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

发布通知

印发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

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第一批)

漳州市唐宋子城(台湾路—香港路)

历史文化街区入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发挥遗产价值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产业

福建省漳州市唐宋子城(台湾路—香港路)历史文化街区运用社区营造理念,点亮闽南传统优秀文化与产业。保留街区400多户原商户、1.7万名原住居民,引导原住居民利用老建筑、传承老字号、延续老生活、展现老营生,其经营商铺占街区总商铺数三分之二。以“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的社区传统文化氛围营造方式,植入17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培育一批木偶头雕刻、剪纸、木板年画等非遗传承人,支持60余家非遗、老手工艺店落地,形成古城记忆馆、灯谜艺术博物馆、漳州非遗展示馆等“十一馆二中心”,促进了传统优秀文化的活态传承与体验,逐步带动了古城以传统产业为主的业态提升。

漫步时光小径,“趣”赴漳州古城之约

一步一景,趣中藏古

去留无意

却已沉醉在千年时光的历史韵脚里

青砖黛瓦间

邀你我共赴一场说走就走的文化之旅

一起“趣”漳州古城

轻踏古城的石板路

每一步都踏着历史的回响

“趣”游漳州古城

先探手工之精,再聆闽南歌谣之韵

让心灵在古与今的交织中悠然起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篇章壹·指尖上的技艺传承

走进古城

仿佛穿越回那个匠人辈出的时代

竹器、漳绣……

每一门手艺都是匠心的沉淀

在这里,你将亲眼见证

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感受那份来自指尖的温度与情感

【竹编工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手工艺人竹编工艺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香囊与竹编“绝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

竹编工艺提醒我们回归初心

享受那份质朴与宁静

也让我们更加珍惜身边那些看似平凡却充满故事的物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漳绣】

漳绣,源自闽南沃土,织绘千年锦绣

深植于闽南文化的深厚土壤

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

见证了商贸与文化的交流辉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篇章贰·古城里的闽南老调

老街巷陌

一曲民谣,悠扬婉转

穿越岁月的长廊

指尖跳跃,丝竹和鸣

编织成一幅幅生动的民乐画卷

他们,是古城的守护者

用音乐讲述着代代相传的故事

在这里,古与今交织,传统与创新碰撞

每一声都触动心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起“趣”漳州古城

一步一景

行于古韵今风之间

不仅是一场身体的迁徙

更是心灵归宁的趣旅

福建其余入选经验做法↓

加强保护修缮

延续街区历史风貌

福建省泉州市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依据史实和老照片,保留从唐宋至今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空间特色、历史信息、细节特征和环境要素,体现了街区多元共存的风貌。搭建闽南建筑营造技艺传承平台,组织非遗传承人“师带徒”施工,在金鱼巷改造中使用了约2万件清代、民国时期的旧砖旧瓦旧构件,重现了出砖入石、蚝壳堆砌、石雕砖雕等18种闽南古建筑传统工艺,创新利用骑楼吊顶设置管线桥架,规整了原附着在骑楼立面上的各种强弱电线,再现了骑楼传统风貌,以“小而美”方式精耕“刺桐记忆”。

福建省莆田市兴化府历史文化街区按照原形制、原风貌、原材料、原工艺“四原则”和拆、改、留、提、立“五步曲”对街区内县巷、衙后路等6条主要历史街巷沿街建筑和院落进行修缮,拆除不协调建筑,增加景观节点,在尽可能保存原构件的情况下改造修缮沿街店面。组织本地老工匠将可利用的老物件、旧砖瓦、老木架分类整理,做到原物原用、应用尽用,采取墩接、打牮拨正等传统工艺进行古法修复,保留竹钉瓦衫、清水红砖墙等传统建筑艺术特征,让街区的保护更新传承了浓郁的历史风貌。

提升人居环境

提升街区安全韧性

福建省厦门市鼓浪屿历史文化街区采用日常动态巡查和专项重点监测相结合的方式,构建街区动态监测预警系统。坚持日常定期巡查,同时针对周边环境、风貌格局、保护建筑病害等16类56项内容开展不定期专项重点监测,2021年至今共发现20处风险点并及时治理。对街区内重点保护建筑进行三维扫描,并对部分施工修缮过程全程录像,提升修缮工程数字化监测水平。

创新制度机制

出台保护利用相关支持政策

福建省在资金奖补方面,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奖补历史建筑修缮保护利用项目。该奖补资金既可以用于项目本身延续提升,也可以统筹用于项目所在地历史建筑的保护利用。对近年内已完成保护修缮的历史建筑,建筑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每栋补25万元,500平方米以下的每栋补15万元。2022年至今,省本级累计投入1.5亿,保护修缮和活化利用历史建筑750余栋。

福建省长汀县在金融产品方面,推出“名城古建贷”推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采取“抵押+担保”的方式,由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向符合条件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内的传统风貌建筑产权人发放贷款,并由县农业融资担保公司负责担保,拓宽了名城保护的社会融资渠道。该产品首批给予贷款授信30亿元,截至2024年7月,已发放贷款近1.6亿元。大批传统民居得到修缮的同时,有效地撬动和吸纳了社会各类资金超5亿元,催生了民宿、茶社、清吧、休闲餐厅、书画、文创、旅拍等一批文态业态。

来源:住房城乡建设部官网、漳州古城官微、漳州房妹说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