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会同中央纪委办公厅公布3起形式主义为基典型案例。其中一起案例显示,2022年,国家管网集团总部(含部门单位)要求下属企业参加的会议800余次,平均每个工作日超过3次,2023年某下属公司参加集团及各部门各单位会议280余次,平均每个工作日都有会议。
国家管网集团要求一级下属企业参加的会议,一年就有800余次,集团二级三级下属企业还可能再组织下属企业开会传达上级精神,如此层层开会传达,整个集团的大小会议就远远不止800多次。
根据通报,2023年9月有关方面就指出国家管网集团“开会多陪会多”问题,此后6个月内会议数量不降反升。会议多陪会多挤占大量工作时间,国家管网集团干部职工对此反映比较强烈。
文山会海治理多年,仍不时反弹回潮,根子到底是什么?除了懒政、形式主义之外,其中一个关键因素是避责。
有一句话叫“工作干得好不好是水平问题,干不干是态度问题。”这句话本身没毛病,但是被一些单位理解歪了。网络上流传一副对联:“你开会我开会大家都开会,你发文我发文大家都发文”,横批是“谁来落实”,这是对“文山会海”现象的一种绝妙讽刺。看起来,他们是“有作为”,“忙作为”,说穿了,他们是在“秀作为”,“装作为”。
不少单位明知这样不对,但还是大搞文山会海。因为在他们看来,文山会海是态度正确,至于落实,层层开会后自然落实到最基层的人员,一旦工作没干好,担责的自然是最基层的工作人员甚至是“临时工”,各单位只不过负不疼不痒的领导责任。
当“文山会海”成了避责神器,不但会导致自上而下的资源浪费、效率下降、形式主义抬头、工作作风漂浮,还可能导致自下而上的以造假虚报等行为糊弄应付上级,形成恶性循环。
对此,有些地方探索为会议数量、文件数量划一条红线,定下硬杠杠,但很快又出现会议不在线下在线上,文件进了微信群,不但问题仍然没解决,反而成了新形式主义。
治理文山会海,除了进一步简政放权,转换职能,优化服务,建设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和创新政府,还应建立新的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体系、工作激励导向和改革容错机制。
比如就问责问题,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一百三十二条规定,单纯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在实际工作中不见诸行动;违反精文减会有关规定搞文山会海, 造成严重损害或者严重不良影响的,对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日前,《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印发,其中提到,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强化监督执行。各地各单位不妨在这上面多下些功夫。
问责的同时,让作风建设更接地气、顺应人心,还要因实际情况出新招、闯新路、求实效,切中要害、抓到点上,让群众的“好评”“差评”成为绩效考核体系的相应指标。当群众满意不满意成为考核硬指标时,各单位就不再追求对上级的态度问题,“文山会海”也不再是避责神器。
作者:丁慎毅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