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丨天安门旧貌

前言

北京天安门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距今已经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每当人们登上天安门城楼时,无一不为天安门城楼周边的美景所赞叹。但很少有人知道,我们现在看到的天安门城楼,其实是新中国成立之后重新修建而成的......

“原样不动,尺寸不变。”

其实天安门并不是从明朝修建而成之后就一直完好保存在那里的。明朝时候承天门(即天安门,明朝时候按照南京承天门修建而成,因此明朝时候叫做承天门)曾经经历过一次大火,整个城楼被大火烧毁,明宪宗下令重新修整承天门,从牌楼式改建为宫殿式,规模和现在天安门的规模相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丨李自成攻占北京(剧照)

明朝末年,李自成进入北京城之后,一把火烧掉了北京城的九门城楼,承天门也包括在其中。顺治皇帝随后在承天门的废墟上重新修建,成为今天我们看到的城楼样式,同时将名字改为“天安门”,象征着“受命于天,安邦治国”。

1949年新中国开国大典前夕,北京市政府对天安门进行了清理工作,同时对一些破损的地方进行了简单的修整。据资料记载,当时在城楼上光是鸽子粪就清理出好几车。1952年,全面修缮天安门城楼的议题在全国人大上通过,这也是新中国第一次对天安门进行维修,这一次修缮不但对破损的地方进行更换,同时还重新绘制了天安门上的彩绘,在城楼两侧修建了厕所,安装了电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丨清末时期的天安门

其实每一年工作人员都会对天安门进行小修小补,尤其在重大节日前,工作人员都会提前进驻检查维修,直到节日前一天才离开。在检查过程中,工作人员发现天安门很多地方使用的材料质量非常差,有很大的安全隐患。

1966年3月,河北邢台发生两次大地震,地震造成天安门损坏的程度更高,为了保证天安门城楼的正常使用,1969年国务院决定将天安门城楼拆除,在原来的位置上重新修建。鉴于当时的社会环境,重建天安门城楼成为一项高度保密的工程。

在经过十多名经验丰富的技术干部对天安门进行仔细检查之后,提出了三种方案:

第一种,保持原有古建体形,保留红色旧城台,使用木料对城楼进行彻底翻修;
第二种,保留红色旧城台,将现有城楼拆除,改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重建;
第三种,将城楼和城台全部拆除,全部采用钢筋混凝土重建,同时在内部设立人防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丨1949年天安门前开国大典

这三种方案看似简单,但每一种要求的工艺难度都很大,有人提出请外国人来承建这一项目,但工程项目最快都要两年时间。周总理在看过三种方案后表态:

“我们不能崇洋媚外。”

最终这一项工程交给了当时的北京第五建筑工程公司,为了保证工期和质量,北京第五建筑工程公司挑选出一批根正苗红,技术过硬的工人,按照部队编制组成了施工队。在拆除城楼前要进行严格的测量,姚来泉和测量局的同志将城楼上每一个地方都进行了详细的数据记录,这些数据上报给毛主席后,毛主席批示:

“原样不动,尺寸不变。”

重建天安门准备工作

重新修建天安门的第一步就是将天安门罩起来,要想将这么一座庞大的建筑物罩起来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时工程开始在冬天,距离第二年“五一”劳动节也只剩下四个月的时间,天寒地冻根本无法施工,接到搭建天棚的任务之后,架子工连连长杨贺林就被告知搭建天棚不但要保密,还要保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丨天安门广场旧貌

接到任务之后,杨贺林在月坛附近反复试验模型,当时在他的心里根本没底,这么大的跨度和高度自己从来都没有搭过,刚开始有人试着搭了一个模型,可是一撒手就塌了,后来他们想到用杉蒿和苇席缝制在一起,顺利地罩在天安门城楼上,同时用20多块3吨重的钢锭来打牢天棚的地基。

12月15日,天安门被彻底罩了起来,重建工程正式开始。就连旁边中山公园的工作人员都不知道天安门里面在干什么。当时天棚其实只搭成了四个面,并没有封顶,并没有达到保暖的效果,在木结构搭建完成之后,架子工才开始冒着大雪将天棚封顶,当时已经距离开工过去一个多月的时间。

搭建完天棚之后,木工连的工人们开始着手拆除旧城楼,天安门城楼完全是依靠木结构卯榫组合而成,中间没有一颗钉子加固连接。遵照毛主席的指示,拆除城楼不能简单的推倒,而是要在拆除过程中搞明白每个结构的细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丨人们在围挡起来的天安门前合影

