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数约:5149 字

阅读时间约:7 分钟

本文章节:

01、马斯克得的是抑郁症,还是双相障碍?

02、他服用氯胺酮(K粉),只是为了治病吗?

03、马斯克有明显的人格异常,对孩子造成心理创伤

世界首富、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曾公开说过,他在小时候患有阿斯伯格综合征(Asperger Syndrome)。这属于孤独症谱系障碍的一种特殊类型。

除此之外,马斯克还自曝患有另一种精神心理障碍——抑郁症

2023年6月,有信息称马斯克多次服用氯胺酮(K粉),还有人说亲眼看到马斯克在派对上服用K粉。

后来,马斯克发声解释,说自己是因为治疗抑郁症才服用氯胺酮的。

当然,这也只是他自己说的。这到底是真的,还是他“吸K粉”的借口?

从主流精神医学的角度,并结合马斯克的成长经历和公开信息来看,他有过抑郁发作应该不假。

可是,如果真的让国内外主流精神科大夫来诊断,他们极有可能认为马斯克得的不是大众所说的抑郁症,而是双相情感障碍。

还有,在理论上,氯胺酮确实可以快速改善抑郁情绪,临床中也有开发出了类似的药物(艾司氯胺酮)。

但是,马斯克服用氯胺酮,真的只是为了快速改善抑郁情绪吗?恐怕没那么简单!

对于病情康复来讲,服用氯胺酮或者艾司氯胺酮并不是长久之计,广大抑郁症患者不要盲目效仿!

而且,早在2004年时,我国就将氯胺酮(K粉)列为第一类精神药品进行管制,擅自服用氯胺酮是被严格禁止的!

01、马斯克得的是抑郁症,还是双相障碍?

在分析马斯克为何会被诊断阿斯伯格综合征时,我们介绍过马斯克的原生家庭和成长经历。

简单来说,马斯克的童年非常坎坷。

他说自己的母亲是个“渣男收割机”,最后不幸嫁给了他的父亲——一个大渣男。

马斯克小时候经常目睹父亲对母亲家暴,孩子们被吓到角落里躲着,而他会拉着父亲的脚,试图阻止父亲。

除此之外,他父亲也经常打骂马斯克。马斯克成名后谈及父亲时,差点哭了出来,说“所有可怕的事他都干过”。

都说“家丑不可外扬”,可想而知,原生家庭的不良因素对小时候的马斯克造成了多大的心理伤害。

在这些原生家庭不良因素的影响下,马斯克性格孤僻、内向,不擅交际,经常被同学欺负,甚至是殴打。

也就是说,在成长阶段,马斯克遭受了大量叠加性心理创伤,内心压抑、自卑。说不定,他在儿童时期就出现过抑郁发作,甚至可能达到了抑郁症的诊断标准。

不过,如果精神科大夫知道他后面发生的事情,恐怕就不会诊断马斯克为单纯抑郁症了,而是极有可能诊断他为双相障碍。

马斯克在遭受校园欺凌后,为了自卫和反击,他开始练习空手道和摔跤。于是,马斯克再遇到别人欺负他时,他就会用拳头打回去。

另外,马斯克的员工、孩子都曾透露过,他性情暴躁,非常自大,这已经成为了公开的事实。

还有,他成名以后经常口无遮拦、口出狂言,不时提出一些惊世骇俗的计划,比如移民火星计划等。而且,他是个不折不扣的工作狂,经常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斯克,图片来源于网络

对于马斯克上面的表现,很多精神科大夫会理解为轻躁狂/躁狂发作:易激惹、有暴力倾向、狂妄自大、思维奔逸、精力充沛……

而轻躁狂/躁狂发作,是双相障碍的典型特征。

所以,如果马斯克真的去看精神科大夫,如实说出自身经历的话,他极有可能会被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也就是老百姓俗称的“躁郁症”,属于精神科大夫眼里的“重性精神病”。表面上看,马斯克的经历好像符合“左手是天才,右手是疯子”这种固有的刻板印象。

不过,如果从精准精神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的话,他其实并不是真正典型的双相障碍,更合适的诊断是:抑郁症伴激越状态良性的工作和学习上瘾,自闭症,还有明显的偏执型人格异常强迫型人格异常自恋型人格异常

他的抑郁发作甚至重度抑郁发作,上面分析过了,背后实际上是他从小到大遭遇到的大量叠加性心理创伤。

包括他成年之后多次结婚、离婚,而且树大招风,很多人对他不满,在人际关系上也遭受过不少负性应激事件。

他连连遭遇不顺时,出现重度抑郁发作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而他的所谓暴力倾向,还有容易发脾气、暴躁易怒,这其实是大量叠加性心理创伤被激活时的激越状态,而不是轻躁狂/躁狂发作。

