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广东一位老人拿着一张天价借条来到民政局,声称国家欠了他3万亿,要求国家偿还他的欠款。工作人员看到眼前的老人,十分纳闷:怎么又是他?

3万亿,这是什么概念?老人究竟又是什么身份?他手中的借条到底是真是假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人叫梁诗伟,是广东大井头村的一名低保户。

2011年,梁诗伟在翻修家里祖宅时,在房梁上的木墩子下面,发现了一个锈迹斑斑的首饰盒,他打开一看,里面的东西简直让他惊掉了下巴。

原来,里面竟是一张游击队写的借条。

因为这次金额巨大,老人找到专业人士对这张借条的价值进行了估算,估算金额竟然3万亿。

老人自己也被吓了一跳,这么大一笔钱,他想都不敢想。考虑了一晚,老人来到了当地民政局。

工作人员以为他是来办理业务的,然而,老人却声称国家欠了他巨款,要求偿还他。

细心的工作人员发现,眼前的老人早在4年前就来兑换过借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2009年,这位梁诗伟老人拿着一张写着:“今借到鸿文三姐白米60斤,待抗战胜利后,由当地政府按每年一倍偿还。”借款人是李兆培的借条。要求国家偿还借款。

为了求证借条的真实性,国家派工作人员经过一年核实,确定借条属实。

当时,鉴于还给老人几千斤大米也不现实,最后决定,以奖励形式,发了2万元现金给老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是,这张借条又是怎么回事呢?

梁诗伟从怀里掏出一张泛黄的借条,递给工作人员,看完借条,工作人员深吸一口气。

借条上写着:“今借到大井头村鸿文三姐白米38石70斤,大洋5000元,金条8支,每只一两,待胜利后由当地县政府每年一倍偿还。建议将鸿文三姐以抗战家庭看待,其后人须保护及照顾。”借款人是新鹤县游击队三中队李兆培,时间是民国33年12月29日。

经过估算,这张借条上的粮食、金条、大洋,换算成人民币确实高达3万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工作人员发现,这张借条和兑换过的借条,时间很近。按理说,一个游击中队一百来人,怎么花这么多钱呢?

因为事情重大,工作人员赶紧向上级汇报请求指示。

为了求证欠条的真实性,国家派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核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几经辗转,终于找到了当年参加过抗战的老人简惠仙。

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了多年,但老人对这段往事依然记忆犹新。

1944年下半年,日本失败已成定局,变得更加疯狂。为了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他们派11万大军在我国桂林、柳州地区发起了进攻,占领两地后,又向贵阳发起进攻。

未能攻下贵阳,他们将战火指向广东,广东大大小小游击队组织起来,参加这次抗战。

当时,新鹤县的游击队指导员正是简惠仙老人的丈夫,而借条上的借款人,正是大队长李兆培。

当时为了保障战斗后勤供给,游击队到处借钱借粮,而他们始终本着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原则。

所以,向老乡借钱借粮都会打借条,承诺等胜利后偿还。而梁家,是当地首富,自然在借款范围内。

“鸿文三姐和梁鸿文我记得。他们是好人呀!当年,他们要钱给钱,要粮给粮,我们部队从他们家借了很多的粮食和钱。”简惠仙说。

老人口中的梁鸿文正是梁诗伟的父亲,鸿文三姐则是梁鸿文的第三房姨太太。

当时那么贫穷的年代,梁家怎么会如此有钱呢?

原来梁诗伟的父亲梁鸿文,十五六岁时跟着自己老板,意外到了美国。

后来,梁鸿文凭借努力打拼,赚到了一大笔钱,最后一步步逆袭成富商。

然而,随着年龄增长,梁鸿文对故乡的思念越来越强烈,最后决定回到家乡。

回来以后,他经商,置办房产,地产,还娶了六房姨太太。

1941年,六姨太为梁鸿文生下了最小的儿子梁诗伟。后来过继给了鸿文三姐。

梁鸿文去世后,梁家就由鸿文三姐打理。

后来,鸿文三姐的女儿梁月娇也参加了游击队。她经常跟母亲将抗战的事迹,这也激起了鸿文三姐的爱国情怀。所以,她会经常为抗战捐钱捐粮。

在游击队需要借这么多钱和粮时,她都慷慨答应。

这两张借条在关键时刻解决了游击队的燃眉之急。但是特殊时期,支持抗战一旦被不怀好意的人发现,梁家随时会遭来杀身之祸。

所以,鸿文三姐才将借条藏在屋顶上,也从来没跟任何人提起过借钱借粮的事。

建国后,身为当地首富的鸿文三姐,被打成了地主,不久后含冤去世,借款的事也被带进了坟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不是梁诗伟修缮祖屋,意外发现这张天价借条,恐怕再也不没人知道这件事。
真相大白,这笔巨额的欠款,国家会不会偿还?又怎么偿还还?

就在国家左右为难时,老人说自己把欠条拿出来,并不是非要国家还自己这笔巨款,只是想为三娘讨个说法,证明她当年积极支持过抗战。

至于偿还,国家适当给他一点补偿,让他生活好过一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梁家人来说,这不仅仅是一张借条,它是当年梁家祖辈为抗战做出过巨大贡献的证明。

相信在民族大义面前,类似鸿文三姐这样默默奉献的先辈还有很多。虽然他们没有上阵杀敌,但他们在国家为难之时慷慨解囊,为前线的战士,提供了后勤保障。

他们,一样是人民心中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