施工人员先将城楼西南一侧的角整个拆除掉,在旁边的中山公园进行拆卸,在拆卸的同时对上面的结构进行编号,可等拆卸完再想复原,施工人员就怎么也复原不了原貌。经过专家们研究之后,虽然结构的顺序是正确的,但还要考虑结构的方向是否正确,于是施工人员又重新编号,在木料上写清楚方向,画出草图,同时找来新华社的记者拍摄了上千张照片,最后根据草图和照片反复拆装,终于弄明白城楼角的内部结构,拆除工程得以顺利地进行下去。

拆城楼拆出金元宝和炮弹

在拆除城楼前,指挥部命令负责测量的姚来泉师傅找到城楼上正中间的瓦片,姚师傅带着两名工人从东西两侧开始往中间数瓦数,找到中间脊瓦之后姚师傅做了标记,赶紧向指挥部汇报情况。指挥部的领导登上城楼顶,让姚师傅将中间的琉璃瓦砸开,姚师傅拿着撬棍连撬带砸,终于砸开了琉璃瓦。

在琉璃瓦的中藏着一个30厘米见方的木头盒子,上面雕刻着二龙戏珠的图案,指挥部领导示意姚师傅将木盒子打开,姚师傅轻轻一撬,金丝楠木做成的方盒就酥了,将里面的东西拿出来之后,姚师傅对在场的人说是一块“铜疙瘩”,其实是一块金元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丨天安门上找到的木盒

姚师傅又向里面摸了摸,又摸出了几块指甲盖大小的红玛瑙和一些红铅笔头状的东西,姚师傅用手指轻轻一捻,红铅笔头就变成了粉末。当时在下面的专家抓起这些粉末说,这可是百年真朱砂啊。

据说这个木盒中的东西都是古代的辟邪之物,这些东西后来也全部上交国库。新的天安门城楼盖好之后,指挥部让姚师傅在放置木盒的地方放了一块汉白玉,上面刻着:1970年1月~3月重建。姚师傅提前让瓦工留出了20厘米的空间,他将玉石用水泥纸袋包好,小心地将玉石插到混凝土中,最后再将瓦片盖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丨天安门上木盒中的宝石等

在拆除西山墙的时候,一名工人一镐头下去,发出了金属碰撞的声音,工人将它轻轻地拿出来,发现居然是一颗带着壳的炮弹。指挥部带着公安人员和专家赶到之后,专家鉴定那是一颗八国联军入侵时候使用的炮弹。从发现第一颗炮弹之后,工人们在拆除时候总共挖出了七颗相同的炮弹,鉴于当时的环境,这一消息没有传播出去,至于这些炮弹的下落,最后也无人知晓。

一辈子都没用过的好木料

天安门重建要求材料全部更新,重要地方的构件都要使用整体木材,而且还必须是优质木料。拆下来的木构件全部都是重新加工过的,都经过了防腐,防蛀和防火的处理,在安装时,工人发现有一根木柱上有一个两厘米左右大小的窟窿,如果重新更换就会导致几百名工人停工,在请示周总理之后,工人在这个窟窿上打了一个5厘米的孔,将整个柱子打通,里面灌满了防腐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丨姚来泉师傅放到天安门上的汉白玉

天安门城楼上有六十多根柱子,最细的柱子都有0.6米长的直径,每一根柱子长12米,重达7吨重,当时曾经在海南岛和西双版纳找到非常适合做柱子的原木,但是运输成了大问题,火车运输时间太长,直升飞机无法吊装,最后决定直接从国外进口,这种木材类似于红木,质地坚硬,遇到火不会燃烧,只会冒烟。当时的木工都说一辈子都没用过这么好的木料。

按道理来说,木料必须要等到完全干燥之后才能够使用,但由于工期比较紧张,新木料在送到木材厂加工的时候还没有完全干透,甚至用于做柱子的圆木在拉到天安门的时候还往外冒水。如果想等到木材完全干燥会耽误工期,最后工人们想出了办法,将柱子先用在城楼上,然后在柱子外面套上一层三合板,三合板和柱子中间留出几厘米的空隙来保证空气流动,将油漆刷在三合板上,这样就可以在不耽误工期的情况下等柱子慢慢干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丨天安门上的立柱

