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直以来,人们把德国闪击波兰作为二战爆发的起点,也把战争的起因归结到阿道夫扩张野心以及疯狂赌注上,却很少有人关注“慕尼黑协定”和“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对德国发动二战的助推器作用。实际上,这两个协定,不仅帮助德国顺理成章地完成了战争准备,还为英法苏搬石头砸自己的脚埋下了伏笔。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两个协定为德国发动战争带来哪些方便条件。

01第三帝国的崛起,与英法苏的间接支持和相互提防有重要关联。

从时间轴上看,阿道夫于1933年正式走向德国政治舞台,到1936年举办第11届夏季奥运会,这是他拉拢人心用和平为幌子掩人耳目的三年。这三年,从一定程度上讲,既让德国民众看到了从经济大萧条走出来的繁荣,也让英法苏等欧洲国家丧失了对德军暗中发展军备的警惕。

有些人认为,二战就是阿道夫扩张野心导致,因为他在狱中就开始有称霸世界的打算。但他再有能耐也是个肉体凡心,也需要一支强大的军队和政治团体为他所用。而这些条件,在一战结束以后,因英法作为战胜国早就做了一定的限制,比方说不准德国保留重武器装备,不能有军舰和飞机,只准保留一支不超过10万人的陆军部队,而且还不能具备有指挥作用的总参谋部。在此基础上,德国作为战败国还要支付一笔高额的战争赔款,英法想把德国作为他们的加工厂,让德国永远成为他们的打工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阿道夫上台以后,明里确实按照战败国的协议在落实,歌照唱舞照跳,给英法的战争赔款一分也没少,暗地里却在做着寓军于民的准备,通过把民用变军用,拖拉机厂造坦克,培训民航驾驶员暗中改为培训战斗机驾驶员,还用英法提供的贷款用于军事研究,甚至还与苏联相互利用,让苏联帮助建造舰船等重装备。

因此,人们会发现,德国的重新崛起并不是自身能力一朝就发展起来的,也有英法苏外力的帮助,除了英法为了获取高额利润对德国提供经济援助以外,苏联与英法的意识形态角逐也有关联,从这个方面讲,德国反而成了他们之间相互拉拢利用的一张王牌,所不同的是,德国左右逢源广为利用,英法苏却为德国发动闪击战提供了土壤。

从这个层面讲,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英法搞了一个静坐战争也就不足为奇了,而苏联借互不侵犯条约与德国共同瓜分波兰更是帮了阿道夫一个大忙。所以,二战欧洲战场是英法苏与德国共同妥协的结果,或者说是英法苏给了德国可趁之机。

02两个协定,奠定了德国对外扩张的基础,打开了二战的方便之门。

从二战史上得知,阿道夫发动二战有几个重要条件支撑,一个是必须有一支可供他指挥的德国军队;另一个是古德里安创建的闪击战理论与他的扩张野心不谋而合;再就是要有一个适合发动闪击战的战争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两者可以说在一战以后,德国国防军的一些高级将领们,尤其是容克军官和年轻军官,他们并不承认德国在一战中打败了,所以他们一直在养精蓄锐,就想着有人领着他们东山再起,而阿道夫恰恰迎合了他们的需要,尽管国防军对种族灭绝和以装甲坦克快速进攻持反对态度,但在总的战争理念上是支持对外扩张的。

正因为一战后德国仍然保留了一支有作战经验又有打仗意愿的国防军骨干队伍,才使阿道夫非常轻松的就把国防军组织了起来,加上他通过“长刀之夜”牢牢地控制了冲锋队,并将它发展成为党卫军和私人武装,在军事力量上迅速得到了保障。

古德里安创建的速战速决理论正好是送上阿道夫的一道完美菜肴,用一句话讲,阿道夫刚摆好桌子,古德里安就送来了一桌子菜。在当时,把装甲坦克从后勤保障中单独拿出来建立独立的快速机动纵队,在世界上还是头一份,而德国能将它作为发动战争的主要作战样式,连德国国防军的将领们都不敢轻易尝试,但古德里安在曼施坦因、隆美尔等一大批高级将领的支持下,赢得了阿道夫的信任,并最终将闪击战上升到国家层面。