至于所谓的狂妄自大,这可能是认知层次的不同。

如果是一个小学生吹嘘自己会造火箭、上太空,这确实是狂妄自大,一听就知道不可能。可如果是中科院院士这么说,那大家都不会觉得奇怪。

所以,到底是不是狂妄自大,这也要看能力是否匹配的。

马斯克自小好学,博览群书,他在物理学、工程学方面的认知层次超出了世界上绝大部分人,包括很多国内外主流精神科大夫。这些人认为他提出的计划是异想天开,觉得他出现了轻躁狂/躁狂发作。

实际上,他们是无法理解马斯克,或者说自身的认知层次没有达到马斯克的水平,国内外很多精神科大夫也没有“学习上瘾”和“工作上瘾”的经历,也没有类似于奥运会冠军潘展乐一样的破“框”而出的意识,自然更无法理解马斯克。

但事实上,在马斯克看来,他想到的很多计划不是“异想天开”,而是有可能实现的,只是还需要解决一些科学和技术上的困难。

而他之所以显得精力充沛,疯狂地工作,是因为他热爱自己的事业,甚至认为这是自己此生的使命。他工作的时候是兴奋的,这其实是一种良性的“工作上瘾”。

其实,马斯克该庆幸自己没有被诊断为双相障碍,否则精神科大夫很可能会给他开心境稳定剂、抗精神病药。

这些药物确实会让他的情绪稳定很多,可他对工作的热情、兴奋,自然也会被压制下来。

要真是这样,这世界会少了一个科技狂人,多了一个平庸的人,不少人类的突破还要延迟很多年。想一想,就非常讽刺!

另外,马斯克在遭受校园欺凌后,学会“以暴制暴”,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他减少很多叠加性心理创伤。

但是,这也会令他更加认同“弱肉强食”、“拳头大是哥哥”的丛林法则,对其三观的形成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02、他服用氯胺酮(K粉),只是为了治病吗?

一般来说,国内外名人罹患抑郁症等精神心理障碍之后,都会不遗余力地寻求优质的医疗资源。

他们甚至会想得很乐观:我那么有钱、有资源,区区一个常见的抑郁症,怎么会治不好?

但是,他们辗转看了很多专家之后,发现问题远远没那么简单:

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抑郁症、双相障碍、精神分裂症等常见的精神心理障碍都缺乏深入、高效的治疗手段。大量患者久治不愈。

而且,国外主流精神医学界花了大量资金和时间,都没找到这些精神心理障碍的真正病因。

国内前首富陈天桥就是典型例子,他罹患惊恐障碍,却发现目前国内外的研究水平和诊疗水平都令人失望。

马斯克也很有可能经历过这个过程。即使在美国,主流精神医学和心理学都没法深入而高效地治愈抑郁症,出于这个原因,马斯克开始吸食氯胺酮自救。

其实不只是马斯克,美国华尔街很多高管、创业者都服用过氯胺酮、大麻等致幻药。

只不过,他们的动机并不只是缓解情绪症状那么简单。

在作用机制上,大麻、氯胺酮等致幻剂确实可以快速缓解抑郁情绪。近年来,美国还推出了所谓的“抗抑郁症神药”——艾司氯胺酮鼻喷雾剂。

它的有效成分其实就是氯胺酮的异构体的一种,左旋和右旋组成混合体形成氯胺酮,理论上艾司氯胺酮精神副作用更轻,可以快速抗抑郁。

所以,适量、适度地使用致幻剂,快速缓解抑郁情绪,这在理论上是可行的。

现在有很多科学家在研究,如何更科学地利用这些致幻剂,既能缓解重度抑郁症发作,又能尽量降低它们带来的成瘾性和副作用风险。目前多数还处于科研阶段。

美国华尔街的高管、创业者们消息灵通,采用了这些还没有真正投入临床的方法,虽然是能缓解情绪症状,但背后的风险和代价也很大。

即使这些致幻剂最后应用到临床,广大抑郁症患者及家属也不宜过于乐观。因为,这仍然无法解决抑郁症的根源问题。

另一方面,很多华尔街精英服用致幻剂还有另一个目的——为了获得更多的灵感,追求一种令人感到愉悦的、茅塞顿开、甚至类似顿悟的“心流”(flow)感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心流”(flow)的概念

很多人在滥用K粉、冰毒等致幻剂后,会出现源源不断的灵感和创意,脑子里的想法天马行空,突破了正常状态的思维方式,那种感觉非常奇妙。

华尔街的高管、创业者通过这种方式,产生了一些灵感和想法,而其中又有一些想法实现了、成功了,他们就会忍不住不断使用这种方法,保持竞争力。

马斯克服用氯胺酮,很可能也有这个动机。

但这种方法的风险和危害也很大。因为随着身体对致幻剂的耐受,使用者滥用的量会越来越大,才能达到那种似乎灵感涌泉、打开思维的状态。

而越来越大的滥用量,无疑对身体的伤害也会越来越大。

所以,无论马斯克服用氯胺酮是什么作用和动机,都不建议他继续使用这个方法。

而且,从他目前的表现来看,他很可能已经走出抑郁状态了。但这不是氯胺酮的功劳,而是他的能力突出,事业大大发展。

之前我们分析过,马斯克从小遭受了大量的叠加性心理创伤,不懂得如何正确地与别人打交道,更不知道该如何融入同龄人。

这令他显得内向、孤僻、怪异,但客观上,也让他有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用来学习、看书。

