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研究生二年级时,詹佶昂就与索卡艺术签约,成为这家老牌画廊代理的最年轻的艺术家。在油画为主流的艺术市场,选择与以工笔为主要媒介的艺术家合作,这位年仅29岁的Z世代艺术家有什么特别之处?

肉身的那个詹佶昂

第一次见到詹佶昂的作品,是在索卡艺术北京空间的VIP室内。尺幅不大的以桃子为主题的创作,题材上的讨喜、绘画技法的扎实、表现手法的新颖,以及艺术家靓丽的履历,让作品很快都被藏家收入囊中。这次“试水”,为这家32岁的老牌画廊签下29岁的詹佶昂奠定了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8月24日,索卡艺术为詹佶昂举办的首个个展“不染尘”开幕,相比于之前小尺幅的桃子,此次出现了比较大的题材上的变化。以人物为主题的创作,充分展现了这位从附中便在中央美术学院就读,直至研究生毕业的艺术家的功底,以及90后对于创作的独特思考。展览开幕前,《艺术栗子》探访詹佶昂工作室,试图了解这位青年艺术家创作背后的艺术逻辑。

詹佶昂目前没有独立的工作室,生活和工作都在北京顺义的一栋住宅楼里。个展开幕后,他就要搬到回龙观,因为新的教职在那附近。在他看来,作为职业艺术家,教职的工作是自己与社会有更多接触的途径,而不是困于工作室内,最终不食烟火、脱离现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詹佶昂《带我飞》

绢本、⽔墨、淡彩

88x111cm 202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詹佶昂《时代的洪流》

绢本、⽔墨、淡彩、铜箔

138x190cm 2023

这位1995年出生于北京的艺术家,其家庭与艺术没有任何关联。自小爱画画,便被家长送去少年宫;因为好动,老师建议学国画线描来磨性子;学了画,就想考中央美术学院附中。一生的方向,竟就这样顺理成章、顺流而下。考学的波折稍纵即逝,最终在2024年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硕士毕业,这条线性的求学之路告一段落,詹佶昂正式以艺术家的身份步入艺术界。

如果以“好看”形容詹佶昂的画作,这个看似浅显的用词,却是最直观的初视觉感受,也是画面直抵人心的感官愉悦。这位Z世代艺术家创作风格演进的主要方式,正是以视觉效果的直观,来整合画面中跨越中西古今的多元文化符号和元素,最终落地于自我表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詹佶昂《曲水流觞》

绢本、⽔墨、淡彩、⾦箔、银箔、铜箔

200x250cm 2024

展览中尺幅最大的作品《曲水流觞》,长2米、高2.5米,题目便已清晰表达了艺术家致敬的对象和理想中的趣味。士族文人故事中的人物,多是出尘超逸之士、复杂世相中的出世者,但在詹佶昂的画作中,他们有着比传统阴柔形象更阳刚的身躯,以犍陀罗艺术为基础的美学思想影响着艺术家对人物的形体塑造。或坐或卧或俯身的姿态,颇有西方古典雕塑的影子。

画面中的“美少年”,这是留给观者最深刻的印象。在这些形象背后,隐含着“自我”的当代人的精神面貌,这些精神注入穿越时空而来的躯体中,进而产生新的灵魂碰撞。“中国画在全球语境中,能保持什么样的独特性?这个画种能生发出什么?这是我反复思考的问题。落实到具体的创作中,就是什么好我就用什么。”詹佶昂对《艺术栗子》说。

詹佶昂《沉睡的酒神》

绢本、⽔墨、淡彩、铜箔

55.5x54.5cm、49.5x105cm 2023

随着90后逐渐在艺术界崭露头角,我们总是在试图挖到这代人的特征。对于一个初出校门艺术家来说,惯常衡量艺术家的视野的高度、思想的深度、语言的精准,都显得操之过急。对于这代现今30岁上下的艺术家,情感的真诚是最为明显的特征。

如果说与当代对应的是传统,那么从创作本身而言,这不是时间的概念,而是因为生活处境、生活方式以及生活态度上的变化而产生的“当代”。在没有时代洪流的时代,Z世代的艺术家的“本能”显得尤为重要。依据“本能”行事,也是时代的产物。詹佶昂是一位“本能”极强的艺术家,没有包袱,也没有约束,在寻找自身语言的独特性上也自有方法。

“再本土化”重塑经典

艺术家的“本能”并非无源之水,强大的技术基础背后,是艺术家经验和阅历的累积。让詹佶昂在艺术界崭露头角的“桃子”,正是源于写毕业论文时研究山西壁画,被仙人举桃的场景触动。别人眼中的寻常,正是艺术家眼中的独特性。

为传统的桃子赋予当代性,形成个人化表达,这是詹佶昂感兴趣的地方。由此也奠定了其创作的底层逻辑:一种是传统题材的当代演绎,一种是对于个人生活的所思所想。

左旋手机滑动浏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詹佶昂《大千世界》

绢本水墨、淡彩、金箔、银箔

15.5x144cm 202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詹佶昂《大池塘》

绢本、⽔墨、淡彩、铜箔

149x197cm 2023

此次个展中也出现了很多桃子,甚至在《大千世界》中,就以桃子为主体隐喻万象。两张作品构成的一组绘画的《少年的野心》,正是詹佶昂尤为钟爱的:“我觉得我要得到这个,必须把它全部都拿住,要让他完全在我的控制之内。”

