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以此文,纪念伟大的周总理。

老人家去世45年了,他的丰功伟绩,后人依然铭记;他的光辉形象,随着时光流逝,越发引人敬仰。

1972年5月11日这天,一大早,张佐良医生便收到护士送来的一份尿样,这是患病多年的周总理的。

他负责周总理的保健工作已有7年了,只记得随着形势的发展,总理越来越忙,既要关注国计民生,又要到处“救火救人”。

老人家常常每天工作二十个小时以上,别说是一位花甲之年的老人,就是一个身强体壮的年轻人,也吃不消啊。

可是有什么办法呢?面对乱局,有才干的、能够独当一面的助手极度缺乏,周总理不得不“一人挑多担”,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尽可能维持局面。

其实,早在1965年,67岁的周总理,就被查出患有心脏病。

彼时,他还曾有过“稍微休息一下”的想法,但很快,他就不得不面对现实,打消了这个念头。

1972年的这一次尿检,张佐良依然像往常一样,认真却很平静地进行化验。

因为总理的身体,在以往的年头里,总体是健康的,就是睡眠太少,工作量太大,无法得到休息。作为保健医生,他多次反复催促提醒,甚至是监督总理休息。

有一次,总理被他念叨得生气了,大声说:

休息,休息,你就知道休息!我如果休息了,这些工作怎么办?一大堆的事儿要等着我去解决呢!

唉,作为保健医生,张佐良只好看在眼里,疼在心上,急在心上,却毫无办法,因为总理所说的全是事实。

化验结果出来,张佐良拿到单子一看,嗯?不太好啊。

为保险起见,他又在第三天进行了一次化验,这次除常规检查外,还给总理进行了细胞检查。凭借多年的经验,张医生真的感觉事情不妙。

他赶紧找北京医院、协和医院、301医院专家进行会诊,大家一致认为,总理罹患了“膀胱移行上皮细胞癌”,也就是膀胱癌。

这个诊断,如同九级地震,令在场所有医生都被震惊了,大家不由自主地流下了眼泪。

周总理的人格魅力,鞠躬尽瘁操劳国事的无私精神,早已征服了亿万人民的心,这些医生也不例外,他们早就把总理当成他们的亲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理医疗小组”很快成立,但大家达成默契:谁也不要把真相告诉总理,以免影响了他老人家的心情。

其实,医生们真的是不懂总理,不了解总理。

从平时的感觉及种种迹象看,总理知道自己可能得了绝症,但他并没有挑破说穿,他知道医生们的良苦用心,他又怕挑明说穿,会带给他们更大的治疗压力。

他从不愿意为了自己而让大家操劳,这是他一直以来的习惯,也可以说是终生的优良品质。

此外,最近几年,总理总是忙着照顾这个,忙着保护那个,有些亲密战友的医疗保健之事,全是他亲自过问,全程跟踪,癌症会呈现什么状态,他比谁都清楚。

这份对待同志的真诚,天地可鉴,可昭日月。

自从确诊后,医生们再也忍不住了,不管周总理高兴不高兴,他们瞅空就劝周总理多休息。

听到这些善意的劝告,周总理总是带着一种淡淡的哀伤,低声和气地说:

你们的好意,我怎么能不知道呢?先让我再忙一段时间吧,再说,查出癌症又有什么办法?
我都这么大岁数了,能多忙几天,再多处理几件事也好啊。

是啊,当时的那种局面,“周公是定海神针”,是党内外广大人士的共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身为总理,他始终都关注着民生。1973年,他还抱病前往延安,即使在千里之外,他心中也始终牵挂着老区人民的生活。

重返延安这个红色摇篮,看着当地百姓菜色的脸庞,看到当地的经济情况,总理动情地说:

我这个总理不合格啊,没有让你们过上好日子。

百姓们握着他的手,心中只有崇敬与感动,哪里有丝毫的埋怨,因为他们知道总理为国为民早就心神俱损,殚精竭虑了。

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里,面对局势,他忧心如焚。1974年6月1日,他第一次住院做手术,直至他1976年1月8日逝世时,前后共做了大小手术13次之多,平均四五十天就要来一次。

“憔悴年来甚,风威侵病骨”,虽然罹患癌症是无法改变的现实,但是总理绝没有因病重就万念俱灰,相反,他意识到生命的危机后,每天都争分夺秒地工作。他想利用有限的生命时光,多做些事情。

他批阅处理大量文件,同各方面负责人谈话161次,与中央部门负责人谈话就达55次,会见外宾63批。有时候,他即将动手术,或手术刚结束,无法回到办公室,他就在医院召开会议,达到20次之多。

他还抱病参加了贺龙元帅的骨灰安放仪式。握着薛明的手,总理哽咽了,又一位亲密无老战友的离去,对他的身心又是一次重大打击。

1975年6月之后,总理身体进一步消瘦,1.75的个头,体重却只有几十斤,他的下腹部里,长满了肿瘤。从10月下旬至去世前,他再也无法离开病床站起来,实在无法动笔写,无法亲眼看,他就让秘书代笔,自己口授,让秘书给他念文字,他来做出指示。

1976年1月7日晚11时,处于弥留之际的周总理从昏迷中醒来,他用十分微弱的声音,留下了最后几句话:

我这里没什么事了,你们还是去照顾别的生病同志,那里更需要你们。

1976年1月7日晚11时,处于弥留之际的周总理从昏迷中醒来,他用十分微弱的声音,留下了最后几句话:

整个夜晚,众人围绕在总理的病床前,不敢出声,大家望着总理凹陷的双颊,灰白的头发,毫无血色的脸庞,瘦骨嶙峋的身形,打心底里伤心难过,有的同志实在受不了,强忍着悲痛,悄悄退出病房,来到走廊拐角处,放声痛哭。

坚守在病房里的人们,目光都专注地盯着心电监测仪,屋内鸦雀无声,从头天傍晚,到第二天太阳升起,心电图的图像从不规则的跳动,渐渐变成为一条直线,大家的心也由紧张期盼,渐渐地变得冰凉,最后如坠悬崖,彻底崩溃。

1976年1月8日早上9点57分,敬爱的周总理与世长辞。

数十年后,我们依然难忘周总理的音容笑貌,后人即使没有亲眼见过他老人家,也能从留存下来的各类文字的、图像的资料里,感受到他的精神与魅力:他有如一支蜡烛,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一直都是燃烧了自己,照亮温暖着别人。在国家与民族面临重大危机的时刻,他顶风冒雪,忧国忧民,孤独地负重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