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十天遍地黄。在贵州省黔东南州剑河县幸福社区的乡愁菜园里,8万多株西红柿渐染胭脂色,迎来了入秋后的首次采收。
菜园中,只见10多个头上戴帽、手中提篮、脚下轻快的身影穿梭在绿叶红果间,低头、弯腰、掐藤、收果……一气呵成,霎时间,果色满园、笑声回荡、好不热闹。
望着挂满枝头的西红柿,剑河县幸福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万胜军喜上眉梢:“今年预计会采收5万至6万斤西红柿,但我们并不愁销路,一来我们走零售的路子,剑河本地市场就可吸纳一部分,二来我们跟企业签订了保底售后合作协议,他们觉得我们的果子品质高,现在市场价格又不错,大家还是觉得挺有盼头的。”
今年,社区共投入衔接资金68.53万元,以“社区+农户+公司”模式,对社区集体土地进行提质改造后,根据地理位置、土质等特点发展种植西红柿60余亩,产出后由公司进行保底收购,扣除所有成本及人工费用等支出外,剩余净利润每年抽出一定比例用于壮大社区集体经济,其他部分则用于对社区老弱病残、低收入农户等重点人群实行年底分红,将“用之于民”具象化。
居民正在采摘番茄(剑河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作为壮大幸福社区集体经济的重要来源之一,从春天开荒到秋天采收,幸福社区的乡愁菜园承载起了社区集体及居民的增收梦。为确保每一株西红柿都能“健康成长”,社区还聘请了10多位居民为管理员,让他们在管护和销售等环节中增收。
看着自己尽心照料了两个来月的西红柿,社区居民兼管理员的杨发连十分欣慰,她感慨道:“来到幸福社区后,老人、小孩都可以照看,钱也挣到了,这就是我们要的幸福。”
菜园里成熟的番茄(剑河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作为剑河县易地移民搬迁规模最大、人口最多的集中安置区,幸福社区里1000多户群众的后续发展,不仅是该社区的“头等大事”,还是剑河县落实好后扶政策的“第一要件”。
为了进一步壮大社区集体经济和鼓起社区居民的腰包,在东西部协作、上级帮扶等东风的吹拂下,社区不断创新思路,与社区居民一道想出一计“良方”,不仅在发展种植业上集思广益,还从引进企业、开发公益性岗位等方面着手,推进稳岗就业。自此,1500多名社区群众有了稳定收入,而得到壮大的社区集体经济又能够“反哺”社区,既重视社区发展的“大联欢”,又关切社区居民的“小幸福”,真正达到社区发展与居民幸福生活的“双赢”。(吴玲 潘文)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