无论是少年还是桃子,还是画面中深邃池水中的金莲叶、象征彼岸灵魂的蝴蝶、绚烂的凌霄花、姿态万千的火、金箔斑驳剥落的人……每个素材代表一个隐喻,也代表了美术史与历史典故中的经典元素,横跨东西方文化以及民俗的画面背后,是詹佶昂的个人创作逻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詹佶昂《少年的野心》

绢本、⽔墨 淡彩、⾦箔、银箔

56x82cm、90x120cm 2022

在古代,各种文化传入中土的时候会进行二次融合,完成在地化转变。就像詹佶昂喜欢的阳刚的犍陀罗造像,会演变成阴柔的、中性化的中土造像形态。基于历史时间上的“当下化”“自我化”和基于地理的“本土化”,同样是跨文化间再适应原则,他将自己的方法称为“再本土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詹佶昂《送桃》

绢本、⽔墨、淡彩

57x58cm 2023

《送桃》中的人物本是民间信仰中的星君形象,詹佶昂对图像进行二次加工的时候,既赋予了当下的烟火气,又将民俗向着文人的形象范式上升。这些意象和风格语汇,既有学生时代下乡写生时在中原寺庙、石窟看到的彩雕、佛像、壁画,也有在西南支教时看到的藏传文化、南传文化的视觉图像和人物造型。

有着千年积淀的中国画,始终在强大的基因下寻找突破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方法也不尽相同。其中,人物画创作是最难的,这也是詹佶昂选择这一题材的原因。

就画面而言,他在创作中加入了很多“心思”:大量使用贴箔手法,强化平面秩序的象征性,营造庄严、圣洁氛围的形式语言;频繁出现的冷黑色背景,出自古壁画基底层的制作方法,这样的冷色调更加凸显人物的孤独感和距离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艺术家詹佶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詹佶昂《⾃我孕育》

绢本、⽔墨、淡彩、银箔、铜箔

128x94cm 2024

见过艺术家本人后,不难发现画中俊美的形象与艺术家有几分相似。画面中的美少年有着俊美的脸庞与强健的体魄,兼具阳刚形体和阴柔的情境状态。“我不需要托物言志,直抒胸臆就可以。我所画的这些衣服,其实就是在工作室把床单裹在自己身上,最终达到自己满意的效果。”

詹佶昂用自己的形象,化身成各种人物的盛大表演。圣与俗、劲健与优雅、逍遥与拯救,一系列异文化但又有内在关联的风格与图像,被他融合成一条视觉上连续性的链条,展现出孤独跳脱和入世焦虑之间的两面性人生。他有意“去时代化”“抽象化”,寻求画面中的永恒感。

绘画的底气

如果说最初学线描是从自身性格出发,那么从本科到研究生选择工笔专业,则是詹佶昂对自己的高度自信:“最难的是工笔,一根线可以千变万化。扎实的学院教育使我可以驾驭各种材料,一切只是我的选择而已。这个选择说白了就是创作上的信心,我不需要妥协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詹佶昂《抵达爱》

绢本、⽔墨、淡彩、铜箔

118.5x159cm 202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詹佶昂《秋实》

绢本水墨、淡彩、金箔、银箔

22.5x98cm 202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詹佶昂《秋实》局部

詹佶昂把艺术界惯常的减法做成加法,最终“本能”地形成自己的风格。这些模糊了时代背景以及人物身份的形象,成为艺术家独立于现有时空的载体,也是他脱离固有学院派思维的路径。

在詹佶昂的创作中,融合了西画的塑造体积感,以及国画的线性感这两套造型体系:西画教学体系的素描观要“整体”,在内形里再现写实的身体支架、肌肉结构;工笔更注重轮廓的线性美感,通过外边缘线的起伏和穿插关系,含蓄地反映形体结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詹佶昂《享⾃由》

绢本、⽔墨、淡彩

196x143cm 2023

中国传统的壁画元素、雕塑元素,还有附中时受到的西画体系训练所对应的物象和风格手法,都被他融合到了今时今日的工笔画中。最终,绘画的“本能”指向了血液中固有的东方性,这也是中国画屹立在世界艺坛的根基。选择与索卡合作,詹佶昂看中的也是这家老牌画廊基因中强大的东方性。

詹佶昂《坚定的选择》

绢本、⽔墨、淡彩、⾦箔

85x187cm 2022

看似完美的人物形象,在詹佶昂眼中有着不完美。例如有锻炼习惯的他,却为画中人物画上肚腩等“缺陷”。选择描绘躯体,既是艺术家的个人题材偏好,也是造型能力的印证。从本科一直到研究生,詹佶昂对技术是自信的,恰如题材和人物形象的选择,也恰如动辄2米的大画,一一印证着这种自信。描绘躯体和肌肉曲线,远比其他要难得多。

在阴郁少年个人境遇的心境表达中,宗教美术的庄严、静谧、深邃,神话故事的悲怆、宏大,随中西传统意象一起被融合进来。譬如《迷茫的英雄》这幅画,人物看上去是长着翅膀、蒙着眼,很容易让人想到古希腊神话中的伊卡洛斯,其实这只是艺术家自身的境遇,生活中的落差升华成了我们眼中的“伊卡洛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詹佶昂《迷茫的英雄》

绢本、⽔墨、淡彩、银箔

96x182cm 2024

不迎合、不妥协,这是Z世代艺术家的普遍表现,也是我们对他们有所期待的特质。脱离了技术与视野的壁垒,回归“本能”本身,既需要天赋也需要后天的机遇。恰如詹佶昂笔下不完美的“美少年”,留下一些不完美才是完美。

文字|阿莱

图片|索卡艺术、詹佶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