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收复台湾的前后,可以说是措施得当,康熙颇有远见,在收复之前,第一绝不允许郑经提出的台湾仿朝鲜例,第二就是收复台湾后,中央政府派驻官员,派军驻守,台湾厦门一体管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元1662年,年仅八岁康熙登基称帝,在这一年,吴三桂将南明永历帝朱由榔用弓弦勒死。第二就是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里收回了宝岛台湾,使其成为留名青史的民族英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成功有一半的日本血统,其父是郑芝龙,母亲是日本媳妇田川氏,家族来自日本肥前国平户岛上的川内浦人,她生于田川家,亦作“翁氏”。因郑芝龙降清,郑成功的母亲以剑切腹自杀身亡,时年45岁。由于这一点,日本人也把郑成功当做日本人,说他是日本大英雄,大豪杰。十七世纪的世界第一名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芝龙可以说是当时整个亚洲最大的海盗,是海上最大的武装集团的头领,领导数万人武装舰队。在崇祯元年,郑芝龙接受了明朝招安。崇祯十三年,明朝加封郑芝龙为福建总兵,转都督同知。在此期间,一个叫施琅的人在1643年投靠了郑芝龙,后因战功,施琅得授游击将军。后来成为郑芝龙海盗集团的骨干,掌管主力部队“中军”。郑芝龙降清之后,施琅所部一同降清,后随李成栋所部清军南下。二人均又反清复明,施氏家族及其部队投靠郑成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顺治九年,郑芝龙以三族性命为担保,再次出面招抚郑成功。但被郑成功断然拒绝,并起兵抗清。施琅此人虽然反清,但实际上对明朝已经失去信心,不愿参加作战,郑成功起了疑心,将施琅免职,令回厦门防守。在厦门得罪过施琅的南明战将曾德躲入郑成功家中。施琅不顾一切带兵冲入将曾德捉杀。此事施琅绝对过分,曾德过错再大,也没到被杀的地步,可见施琅此人心胸并不宽广,属于一个睚眦必报的小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成功得知消息之后大怒,下令拘捕施琅、施显(施琅的弟弟)及施大宣(施琅的父亲)。结果施显与施大宣被处斩,施琅一气之下剃光了头发,再次投奔清朝,这是施琅第二次降清,如果说第一是身不由己,这第二次则是因为郑成功逼迫,如果不投奔清朝话,施琅肯定活不成。应该说,这一次郑成功和施琅都有不对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661年三月二十三,郑成功让妻儿(妻子董夫人、世子郑经)留守厦门,自己亲率2.5万大军,从厦门、金门出发,横渡海峡,准备收复台湾,四月初一,在台湾赤嵌城附近的鹿耳门外登陆,并成开始收复台湾本岛。同年,苏克萨哈矫诏以“通敌”之罪,将郑芝龙连同他的儿子郑世恩等十余人,斩首于北京柴市。郑芝龙的祖坟也被清军挖开,郑成功听闻后痛哭不止。但此时也有好消息传来,荷兰侵略者于1662年2月1日向郑成功投降,沦陷三十八年的台湾顺利回归祖国,此后,郑成功在台湾设一府二县。府为承天府,县为天兴县、万年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在个时候,从厦门传来消息,他的孙子郑克臧不是儿子郑经和小妾所生,生母真实的身份是四弟郑睿的乳母陈氏。郑经和“乳母”生子,虽然这在大家族来说都不叫事情,但郑成功得知消息之后勃然大怒,觉得有悖人伦,实在是难以接受,他立刻命人前往厦门,将治家不严的董夫人,还有儿子郑经、乳母陈氏和新生的孙儿全部斩杀。厦门留守官员得知要他们诛杀主母和少主大为震惊。自然不敢这么干,郑成功愤懑至极,1662年6月23日,郑成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活活气死了,不过才三十八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儿子郑经接到消息在厦门发丧继位。在台将领指责郑经“不孝”,拥戴郑成功的弟弟郑世袭。经过一番内战,郑经才保住了自己的地位。但此时的在台湾的郑家已经分裂。郑经的能力不足以控制控制郑成功各个派系的。郑经在台湾地位有些尴尬,他不得不随时警惕那些对他地位虎视眈眈的郑家本族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种情况下,康熙派人去台湾说服郑成功之子郑经归降清朝。郑经提出的条件是:“上交南明皇帝赐给的敕书、印玺,奉满清为主,由朝廷册封为王,以朝鲜例,不登岸,不剔发易服”。这一要求被康熙断然拒绝,康熙要求是:“必须剔发易服,郑经一众迁回内地,朝廷派官员治理地方”。双方谈判成对峙局面,实际上,郑经真正的要求就是割地封王,世袭罔替。