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这样一个视频:一位记者采访一些父母和他们的孩子。

记者问父母“如果给您的孩子打分,您会打多少分呢?”

爸爸妈妈们一个个开始细数起孩子的不足之处,然后迟疑地回答:

“70分吧”“85分”“我觉得90分吧”……

当记者问起正在玩耍的孩子们:“如果让你给爸爸妈妈打分,你会打多分?

孩子们扬起稚气的小脸,骄傲地回答:

“嗯,100分”“我给妈妈100分!”……

在小孩子的眼中,父母都是完美的,而在家长眼中,孩子都是有缺点的,十全十美的都是别人家的孩子。

今天我们采访到纽扣家庭教育的刘爱英老师,在她多年经手的案例中,曾经就有这样一则案例:

父母的高要求、高期待,要求孩子完美,导致孩子无法承受巨大压力,逐渐产生焦虑抑郁的情绪,最终孩子不堪重负,只能通过休学,逃避现实生活。

后来,在刘爱英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孩子的父母明白了如何正确地引导孩子,放下了对孩子过高的期望,孩子也因为父母的改变逐渐走出心理创伤,亲子关系也得到了改善,慢慢地,孩子重新回到了校园。

那么,刘爱英老师是如何对父母进行指导的,孩子又是如何一步步发生改变的,我们一起看看刘爱英老师是怎么说的吧。

01印象最深的个案?

前一段时间,我接手了一个14岁女孩的个案。

这个个案是妈妈来做咨询的,妈妈说,孩子从上小学时,就出现了很严重的焦虑症状。

五年级时,孩子就因为种种压力而拒绝上学,甚至有过长达半年的休学经历。

升入初中后,这种情况再次重演,她又一次休了学。

经过跟妈妈的沟通,才明白,一直以来,孩子的自我要求就极高:

满分120的试卷,她考了118分,没考满分就会自责、内疚,说自己没有用。

如果作业前一天晚上没有做完,第二天她就不敢去学校。

她不允许自己在生活中犯任何错误,一旦犯一丁点错误,她就开始自我攻击。

后来,我们在跟妈妈沟通的过程中,挖掘到了孩子对自己要求过高的原因——妈妈原生家庭的阴影

姥姥姥爷对妈妈的“听话式”的教育方式,使得她在自己教育孩子的时候,不自觉地复制了老一辈的管控模式,让孩子也生活在极度管控压抑的环境中。

这种代际传递的负面影响,不仅阻碍了她与丈夫孩子之间的情感流动,也限制了孩子个性与潜能的健康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从根本上改善这一状况,我们运用小物件和OH卡牌(潜意识图卡)作为媒介,引导母亲逐步释放并面对自己童年的阴影。

慢慢地,母亲的内在力量增强了,也学会了如何以更加健康、积极的心态去影响和支持孩子。

随着母亲心态的转变和内在能量的提升,孩子的焦虑症状也得到缓解,她不再因为小的失误而自责,也学会了以宽容的心态对待自己和他人的不完美。

02刚接触时孩子的状态是怎样的?

刚接触时,孩子生活作息是严重紊乱的:

黑白颠倒,不去上学,还出现了焦虑和抑郁的倾向。

特别怕黑,每到夜晚,她都不敢关灯睡觉,一关灯就做噩梦。

每当第二天需要上学时,她都会在前一晚把衣服穿戴整齐,穿着衣服睡觉,无论走到哪都背着书包。

常挂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不够优秀,我不配活着!”

深入了解后,我们发现这一切都与家长长期以来的高标准、严要求和高控制密不可分。

父母对孩子的高标准、高要求、高期待,让孩子内化了家长对她的期望,将那些外在的标准转化为了自我要求的一部分。

她不允许自己有任何的不完美,无论是学习上的成绩,还是与同龄人的比较,她都力求做到最好。

然而,这种过度的追求往往让她感到力不从心,一旦达不到自己的期望,就会陷入挫败感之中,开始自我否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擅长领域:厌学、躺平、抑郁、焦虑、社恐、亲子关系、情绪障碍、人际关系等。

03孩子出现问题的原因?

