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有学上’还要‘上好学’”,是老百姓对基础教育改革朴素而具体的诉求。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进行了部署,提出要“完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推进机制,探索逐步扩大免费教育范围”。
这一部署回应了广大人民群众“上好学”的需求。正如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在介绍和解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新闻发布会上所说,让每个孩子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必然要求。
我国当前是否已具备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条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应如何实现、如何逐步扩大免费教育范围……带着这些问题,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了多位业内专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全国所有县均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
“国家的教育发展是按步骤的。现在提出了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从我国教育发展的基本轨迹来看,已经到了发展这个的阶段。”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教授刘善槐说。
据了解,自2011年我国全面实现“两基”(即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记者注)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2013年,我国启动了国家督导评估认定工作,到2021年年底,全国2895个县级行政单位全部通过了国家督导评估,意味着我国所有县级行政单位全部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
“应该说,我们的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做得很扎实。”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智力开发研究所研究员、国家特约教育督导员杜晓利说,国家督导评估不仅评估标准科学,评估程序也是严谨的,先由各县进行自评,再由地市进行复核,然后是省级评估,最后由国家进行认定。
据了解,为了防止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水平出现下滑,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建立了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国家监测复查制度。2021年国务院教育督导办就对2013年至2020年间通过国家验收的2809个县级行政单位进行了监测复查。监测复查的内容和国家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8项指标是一致的,主要包括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生均图书册数、师生比等,基于这8项指标来测算小学和初中的综合差异系数。
“经过十几年的监测,可以发现,无论是小学还是初中,差异系数都基本稳定,总体处于比较好的水平。”杜晓利说。
我国教育普及水平已实现历史性跨越。怀进鹏说,下一步,我国将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把促进公平融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各方面各环节,推动实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根本性转变。
优质均衡要在“质”上下功夫
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到优质均衡,两字之差的背后有什么本质的差别?
“从评估内容看,优质均衡增加了很多东西。要求更细致了,更加强调了教育质量。”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魏易说。
简单说就是要把基础教育的整体质量提得更高,把优质教育资源的“蛋糕”做得更大。
“一方面是‘扩优’,一方面是做好‘增量’。”刘善槐说,所谓“扩优”就是让优质教育资源挖潜扩容。现在不少地方都在进行有益的尝试,比如采用集团化办学方式,把薄弱学校纳入到优质学校集团中,优质学校输出管理团队及优秀的师资,同时也会把一些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在集团校中共享。
做好“增量”,就是要更好地抬升底部,发展一批新的优质学校。“在全面提质的过程中,应逐渐缩小区域间、城乡间和校际间的差距。”刘善槐介绍。
杜晓利提出,在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时,还要注意家庭、学校、社会的协同。“要充分发挥学校的主体作用,指导家庭利用更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跟学校步调一致,让更多的社会资源与学校互动。”杜晓利说,教育是慢功夫,不要给孩子过早下判断,也不要拔苗助长,教育质量的提高最终要建立一个良好的教育生态。
扩大免费教育范围要分阶段实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探索逐步扩大免费教育范围。对于扩大免费教育范围,近些年有“向上延伸(高中阶段)”还是“向下延伸(学前阶段)”的讨论,对此,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的专家们认为,《决定》中提到的“逐步”其实包含了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从学段的角度探索逐步“向上”还是“向下”延伸,还有一层含义是还要根据地域特点不同,逐步进行探索。“从长远的发展角度来看,基础教育应该免费。但是不可能一蹴而就,还要针对不同群体进行讨论,需要分阶段实现。”魏易说。
除此之外,刘善槐指出,还要考虑到一类特殊群体学生,“特殊儿童的教育有一个关键期的问题,对于有些方面的发展,如果3-6岁或更早能给孩子提供免费教育的机会,提供医学干预,孩子的康复效果会更好”。
还有专家指出,免费与资助制度密切相关。
“目前我国已建立覆盖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各学段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魏易说,相比较而言,大学阶段的学生资助体系发展最为完备,而学前和高中阶段的学生资助体系则还需进一步完善。
怀进鹏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下一步,我国将重点深化“四大类”改革:一是在资源配置上,突出扩优提质,加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二是在教育教学上,突出学生为本,加强素质教育,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三是在保障机制上,突出尊师重教,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四是在新路径开辟上,突出数字赋能,发挥智慧教育新优势。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樊未晨 来源:中国青年报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