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线故事】巴子沟村养起了林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巴子沟村党支部书记韩成录和小林麝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8月15日,记者来到位于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峡门镇巴子沟村的牧顺林麝养殖基地,只见新建的九十余个麝棚一字排开,棚外的绿草地上,一只只林麝或跳跃撒欢,或闲庭信步。

刚添完食料的巴子沟村党支部书记韩成录和一只小林麝结伴而行,从麝棚间的廊道深处缓缓走来。

“我经常和这些小家伙打交道,一生二熟,它们与我亲近多了,摸它的头时还会卖萌撒娇。”说话间,韩成录蹲下身子轻轻抚摸着小林麝的头,小林麝乖巧地伸长脖子,半闭着眼睛,时不时用头蹭两下韩成录的手。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林麝养殖正是峡门镇党委政府依托中央财政扶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项目资金打造的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产业。

位于脑山地区的峡门镇,在乡村振兴产业发展道路上没有盲目追求“高大上”,而是因地制宜选产业,林麝养殖便是镇村两级政府深思熟虑后敲定的乡村振兴产业项目。

“之所以选择在林麝养殖上找出路,主要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我们有成熟的养殖基础,二是有看好的市场前景。”峡门镇党委书记马仲录说,巴子沟村党支部书记韩成录是峡门镇林麝养殖带头人,既有养殖资质,也有养殖经验,更有与邻村合作发展林麝特色养殖的热心肠,这些要素都是峡门镇党委政府引导鼓励各村发展林麝特色养殖的底气和信心。

2021年,有人来到巴子沟村,向韩成录咨询村里有没有养殖林麝的合适地点。也许,对大部分人来说,面对这样的咨询,一通“有”或者“没有”的简单回答后,也就翻页过去了。但是,韩成录却从来访者的一问一答中嗅到了养殖林麝的商机。

一段时间后,打探林麝养殖地点的人再没有出现,韩成录却对养殖林麝产生了极大兴趣。他开始在网络上寻找养殖林麝的相关信息,并外出考察林麝养殖的市场前景和潜力,最终下定了发展林麝养殖的决心。

“我以前接触过林麝,尽管市场有潜力,但心里还是没有个底。”韩成录说,对此,2022年,他到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一家林麝养殖基地购买了10只6月龄的林麝进行试养。韩成录考虑,初试养殖数量不大,即便失败了,也不会造成太大损失。

然而,让韩成录感到高兴的是,初次的尝试竟然取得了成功,接下来的两年,5只雄性林麝平均产麝香14克/只,两年来还新增林麝幼崽12只。

此次的养殖成功,不仅给了他扩大养殖规模的底气,也为峡门镇发展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开辟了新路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麝养殖基地。石延寿 摄

2023年,峡门镇实施总投资560万元、涉及8个村的中央财政扶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项目,经过慎重考虑,最后决定发展林麝养殖产业。同时,国家税务总局还向峡门镇林麝养殖基地帮扶15万元修建了120平方米的草食料存贮库房,支持林麝养殖产业发展。

然而,项目涉及的8个村中,除了巴子沟村,其他7个村都是首次接触林麝养殖项目,既没有技术,也没有经验,咋办?

“我们起初敲定各村建棚自养,后来经过再三斟酌,决定了‘先合养、后退出’的模式思路。”马仲录介绍,先交由有林麝养殖资质和经验的巴子沟村党支部书记韩成录养殖,预期每村每年按投资成本的6%分红,从次年开始逐年逐村退出合养,逐步走各村自养模式。

思路模式敲定,林麝养殖项目于2023年8月正式启动。

林麝是麝属中体型最小的一种,雄性林麝分泌的麝香不仅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而且还是一种名贵的天然高级香料,每克市价六七百元,有“软黄金”之称。

据了解,目前牧顺林麝养殖基地饲养的160只林麝,明年一、二月份就可以取麝香,预计年产麝香1000克左右,按当前市价估算,有70万元产值。

“今年,已带动巴子沟村3户村民养殖林麝,养殖规模7对14只。目前,养殖农户正在抓紧修建林麝养殖棚舍,预计今年11月份就可以投入生产。”韩成录希望能有更多农户参与进来,通过养殖林麝走上致富路。

(罗珺 石延寿)

责任编辑:小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