孩子出现问题的原因复杂多样。

首要因素在于父母过于单一地以学业成绩作为评判孩子是否优秀的标准,从而忽视了孩子个性、兴趣及潜能等多方面的闪光点。

此外,家庭结构与环境也深刻影响着孩子的成长。

父亲作为家中的独子,爷爷奶奶从小就比较宠溺他,导致他对家庭的责任感相对较弱,至今仍未完全脱离原生家庭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期以来,爷爷奶奶都与孩子父母住在一起,这种三代同堂的居住模式虽看似温馨,但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父母的权威和独立性。

爷爷的好面子和急躁脾气,以及他作为前副校长的管理习惯,使得他常常插手小家的事务,更加剧了家庭内部的矛盾与冲突,导致妈妈与公婆关系紧张。

在这样的环境下,母亲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她不仅要独自承担家庭事务和孩子的教育责任,还要面对与公公婆婆不和的紧张关系。

另外,母亲自身也背负着原生家庭的阴影,情绪复杂且难以自我调节。

当她情绪低落、能量不足时,就会不自觉地将这些负面情绪和压力发泄到孩子身上。

04您是如何介入调整的?

为了有效地帮助这个家庭,我们采取了分而治之的策略,将关注点集中在三个层面:学校、社会和家庭。

但由于学校和社会的宏观环境难以直接改变,我们决定从家庭教育的角度切入,特别是以母亲为突破口。

妈妈的情绪状态直接影响到整个家庭的氛围,也间接作用于孩子的成长环境。

因此,首要任务是提升妈妈的自我认知与能量水平。

我们引导妈妈进行了一系列自我关爱与成长的练习,帮助她重新找回内心的力量与自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个过程中,妈妈逐渐学会了如何爱自己,通过一系列的心理疗愈活动,她的心态发生了显著变化。

记得初次通话时,妈妈的声音很小、很弱,很害怕自己说错什么话。

但经过这段时间的共同努力,她的声音响亮了起来,言谈间充满了底气,时常能听到她爽朗的笑声。

这种由内而外的转变,不仅让妈妈自身焕发了新的活力,也影响到了她与孩子的互动方式。

她开始更加积极地寻找并赞赏孩子的优点和进步,用更加正面的能量去激发孩子的内在潜能。

这种积极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敢于展现真实的自我,不再害怕犯错或失败。

孩子开始更加主动地参与家庭活动,与妈妈共同分享生活的点滴,这种亲密的互动加深了彼此之间的情感纽带。

在妈妈的正面引导下,孩子逐渐形成了自我肯定和自我激励的习惯。

她开始更加关注自己的成长和进步,而不再过分在意他人的评价。

如今,孩子已经成功返回学校了。

05您进入心理行业的契机?

我进入心理行业,是因为我的孩子。

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发现,仅凭自己的传统经验与直觉去教育孩子,是错误的。

在我没学习心理学之前,我跟孩子沟通时,总是自以为地觉得我所有的决定都是正确的,孩子是错误的。

随着孩子进入青春期,他与我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差,我才发觉,我应该做出改变了。

因为我以前一直在小学教育行业工作,我知道,只有父母认知提高了,才能更科学、有效地陪伴孩子成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开始学习心理学,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意识到,心理学不仅可以帮助我的家庭,我的孩子,还可以帮助更多的家庭。

我开始从传统的教育行业,转入到家庭教育行业,希望能通过自己专业的知识与技能,能帮助更多的家庭解决在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与挑战。

在深入探索家庭教育的道路上,我愈发感受到,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成长需要个性化的理解和引导。

因此,我希望每位家长都可以学习一下心理学,将学到的智慧融入日常教育实践中,以爱为基础,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性,让每一个家庭都能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温馨港湾。

06您想送给家长的一句话?

首先,爱自己是一场永久的修行。

另外,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用能量带动能量,用生命影响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