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发文“激发教育和培训消费”,目的是为了按需筹办更多兴趣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违规学科教育仍旧是重点整治对象。
义务教育阶段违规校外补课弊大于利,虽说短期内能看到成绩有所提升,但从长远角度看可能会毁了相当多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创新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还有一部分学生因为长期补课,过早透支了对学习的热情,产生厌学情绪或抑郁情绪就得不偿失了。
双减政策落地后,各地教育部门联合执法部门严格整治违规学科补课问题,凡是涉及九大学科课本学习内容的、以及在编教师参与有偿辅导都在整治之列。
安徽通报违规补课典型问题,一学校7名老师被通报批评,年度考核不合格
每年寒暑假都是违规补课问题集中爆发的阶段,安徽通报的近期整顿结果令人触目惊心。除了一些校外辅导机构涉及无证办学、校方设施存在安全隐患等原因被喊停,责令退还学费,还被列为“回头看”重点对象。
广德市一家商务咨询公司因为违规开展学科培训,不仅要求退还学费,还面临16.28万元的巨额处罚。部分托管机构打着托管的名义,实际上还是在暗中实行超前教育的行为,违反双减政策,轻者给予警告处理,严重者会被要求停止办学。
更令人唏嘘的是,又有一批在编教师铤而走险,在学校签署不参与补课的承诺书后仍旧明知故犯。其后果自然也是鸡飞蛋打,宣城市宣州区奋飞学校3名老师,不光补课的费用全都退还给学生家长,还被扣除当月考核工资,取消本年度评优评先资格,其中一位教师已经提交的职称申报材料也被驳回,2年内不允许申请校内工资晋级资格。
郎溪县惠园学校居然被查出有7名老师集体违规补课,处理结果不仅是全校通报批评,还将这些教师2024年度师德考核结果都认定为不合格等次。
虽说没有直接辞退,但通报批评、师德考核不合格要比直接扣工资、罚款还要严重。会影响评优、职称晋升结果,相当于教师的履历上留下污点。若连续多年考核结果不合格,教师还会面临解聘危机。
教师不能抱有侥幸心理,举报人多数是学生家长
很多人好奇为啥学校三令五申禁止补课,仍旧有老师铤而走险。按照当下的大环境,赚取灰色收入哪有保住工作重要。教师退出机制陆续落地,老师们就不怕因此而失去稳定的工作?
本质原因还是与学生的补课需求有关,家长对升学考试的焦虑,以及对补课的依赖,再加上补课顺带能起到托管作用,否则学生假期里除了玩手机以外,不会自主学习。
相当多老师起初并不想冒险,但迫于家长的压力,最终没有守住本心,放松了警惕。以为是老师和学生共赢的结果,老师创收、学生提高成绩,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要知道现在很多违规补课的地点都很隐蔽,若非有人举报,监管部门很难发现。举报的人只有少部分是“热心群众”,大部分都是学生本人乃至学生家长。
学生假期里想好好放松一下,结果补课任务安排得满满的,学生不想上课便大义灭亲举报老师。还有家长因为发现学校老师私下给小部分学生私下补课,自己家孩子没有补课机会,生怕被其他同学超越便举报老师。
更有甚者,学生经老师辅导后,成绩没有提升,家长觉得老师忽悠人于是举报。或者学生成绩有所提升,家长心理感激,但一想到花了那么多补课费就心疼不已,于是匿名举报,补课费完璧归赵。反正学生也毕业了,自然不怕老师给学生穿小鞋。
除了在职教师以外,还有退休老师教师也晚节不保。本来是学生家长上门求助,老教师本来想发挥余热,就象征性收取一点费用,结果还是被家长举报,虽说不影响退休工资,但实在寒心。
要么无偿辅导,要么课后一律拒绝家长的不合理要求。一旦东窗事发,教师注定会被背刺,毫无辩驳的余地,还是独善其身比较稳妥。
虽说老师违规补课有错在先,但受益者还举报老师的行为还是有些欠妥。事情一旦败露,人品人尽皆知,同学也会疏远你。以后同学会也无颜参加,为了一己私利这样做真的值得吗?
今日话题:如何能有效遏制违规补课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和收藏!更多精彩内容就在下一期。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