那么,解决了前两个条件,第三个战争环境条件是如何解决的呢?从当时战场环境看,德国最惧怕外部阻力有三个,一个是苏联是欧洲最强军事力量,但斯大林无意打仗,他把主要精力放在发展第三个五年计划上面;一个是英法不会允许德国发动战争,更不会让德国抢了欧洲霸主的位置;再一个就是德国家门口的问题先要解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此,从1936年开始,德国慢慢地通过察言观色试探英法苏的态度,先是解除对征兵制度的限制,把十万陆军扩大到二十万,后来又调整为五十万,古德里安的装甲营也慢慢升级到装甲团装甲旅,后来干脆就组建了几个装甲师。

1938年3月,阿道夫开始明目张胆地对外扩张了,先是通过把讲德语的国家和地区集中到一起,兵不血刃合并了奥地利,看英法没什么话说,5月份就开始对捷德边境的苏台德地区展开行动,到9月29日,英法为了平息事态避免战争,两国首脑都来到慕尼黑,英法德意四国领导人与捷克两名代表共同签订了《慕尼黑协定》,公开地损害了捷克的主权完整。

本身,英法是想息事宁人,以为签订《慕尼黑协定》德国就会收手不再惹事,哪想到1939年3月,戈林指挥德军装甲部队直接就开进了捷克,英法见木已成舟,只能听之任之了。但阿道夫却摸准了英法的脉搏,紧接着就在4月份英法苏波组建四国同盟没有成功的关键时刻,派出代表与苏联谈判,并在8月23日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为闪击波兰扫除了所有障碍。

从这个层面讲,如果说德国合并奥地利是双方自愿的话,那么《慕尼黑协定》就是英法直接帮助德国对外扩张的助推器,而《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更让德国没有了后顾之忧,还让苏联把自己置于没有任何屏障的战争危险边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如果没有这两个协定,德国还能发动二战吗?

事实上,德国在发动二战之前,最担心的军事力量是两个,一个是苏联西进,一个是美国加入欧洲战事。而事实也证明,英法虽然在德军进攻西欧时进行了一系列的抵抗,尤其是英国还展开了长达4年的大西洋海战,但总体实力上,英法跟德国是不在一个量级上面的。

所以,如果没有这两个协定,德国占领捷克也是板上钉钉的事,因为德国需要捷克的重要军工产业,这是德国发动闪击战的重要支撑。但如果没有跟苏联握手言和,德国说什么也不敢轻易东进招惹苏联,因为波兰既是苏德之间的缓冲地带,严重影响着闪击战战术的发挥,还是英法波联盟的重要包围圈,有波兰横在中间,德国就有如鲠在喉的感觉。

况且,在德国进攻苏联时,斯大林为什么一直强调德军在没有解决英伦三岛问题之前,是不敢东进苏联的,原因就是德国在没有解决家门口问题之前,不敢冒劳师远袭的风险闪击苏联,本身就有补给线长、兵力不足和地理环境不利的劣势。而德军之所以敢冒这个险,又是因为英法不作为采取了绥靖政策,而苏联又只顾着眼前利益,却为一年半后德军东进扫除了障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过上面的分析看出,如果英法苏在德国重新发展军备时就有警觉,或者说在闪击战还处于萌芽状态时能及时灭火,就不会有后来的二战发生。而这两个协定的落实,不仅仅帮助德国扫清了对外扩张的障碍,也为英法苏自酿了一杯战争苦酒。

更多资讯请关注岛主说事,喜欢本文的读者请点赞、收藏和分享一下吧!

二战苏德战争,为何持久战和消耗战决定了巴巴罗萨计划的成败?

二战斯大林格勒战役,为何第6集团军打不了包围战?朱可夫有准备

二战苏德战争,为何转换产能导致莫斯科战役失利?希望在就地取材

二战苏德战争,为何巴巴罗萨计划越修正失误越多?改变了战争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