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以来,中国美术界热议中央美术学院靳尚谊先生批评的“缺少写意作品”,多数读者赞同靳先生的批评,当然也有不同的声音。恰巧笔者一位朋友举办画展,原定是写意作品展,后来改成了中国画作品展。于此,笔者就中国画写意的基本概念、它在艺术中具有的特征、容易引起哪些误解以及中国画写意创作为何觉得难这些问题谈些拙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可染 漓江边上 59.5×44cm 1959年

“写意”之说,公众都很熟悉,亦是绘画界之常谈。就“写意”二字而言,最常用的解释是指中国画传统画法之一,与“工笔”相对而言。其特征是作画时用洗练、夸张的笔墨描绘物象的形与神。这个说法已经基本上阐明了写意的概念。

不言而喻,“写意”是我国重要的艺术文化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传统,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不能割裂,这一点西方学者都注意到。美国艺术评论家帕特里克·弗兰克认为中国画家“充分尊重传统,然后才能表达自我主张。因而他们创作的许多作品中能明显感受到对传统的敬意”(《艺术形式》第44页)。靳尚谊先生,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又是中央美术学院著名教授,自然洞察到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责任,他对当下中国画创作写意形式的明显失落提出批评,显示出一位老艺术家可敬的担当与远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元 倪瓒 苔痕树影图 无锡博物院藏

写意创作,容易产生一些曲解。最常见者以为写意艺术不难,持这种看法者经常以“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而自我陶醉,以为古代画家都如此,我们创作时为何不可以潇洒、随意、活脱和轻松?其实这是曲解。提出这个说法的元代画家倪瓒,他的作品真的不求形似吗?是草草几笔而成吗?我们分析最早显示文人画之端倪、以诗意表达为主的唐代王维的《辋川图》与张璪的水墨树石等作品,可以否定他们的创作绝不是笔戏,而是另一种审美创造形式的探索。

另外,还有一种对“写意”概念扩大化的趋向。有些理论家把写意概念延伸,认为作品是“意象艺术”,可以与具象艺术、抽象艺术二者并列为三种艺术,这是不科学的认识。杨成寅先生在《艺术美学》一书中指出:“‘意象概念’在中国美学史上是不确定的、两义的……审美意象的存在和作用,并非为中国传统艺术创作构思过程所特有”,“任何有价值的艺术形象的创造,都不是客观对象原封不动的、机械的、纯客观的再现或模仿”,“具象艺术与抽象艺术是艺术种类,意象艺术概念并不能够成立”(《艺术美学》第322页)。有些工笔画家曾经提出自己的作品,也具有写意的因素,从中可见杨先生的立论确有来由与例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 梁楷 太白行吟图 东京国立博物馆馆藏

还有一些人士提问:当下的写意如何与现代性相吻合和对接?这个忧虑可以理解,因为许多社会现象都会涉及到所谓的“现代性”问题。笔者认为没有必要就写意与现代性硬划出一个坐标。现代性是一种进行时,不同时代都有该时代的现代性质与问答,而写意艺术也会随时代而变化。毫无疑问,没有人会认为完全的模仿古代艺术具有现代的艺术意味。

“写意”创作,不但是中国文化传统的延续,同时更是审美形式的选择。王朝闻先生提出:“形式问题在美学领城里占有重要的地位。”吴冠中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非常坦率地说:“我觉得中国画传统的东西里有很多的优点,很多智慧可以启发我们……造型艺术只重视形式不行,还要给它一个意境……又有思想又有形象才是宝,否则大家都能搞。”这些话,有力地回击了有些人误解吴冠中先生只重形式的说法,也对我们讨论写意创作的目的具有重要启发。

写意创作确实难。首要之难——有无创造意识决定了写意作品的审美价值。吴冠中先生说:“艺术品是发明出来的,发明很不容易”,确实值得我们铭记。第二个方面难在有无写意精神。这个精神具备之后是否得到充分地释放?许多杰出的前辈为我们树立了榜样。黄宾虹、齐白石、傅抱石、潘天寿与林风眠等,他们创作中的写意精神永远值得学习。笫三个难是写意技巧。有技而巧才能产生逸品。就基本要求而言,画家对“物性、笔性、墨性与色性(含水性)”的驾驭如何?凸显画家的造型基础与艺术修养之深浅。所谓峰高无坦途,确属箴言。(作者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原委员,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教授)

来源:美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