这天,显然,今年是“处暑出伏前”。老话说“处暑出伏前,必定是灾年。”意思是说,有些地方可能受天气的影响出现歉收的情况。
处暑时节最怕刮风下雨,因为,这个时候一些秋收作物即将成熟,头重脚轻,刮风下雨会使其倒伏,导致减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在民间还有 “白天处暑冷飕飕,晚上处暑热死牛”的说法,什么意思呢?
上面已经说了,今年处暑交节在晚上10点55分,是民间说的“晚上处暑”,老话说“白天处暑凉飕飕,晚上处暑热死牛”,意味着到了处暑,天气还很热,但结合上一句农谚。即便热,也热不了几天就迎来降温了。
对比,大家怎么看?您认为古人总结的经验有道理吗?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