书籍和知识是他最好的朋友,令他越看越入迷、兴奋,不知不觉出现了良性“学习上瘾”了,培养出了高效学习状态,而且尤其酷爱科幻和科技领域。

所以,马斯克吸取新知识的效率非常高,也敢想敢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非常突出,这帮助他取得了现在的财富和社会地位名声。

比如他带着特斯拉进入中国,这是一次极大的机遇。中国给他提供了有利条件,特斯拉也给中国汽车带来了“鲶鱼效应”,共同发展新能源汽车,获得“双赢”。

马斯克的财富和公司股价因此暴涨,他有更多的资源和试错空间去做他想做的事。这让他恢复了一定的自信,抑郁情绪缓解。

从马斯克的经历来说,所谓的“不幸的童年要用一生治愈”其实是不对的。个体通过后天的能力提升、抓住机遇,完全有可能疗愈成长时期的心理创伤。

希望童年不幸的人要意识到自己的局限性,像马斯克一样高效学习,勇敢地走出“受害者思维”,学会“幸存者思维”,保持良好的、平和的心态,更有价值地度过自己的一生。

03、马斯克有明显的人格异常,对孩子造成心理创伤

现在的马斯克,已经比年轻时有智慧了不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马斯克,图片来源于网络

他说过一段很经典的话:

“我现在已经不去跟别人争吵了,因为我现在已经认识到,每一个人都只能在他的认知水平的基础之上去思考事情。

所以说,如果有人告诉我1+1=10的时候,我现在会大声的、自信的告诉他,你完全正确。”

讲得直白一些,用咱们老百姓的话说,就是懒得跟愚蠢的人争论,而是“对对对,你说的都对”,遇到了则开启夸夸模式,“夏虫不可以语冰”嘛!

而以往的马斯克,如果觉得对方说得不对,他是急于争论的,也就是正面刚。这很容易与别人发生矛盾冲突,对他自己也带来一定的叠加性心理创伤。

但如今,马斯克明白了“夏虫不可语冰”的道理,知道了以前自己是“鸡同鸭讲”,更清晰地明白了人的认知是分层次的,不同认知层次的人是无法交流的,所以他放弃过多的解释,这对他保持情绪稳定也有一定的帮助。

虽然马斯克在人生某个阶段曾有过抑郁症,但他现在很可能已经不符合抑郁症,更不符合双相障碍的诊断标准了。不过,从人格完善的角度上讲,他也不是真的心身健康。

事业上的成功让马斯克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人格异常,主要表现为追求完美的强迫型人格异常,还有自以为是的偏执型人格异常。他还有些傲慢、自恋,很可能有自恋型人格异常。

无论抑郁症、双相障碍,还是人格障碍,在精神医学中都属于“症状学诊断”,患者在不同阶段很可能会呈现不同的症状,其诊断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但是,马斯克还有一定的自我反省意识和能力。

比如有一次,有人在节目中问马斯克:你如何评价比亚迪?

那时候马斯克很年轻,桀骜不驯的他放声大笑,反问道:“你见过比亚迪的车吗?”

言下之意是比亚迪的车太没有市场了,不值得一提,充满了嘲讽与不屑。

对方又问:“你是否根本不把比亚迪当作竞争对手?”

马斯克回答得干脆利落:“是的。”

但这几年,比亚迪的发展迅猛,已经成为了特斯拉最大的竞争对手。

现在的马斯克意识到自己“啪啪”打脸了,他谈起自己过去对比亚迪的态度时,非常淡定地表示,“那是很多年前的事了,他们的车现在非常有竞争力。”

他能大方承认自己以前对比亚迪的认知不足,这说明他尚未严重到人格障碍的程度。

不过,即便如此,他的孩子们已经遭受了很多来自他的心理伤害。

马斯克的大儿子泽维尔(变性后改名“薇薇安”)曾公开指责父亲“冷漠、易怒,既缺少爱心又自恋自大”,而且极少陪伴自己,甚至申请跟他脱离亲子关系。

这说明,马斯克在家庭教育中很可能一意孤行、固执己见,不懂得尊重孩子的意愿,对孩子造成大量的叠加性心理创伤。

他有3个孩子确诊了自闭症,大儿子决定变性,跟他反目成仇、断绝关系,这都跟他的人格异常、不当家庭教育方式有关。

自己事业上那么有能耐,却教不好孩子,还被孩子狠狠打击,这是很多名人、富翁的心头之痛。没想到这个“回旋镖效应”也发生在马斯克身上。

而且,马斯克的独断专行、追求完美,导致与他一起工作的人压力很大,他的员工甚至也会形成一定叠加性心理创伤。

也就是说,虽然马斯克贵为世界首富、顶级精英,但他也存在自己的认知边界,也有自己无法控制的事。

从马斯克的经历中,我们也得出了不少家庭教育、为人处事的启发,后续再撰写文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