康熙对此也是心知肚明,但这个口子绝对不能开,毕竟前面还有一个吴三桂。虽然此时康熙并没有亲政,但这个谈判底线是鳌拜拟定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种情况下,康熙三年,康熙授福建提督水师总兵官施琅为靖海将军,令其统帅水师,前往征剿郑经。施琅率水师先后三次渡海,均因台风袭击而未成功。当然也和当时,满清的水师能力不足有关。康熙六年,清廷派人再次赴台湾议抚,答应郑经如归顺内迁可封王,但郑经顽固地坚持依“朝鲜例”,招抚再次未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康熙亲政后,刑部尚书明珠主持和议,派知府慕天颜(韦小宝最好的朋友之一)入台,康熙再次做出重大让步,允许郑氏就藩,世守台湾。前题是必须剔发易服。而郑经还是要求:“依朝鲜例,不削发,称臣纳贡,尊事大之意,则可矣”。康熙在看到得到明珠的奏折之后勃然大怒,在给明珠的回信中说,意思就是,朝鲜系从未所有之外国,而台湾自古就是华夏领土,郑经乃中国之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康熙十二年爆发“三藩之乱”爆发,郑经利用清廷忙于平服吴三桂之机,率军攻占泉州、漳州、兴化、潮州、惠州五府和闽西北的汀州、邵武两府。后来吴三桂失败,郑经又退回台湾。康熙再一次派人谈判,意思很简单,“剔发易服,封王爵,世袭罔替,永驻台湾,朝廷不派兵,只派文官”。而郑经因为吴三桂的事情,怕康熙言而无信,因此还是要求“请照朝鲜之例”,但被康熙断然拒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康熙十七年,姚启圣被擢升为福建总督,专门负责平台事宜姚启圣给康熙上书《平海逆机宜十四疏》。姚启圣的平台策略被概括为“三必剿、三必抚”。“一必剿”是剿其心;“二必剿”是剿其兵;“三必剿”是剿其海路。“一必抚”是抚慰郑氏祖上之功;“二必抚”是抚其民;“三必抚”是抚慰延平王郑经。康熙评价此策为“恩威相济,剿抚并用”。随后康熙任命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康熙十八年年初,郑经的五镇大将廖琠、黄靖、赖祖、金福、廖兴及副总兵何逊等各带所部官兵来归,其中文武官员374 员,士兵12124 名。留守金、厦的官兵眼看大势已去,纷纷降清。有此可见,郑经治下的台湾混乱到了何等的地步康熙二十年,郑经暴死,诸公子缢杀他生前指定监国的郑克臧。在冯锡范的拥护下,另立郑经12岁的小儿子郑克塽。废长立幼,取乱之道,郑氏集团内部出现分崩离析迹象,此时反清复明”的口号已失去号召力,大陆士兵纷纷思归,台湾内部已经开始分化瓦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机难得,康熙于七月二十八日下旨,“今诸路逆贼、俱已歼除。应以见在舟师、破灭海贼。原任右都督施琅,系海上投诚,且曾任福建水师提督,熟悉彼处地利、海寇情形。可仍以右都督充福建水师提督总兵官。加太子少保,前往福建。到日即与将军、总督、巡抚、提督商酌。克期统领舟师,进取澎湖、台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康熙二十年12月6日,朝廷下令明确要求施琅与姚启圣同征,吴兴祚负责后方政务、后勤。施琅上书坚决反对,康熙命议政王大臣会议讨论,决定施琅一人可进兵,姚启圣不必同往。经过两年的筹划,康熙二十二年7月8日,施琅率2万余将士,乘战船出征。澎湖一战在施琅击败郑军1.2万余人,仅剩下千余人狼狈逃回台湾本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澎湖为台湾门户,一旦失守,就即失去了屏障。岛内震动,权臣刘国轩力主投降。施琅此时派员到台湾劝降,刘国轩和冯锡范见大势已去只得上表求降。台湾回归之后,康熙帝封郑克塽为公爵,“隶汉军正红旗”。康熙帝用2万军队,20天时间,就武力解决了台湾问题。此时距离郑成功孤悬海外已经六十一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台湾收复之后,康熙在台湾府,下辖台湾、诸罗、凤山三县,隶属福建省。台湾与厦门合并管辖,派兵8000 人驻防,设总兵一员,副将二员,澎湖亦派副将一员统兵2000 人驻防。清末为加强海防,朝廷规定,福建巡抚每年驻台湾半年,驻福州半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康熙三十八年,郑克塽上书康熙帝,请求讲郑成功归葬泉州故里。康熙同意。并亲笔提写挽联祭奠民族英雄郑成功,挽联为:“四镇多二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可见在这一问题上,康熙还是肯定郑成功的。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