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日,“献血8次却不能用血”的新闻冲上热搜,而经“一曝光”以后,竟又“可以了”。真是魔幻哎!这,不就是典型的不作为的官僚主义吗?是以,观者无不愤慨。

难道真的是只有曝光才有回音?难道真的是不闹不管?难道在关键时候在需要的时候,群众只能通过网络曝光才可以保护自己?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就事论事,无偿献血号召的又一次破产,官方的正面宣传和明星名人参演的公益广告所带来的正面效果,都抵不过一次这种新闻的负面影响力。

须知,信任这种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很难获得。比如东北雪乡旅游宰客事件都过去很多年了,但只要一到冬天,一谈到旅游,就不免让人不寒而栗、躲之不及。

而像“献血却不能用血”的问题其实不是个别现象,从舆论情势看不少人都有类似遭遇。为众人抱薪者,已冻毙于风雪;为自由开路者,已困死于荆棘。

某些地区某些部门的如此操作使人民平添焦虑和不信任,必将导致献血热情继续下跌,血库持续紧张,最终走向恶性循环。要消除这些负面,则付出至少十倍的正面动作或努力——后期扭转成本太大。

而归根结底,则是献血无偿化与用血市场化的严重冲突所致。倘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好这个问题,相似新闻事件仍将层出不穷。

唉!

宏观看,如今,仿佛一夜之间,通过网络曝光的形式举报不法行为或者维护自身权益成为新“时尚”。

这是好事却也是坏事,好事是群众的监督和维权意识的觉醒,坏事是正经的监督和维权大道出了问题,是有关单位有关责任人不作为乱作为,把群众逼到走这条“捷径”,其后必如星火燎原,其中必然夹杂着浑水摸鱼。

体制内的干部已然战战兢兢,网络“放大镜”的威力太大,哪怕芝麻绿豆大点的小瑕疵,都能上纲上线到职位难以承受之重的地步;一言不慎,便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而至于群众,在声势浩大的网络监督和维权运动中,要么化身当事人,要么化身助威者,既通过痛打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解气,又加深对干部的刻板印象、强化干群矛盾。

是以,如何解题已成为各级各地在研判在应对的重大课题。遗憾的是,研判的效率显然落后于时代,应对的效果显然跟不上人民的诉求。

表面看是部分干部应对网络舆情的思维和能力赶不上,本质上则是官僚主义时常有之。具体来说,就是有些地区有些单位的治理体系和有些领导干部的治理能力,严重地与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的诉求脱节,没有真正牢固树立和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治乱用重典,沉疴下猛药。对官僚主义的顽瘴痼疾还需拿出壮士断腕的气魄,去下大力气解决好。三条腿的蛤蟆不好走,两条腿的干部多的是。所以,该问责即问责,该处分就处分,该抓就抓,该判就判,该杀则杀,绝不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