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连江县东湖镇岩下村

有一座以宏伟大度、结构精美

而闻名的古厝——留耕堂

它由闽王王审知后裔所建

系连江县建筑面积最大的清朝古民居

有“开闽第一家”“108间大厝”之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村里的历史建筑留耕堂,有大小百余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村里的梯田风光绝美。

借着乡村振兴的东风

岩下村依托留耕堂等文旅资源

正在绘就一幅富村山居图

历经八次修缮

古厝迎新生

岩下村是福建省级定点

革命老区基点村、福建省传统村落

山清水秀,文化底蕴深厚

村内举人厝、敦厝、

留耕堂被列为连江历史建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2日,在东湖镇党委

宣传委员林大宾的带领下

记者看到了

“镇村之宝”——留耕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厝外矗立着一块大石

上刻“留耕堂”三字

主厝门第镶嵌一联——

“启土无诸地,开闽第一家”

从航拍来看

古厝青瓦白墙,飞檐翘角

走进厝内,只见龙跃门、美人靠、

书院挡墙、门窗木雕、石臼石磨以及

主厅悬挂的

“崇德为善”“知书达理”牌匾

增添了几分古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留耕堂内的古民居大多保存完好。

据王氏族谱记载,王审知入闽后,王氏一支筑茅岩下,繁衍生息,聚成村落,称为“岩下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留耕堂内的木构件做工精美。

据记载,留耕堂由王光天、王光祖兄弟于1766年合建,土木二层结构,三座相连,坐东北朝西南,占地138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7380平方米,在清末被誉为著名的“十二扇(门)大宅”。留耕堂名字,取自“官家不如农家好,早去暮归转回家”之意

然而,这座大宅也曾日渐衰败,无人问津。“留耕堂有108个房间,鼎盛时期住过300多人。后来,村民外出谋生,厝内仅剩几户。”留耕堂第十代“守厝人”王细珠告诉记者,“每一间房、每一扇门都承载着留耕堂世代子孙的乡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留耕堂的边门,呈外八字开造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留耕堂内有多个美人靠,很适合拍照打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厝内仍有村民居住。

为留住乡愁,从2000年开始,村民、乡贤等群策群力,成立了留耕堂修缮理事会,先后8次集资修缮古厝。

“第一次进行厝内卫生清理工作,如猪粪、鸡粪等;第二次筹集60万元,解决了漏水、白蚁、老化等问题;第三次修缮走廊和地板;第四次做好防火工作;第五次修缮了边门和边廊;第六次修了倒塌的10个房间;第七次进行了电网改造。” 王细珠如数家珍,“今年我们又筹集了45万元,将倒塌的房间改造为岩下村历史文化展馆,打造成一处研学基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留耕堂内的青红酒展示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留耕堂内展示了很多老农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留耕堂内正在打造的历史文化展馆。

留耕堂的“重生”不止于此。“岩下村是连江重要知青点,先后有81名知青在此上山下乡,我们打算在留耕堂内打造知青文化展示馆。”林大宾介绍说,“岩下村还有历史悠久的青红酒文化,所以我们也在打造青红酒展示馆,用于展销青红酒等特产。”

王细珠认为,有了这三个馆,游客就会多起来,人气也能旺起来。

培育仙人掌产业

乡村有新品

如何让更多游客和村民留下来

岩下村支书王新奇认为

产业是关键

记者看到,村内的梯田

郁郁葱葱,层层叠叠

与古厝、青山相映成趣

构成一幅独特的生态乡村画卷

村内还有仙人掌景观

王新奇告诉记者,村里引进了新产业

种植了10多亩的米邦塔食用仙人掌

打造了食用仙人掌产业观光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村里引种了可食用的仙人掌品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村里在建的仙人掌主题公园。

据了解,米邦塔食用仙人掌原产地在墨西哥,1997年由我国农业部优质农产品开发中心引进,不仅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而且清热解毒、养颜护肤。

“仙人掌浑身是宝,既能看,也能吃,比如仙人掌榨汁、烧烤等。” 王新奇介绍说,为了吸引游客,他们还推出了仙人掌鱼丸这一新品。

与白色的普通鱼丸相比,仙人掌鱼丸微微泛绿,轻轻咬开,带来夏日的清凉,其间的仙人掌粒清晰可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村里新建了多处廊亭及健身设施。

经过多方努力,岩下村外观焕然一新,村民安居乐业,村集体收入达到了30多万元。

引进乡村合伙人

文旅走新路

岩下村拥有古厝文化、知青文化、

农耕文化、红色文化

以及自然资源风光

何不发展文旅?为此

岩下村引进了乡村合伙人——

福州龟兔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把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村里新修的步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水库边打造了多个观景台和休闲小屋。

“我们团队负责整个东湖镇的文旅开发,正在整合、挖掘岩下村以及周边乡村的文旅资源,为企业团建、研学、旅拍等主题量身定制产品,如仙人掌露营地、古厝剧本杀、村落咖啡区、稻田烧烤美食区等。”该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当下发展乡村文旅要“一盘棋”,不是“单打独斗”,而是“组团发展”:比如,国家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天竹村以畲族文化为特色,东湖早枇杷种植村落祠台村以农业文化特色,革命老区村洋门村以红色文化为特色,它们可以与岩下村串联成线,做到资源互补、游客共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举人厝大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岩下村旗杆厝,始建于清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在建设的番薯种植园。

“东湖主动融入福州现代物流城建设,重点抓好‘乡村文旅+产业’,重点先打造岩下、天竹两个核心村,重点做好研学小镇、康养休闲、融媒电商三个版块,重点体现少数民族文化、古村落文化、民族一家亲等特色文化,创新乡村振兴项目合伙人机制,打造‘恋上东湖’区域文旅品牌,带动农民增收、乡村振兴,绘就一幅幅富村山居图。”东湖镇党委书记庄锋说。

交通小贴士

驾车从福州市区出发,经绕城高速,出连江北(东湖)收费站,即可前往东湖镇岩下村。

记者 郑瑞洋 /文 包华/摄

新媒体编辑 刘亦洪

监制 管慧 林亦敏

福州晚报新媒体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注福州晚报,获取更多资讯

点亮

转发分享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