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疫情的洗礼后,香港的经济复苏本被寄予厚望,然而如今的现实却让人心寒。零售和餐饮行业的惨淡表现不仅让消费者失望,也令投资者感到无奈。根据最新统计数据,香港的零售和餐饮业市值合计蒸发近千亿,前景更是令人堪忧。
根据香港特区政府的统计,2023年6月,香港零售业的总销货价值为299亿元,同比下降9.7%。更为严峻的是,上半年零售业的总销货价值临时估计为1,914.54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6.6%。这一数据表明,香港零售业在经历了通关后的短暂复苏后,再次陷入低迷。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多个零售品类的表现令人堪忧。以珠宝首饰、钟表及名贵礼物为例,其销售额的跌幅高达23.1%;而汽车及汽车零件的跌幅则更是达到了25.1%。此外,百货公司、面包糕饼、服装等品类均录得双位数的跌幅,介乎13.2%至18.6%之间。这些数据无疑揭示了消费者信心的严重缺失。
更令人震惊的是,香港本地零售股的表现几乎“全军覆没”。截至8月21日,除佐丹奴外,14只本地零售股的股价较通关前(2022年12月底)普遍下跌,总市值蒸发约936.8亿元,相当于香港零售业一个季度的销货价值。这一惨淡局面让人不禁感叹,香港的零售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寒冬。
与此同时,香港的餐饮业同样岌岌可危。今年,食肆结业潮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多家知名餐厅相继关门,牛丼店“加藤屋”全线结业,美式连锁扒房“Outback Steakhouse”关闭9家分店,连锁西餐厅萨莉亚也将于9月关闭两间分店。根据食环署的牌照资料,截至8月20日,香港持牌食肆数量为17,262间,虽较2023年底的17,185间有所增加,但与4月下旬的17,411间相比,仍减少了149间。这一数据反映出餐饮行业的生存压力。
在消费降级的背景下,餐饮业的收益也遭遇了重创。今年第二季,食肆总收益的临时估计为269亿元,同比下降2.1%。其中,中式餐馆的收益约为96.9亿元,跌幅达7.3%,成为五类食肆中跌幅最大的。相反,主打平价的快餐店却逆势增长7.9%。这一现象无疑表明,香港消费者的消费结构正在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以更低的成本来满足基本的饮食需求。
面对如此严峻的市场环境,零售地产大佬们的言论也反映出他们对未来的担忧。九龙仓置业主席吴天海曾表示:“复常还复常,市场还市场。”他指出,访港旅客的数量仅恢复到2018年水平的60%至70%,零售销售额的复苏转为下滑,且高利率、高汇率及高空缺率的问题持续困扰着香港市场。
此外,香港零售管理协会主席谢邱安仪预计,零售额的跌势至少会持续到今年年底,甚至可能延续至明年初。这一预言无疑为本已低迷的市场雪上加霜。
随着消费信心的持续低迷,香港的零售和餐饮业前景愈加黯淡。尽管一些商场如海港城的表现相对较好,收入和经营盈利分别上升7%和6%,出租率达到97%,但整体市场的疲软依然让人感到无奈。相比之下,太古地产旗下的商场生意却显得逊色,太古广场的零售销售额跌幅高达13.1%。
在这样的背景下,酒店业也未能幸免。大酒店在上半年转蚀4.48亿元,香港半岛酒店的出租率更是跌至38%。这一系列数据无不在提醒我们,香港的经济复苏之路依然漫长且艰难。
香港的零售和餐饮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市值蒸发千亿的惨痛事实让人痛心。未来的路途充满荆棘,业界人士呼吁社会各界关注这一现状,期待能够找到破解困局的良方。唯有如此,香港才能在风雨飘摇中重现往日的辉煌。
关注港澳荟公众号
掌握港澳最新动态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