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评阅读书籍分享:取其精华(3)《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菲利帕.佩里

案例一:

孩子:我不要一个人睡觉。

家长:为什么?

孩子:床下有个怪物。

家长:胡说八道什么,赶紧给我关灯睡觉。

有一天孩子在学校被欺负了。

家长:有人欺负你为什么不告诉我?

孩子:告诉你有用吗?你会信我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解读:

孩子还小的时候,不能很明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思,最早孩子也许只是说有怪物,但他想告诉家长的是他很害怕,孩子要的不是家长一句“胡说八道”的训斥,他这个时候最需要的是一个拥抱,一句鼓励,或是陪伴。

这个怪物背后的害怕,便是孩子的感受,作为家长需要回应孩子的是:“你现在感觉很害怕是吗?可以告诉我怪物长什么样子吗?我们来一起打怪物好不好?”当孩子知道你永远会陪着他,他才会有足够的安全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案例三:

妈妈:我们该回家了。

孩子:妈妈我还想玩。

妈妈:听话,妈妈该回家烧午饭了。

孩子:不,我不饿。

妈妈:赶紧的,等会来不及烧饭了。

孩子:早上吃的食物还剩很多,我们可以就吃那个,没必要烧饭,妈妈我们可以再玩一会。

妈妈一把拽着孩子往回走:你怎么就不听话呢,我说回家就回家。

孩子哭着在地上打滚:明明就是你自己想回家了,为什么非要逼我回家,就算要回家你也应该提前告诉我让我有个心理准备啊,我和小朋友的游戏还没结束呢。

妈妈:我已经等你一个小时了,我站在这里等你冷得瑟瑟发抖,又饿又累,你怎么不体谅一下妈妈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解读:

作为父母的你们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吗?带着孩子出去玩,孩子明明玩得很开心,但是你一说回家,孩子就开始闹脾气了,你责怪他不懂事,他却说你是“坏家长”。

站在家长的角度上看,孩子好像是在无理取闹,但孩子却不这样想:的确,在你说回家之前他玩得很开心,但是这时他正在和小朋友做一个他认为很重要的游戏,游戏刚进行到一半,你却硬拽他回家。孩子不是不能接受回家这个事实,但是他希望你能真切地感受到他的快乐,而不是匆匆忙忙地拽他回家,他更希望你能提前告诉他计划,比如提前十分钟告诉他,再玩十分钟我们就回家,这样孩子会更容易接受。

本文作者:尚钰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