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婚纱,我们眼前呈现的是一幅这样美好的画面:
热闹的婚礼现场,一位年轻漂亮的姑娘,身穿或洁白或红艳的婚纱,化着精致的妆容,款款走向人群。
婚纱是美好婚姻的开始,也是幸福的象征,大多数女孩,一辈子只穿一次婚纱。
然而,在山东,一位50岁的农家妇女,一年四季却只穿婚纱。
即使下地锄草,在家喂鸭,也从不曾脱掉。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她如此奇葩的行为,却得到了丈夫的全力支持。
而这位农妇如此怪异穿着打扮的背后原因,更令人动容。
山东即墨,50多岁的农村妇女项俊芬,身穿婚纱,挽着高高的发髻,挥舞着锄头,在尘土飞扬的田间劳作。
路过的人纷纷侧目,小声议论着:这个女人是不是有精神病?
而本村熟悉她的人却说:“人家好着呢,为人和善热情,孝顺老人,就这一点与众不同。”
提起项俊芬,村民们纷纷对她竖起大拇指。
她勤劳朴实,对老人孝敬,做家务,干农活,家里地里忙个不停。
为了贴补家用,她农闲时候到村里的小工厂打零工,每天蹬着三轮车去上班,整天乐呵呵的,工友们都喜欢和她在一起。
尽管农村生活并不富裕,且整日奔波辛苦,但她仍然对生活充满了热情和乐观。
而她唯一与众不同的,就是她的装扮。
项俊芬有好多套不同款式,不同颜色的婚纱,而且一年四季都穿婚纱。
天气冷时,即使在里面穿上厚厚的保暖衣,外面也要套上婚纱。
为了方便干活和做家务,项俊芬还别出心裁地在婚纱里面缝上大大的口袋,以便携带随手要用的物品。
她甚至还会亲手设计、缝制婚纱。
同时,为了和婚纱搭配,她还挽着高发髻,扎上红发箍,脚穿红靴子。
这样一身装扮,和她矮小的身躯,沧桑黝黑的脸庞,显得那么格格不入。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她的丈夫,对她这怪异的行为,却大力支持。
然而,当得知项俊芬如此打扮的背后原因,所有人都唏嘘不已。
项俊芬的人生,充满了坎坷和辛酸。
她出生在四川一个偏僻的农家,苗族人,由于自然环境不好,家境贫寒,她没有读过多少书就辍了学。
17岁时,村里来了两个男人,到处宣扬说城里如何热闹繁华,跟着他们到城里能挣大钱。
项俊芬和村里其他人听信了他们的话,跟随他们远离家乡,怀着美好的憧憬,踏上了列车。
没想到,项俊芬却从此坠入了深渊。
她中途被转卖到了山东一个农户,被 逼嫁给了一个男人做媳妇。
丈夫和婆家人认为她是他们花钱买来的,对她从来没有好脸色,不仅让她干繁重的农活,还对她非打即骂。
为了防止她逃跑,婆家对她控制得很严,不让她与外人接触交流,更不让她外出,无论做什么都在他们的视线范围内。
项俊芬内心十分痛苦,她想念家乡的亲人,想逃离这个让她痛不欲生的地方,却苦于找不到机会。
直到15年后,婆家认为她已经麻木,不会再想着逃跑,便放松了警惕。
项俊芬瞅准时机,在一个大雨滂沱的夜晚,终于逃出了“魔窟”。
可她身无分文,对家乡仅剩模糊的记忆,该怎么生存呢?
无奈之下,项俊芬只能暂时流浪乞讨。
在此过程中,她遇到了祝小妹,祝小妹看她可怜,便收留了她,让她住在家里,解决了她的温饱和住宿问题。
交谈中,祝小妹得知了她的遭遇,想到自己的哥哥单身,于是把两人撮合到了一起。
祝家的日子并不富裕,但项俊芬却过得很开心。
“家人待我都很好,我真的感到幸福和快乐。”项俊芬说。
丈夫对她体贴关心,从未打骂过她,说话总是柔声细语,家人也都把她当亲人看待。
这让受尽了折磨的项俊芬,感受到了从未体验过的温暖和关爱。
一次,她和丈夫到城里逛街,路过一家婚纱店时,她心里突然猛地一惊,立即止住了脚步,呆呆地盯着橱窗里的婚纱,一动不动。
丈夫诧异又关切地问:“你怎么了?”
项俊芬这才回过神来,说:“这件衣服,和我家乡的服饰太像了,看见它,我就想起了我的家乡。”
婚纱勾起了项俊芬浓浓的思乡情,她很想把婚纱穿在身上,时刻体会家乡的感觉。
可家里经济条件实在有限,更重要的是,一个50多岁的农村妇女,整天和转着锅台、泥土转,穿婚纱不是让人笑话吗?
这时,丈夫猜到了她的心思,主动说:“只要你高兴就穿吧,我支持你。”
有了丈夫的理解和支持,从此后,项俊芬就迷上了穿婚纱,一年四季都穿,家里有各种款式和颜色的婚纱,大部分都是为了省钱,她自己设计、制作的。
起初,左邻右舍看不惯项俊芬怪异的装扮,背后对她指指点点,认为她精神上有问题。
后来,当得知她这样打扮的原因,村民们纷纷表示同情并理解。
项俊芬每天穿着婚纱,在村里来回穿梭,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大家亲切地称呼她“婚纱姐”。
不过,她还有一个遗憾:她没有户口,无法和丈夫办理结婚证,这让她心里总觉得空落落的,没有归属感。
“婚纱姐”引起了媒体的关注,在记者的帮助下,当地派出所表示会想尽办法帮她解决户口的问题。
项俊芬开心地说:“办结婚证时我要再买一件婚纱,做真 正的新娘。”
结语
项俊芬从少女时代起一直背井离乡,经受了种种磨难和困苦,一年四季穿婚纱是她思念家乡的体现,也是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