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中国人的骨子里,从来都“不扔”。

因为“不扔”,总是能够和“节俭”、“会过日子”等号……

然而正是不舍得扔,所以才让家里越来越糟,居住体验也会大大降低。这并非胡说。而是我在断舍离前后的真实感受。尤其是下面的5样东西,我发誓不会再囤了!希望大家也能够收获一些启发!

1、外卖一次性筷子、餐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市场上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不少人会出于习惯或者节省心理将这些筷子积攒下来,甚至在点外卖时特别要求多送一双。这种行为,尽管看似节俭,实则是小家子气的表现。

然而,更重要的问题在于,这些看似方便的一次性筷子真的卫生安全吗?它们的独立包装虽给我们带来清洁感,可真实的情况远非如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越是颜色苍白的筷子,其安全隐患越大。这背后,通常涉及到硫磺熏蒸、用双氧水和硫酸钠浸泡等处理手段,以期达到漂白和防腐的效果。

不可否认,这样的过程会留下有害物质,当我们将筷子插入热汤,所闻到的刺鼻异味,便是残留化学物质的直接暴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一次性餐盒,许多人在使用完外卖餐盒后选择回收,有的甚至购买新的一次性餐盒储备。市面上常见的透明塑料餐盒,主要由PP和PS两种材料制成。PP(聚丙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以承受高温且微波炉使用,有一定的重复使用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PS(聚苯乙烯)餐盒则不然,它们在高温下会软化,可能会析出有害成分,因此不建议长期反复使用。

2、各种小家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网红经济的兴起,各种小型家电产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网红达人的推荐下,很多人则是争相购买。家里自然也堆满了各式各样的小家电,早餐机、酸奶机、气泡水机、咖啡机……

然而事实往往是,许多所谓的网红小家电,其实用性实在值得商榷。虽然产品外表吸引人,但在实际使用中却发现,它们的功能似乎并没有那么实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单个小家电的价格不算昂贵,通常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但把它们都摆出来,却发现它们成为了家居的负担。厨房的空间本就狭小,储物空间有限,这些所谓的“鸡肋”产品占据了本就有限的空间,反而降低了厨房使用的舒适度。

更尴尬的是,许多小家电产品甚至难以二次销售,就连废品回收都难以估价。最终,它们只能被丢弃,成为了生活中无谓的负担。

3、超市搞活动的赠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身为一名90后,我得承认自己有时也难逃“捡便宜”的心理诱惑。每每瞥见超市商场内搞活动的赠品,总忍不住要捎些回来。

偶尔,一颗勺子或一只杯子的诱惑,就能让我对捆绑销售的商品动心。得手时,总觉得那些超市送出的厨具餐具既美观又仿佛是捡到宝,“反正免费,不要白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现实是,那些号称免费的赠品,大多最终落得在角落蒙尘的下场,从带回家的次日起,就几乎退出了我的日常生活。

仔细想想,既然这些赠品实际上并无多大用处,那又何必占用空间呢?倒不如及时践行“断舍离”的智慧,把宝贵的收纳空间留给那些真正常用、有价值的家居物品。

4、各种塑料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是否也有类似的经历?每当我从超市拎着一袋袋新鲜蔬菜回家,那些包装袋我总是不忍心丢弃,随手就塞进抽屉或柜子里。

直到某次进行大扫除,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种行为是“虚假的节约”。因为那些塑料袋,实际上我极少真正用到。我自己就是个例子,也在网上发现不少网友在抱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忆当年:我家那位,就爱干这种事!啥都舍不得扔,就爱攒塑料袋……哪怕有了虫子,她都不处理,担心以后会用得上~

塑料袋其实是最不值得囤积的物品,不仅如网友所说可能会成为虫子的温床,而且市场上的塑料袋质量良莠不齐。若随意抽出一个用来装食物,潜在的健康风险就暴露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键的是,许多市面上的塑料袋含有“塑化剂”,这些物质对心血管健康危害巨大,甚至可能致癌(塑化剂可通过损伤DNA来增加患癌的风险)。

5、廉价的儿童玩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大多数普通家庭来说,高端玩具并不在日常采购的清单上。他们往往会挑选价格更为实惠的玩具(我家就是这样)。可问题是,这些低价玩具大多做工马虎,质量欠佳。

往往在孩子们尚未尽兴时,玩具就已损毁。而这导致了一个恶性循环,家庭不得不一再购买替代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一来,时间长了就会发现,家里随处可见的都是那些无用的破烂玩具。

不仅孩子无法从中获得乐趣,如果某些玩具含有过量的甲醛,还可能对孩子的健康造成威胁。

所以,对于那些劣质的玩具,我们真的应当果断丢弃,可别再囤积了,并且要克制购买更多廉价品的冲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