在组装大木时又出现了新的难题,当时我们国家的吊车臂最长的只有25米,前面吊上去,后面就够不着,工人们便想出“斜溜”的办法,让两个塔吊同时吊起一根柱子,然后将柱子溜到基石上,在安放好之后,由于柱子直径粗,重量重,几个人都推不倒。

木工活结束之后,就该油漆彩画了。正脊两端的大吻原先是龙,但有些人认为龙是四旧,要将龙的图案改为向阳花,周总理知道以后,坚持说可以保留龙的图案,龙石中华民族的象征,原主体部分不要改。但是周总理的提议没有被采纳,棚顶的金龙合玺团被改成了西番莲。

经过反复研究之后,菱花格扇由手工制作改为机械加工,效率提高了不少。最后一道贴金箔的工序用去了6公斤黄金,这些金箔全部是进口,而且不能用手拿,否则就会将金嵌入到肉皮中,可以想象到金箔薄的程度。油漆工用竹夹将金箔夹起,敷在还没有干透的油漆上,再用细毛笔将其捋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丨天安门上的彩画

所有工程完毕之后,指挥部组成检查小组按照图纸顺序检测,当时他们所用的探雷器非常灵敏,连一颗钉子都不会放过。有一次探雷器测到一个斗拱的时候,突然发出了鸣叫,现场的检查人员赶紧翻看图纸,发现这里并没有钉铁钉的记录。检查人员将斗拱拆开,发现里面放了一只木工扁铲,据姚来泉师傅回忆,当发现里面的木工扁铲之后,自己吓得出了一身冷汗,虽然是冬天,但冷汗顺着脖子往下流。

国徽必须挂在中轴线上

1970年3月7日,天安门城楼上所有的避雷网和彩灯全部安装完毕,比预定的时间还提前了两天,之后就是悬挂毛主席画像以及两侧的标语,笼罩在天安门上的天棚一夜之间全部拆除。最后一道工序是安装国徽,国徽直径1.7米,需要八个人抬才能抬起来。周总理对于挂国徽非常的重视,他说:

“天安门是马列主义的大讲台,资本主义国家要看我们的国徽,如果挂不正,人家会笑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连国徽都挂不正,要派可靠认真的人把这个关。”

这个任务又交给了姚来泉,在安装国徽前,姚师傅认真地检查了一次,在国徽的后面发现了几个铅笔写的签名和日期,原来是木工组的工作人员觉得国徽是他们做出来的,感到非常骄傲,就在后面写上了各自的名字。领导指示国徽上不能有任何痕迹,当时石墨已经渗入到木纹中,姚师傅就用细砂纸仔细打磨了几次,终于还是擦掉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丨悬挂天安门上的国徽

国徽被两侧的滑轮吊到固定的位置,其他工作人员站在中轴线,使用经纬仪帮助姚师傅进行测量,姚师傅根据对方左右手的两面旗子不断地调整为止,经过3个多小时的时间,终于将国徽的位置准确无误地挂在了北京的中轴线上。

天安门城楼经过验收之后全部合格,1970年3月11日,周总理到天安门上视察,和现场的工人们一一握手,对工人们在这么短时间内将天安门重建的辛苦表示感谢。

现场的工人都非常激动,不停地高呼“毛主席万岁!”,周总理听取完工程情况的汇报之后,指示指挥部领导让大家多休息几天,才乘车离去。

那一年的“五一”劳动节,领导人们登上了重建后的天安门城楼参加庆祝活动,一直负责天安门安全检查的负责人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

精心设计,精心施工

从1969年12月15日天安门重建工程正式开工,直到次年4月7日全部竣工,天安门重建历经112天,全部的木柱木梁都是整体木材,琉璃瓦制作了近一百种规格,十万多件。整个天安门的样式和原来完全一样,还有9级抗震能力。重修之后天安门比之前还高出87厘米,这是因为多年来天安门下沉的缘故,现在的天安门才是原始的高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丨重建后的天安门

除了一些附属工程,新建的天安门还增加了很多现代化的设施,方便工作人员在天安门上开展工作,整个工程共有216个部门参与,最多时候施工工人达到了2700多人。每一道工序之间都不能相互打听,保持严格的保密制度,工人们甚至都不能告诉家人自己所做的工作。整个现场施工环节连环相扣,无论是施工速度还是质量在当年都非常罕见。

为什么天安门的底座没有重建呢?在第一次给天安门增加电梯的时候就是从底座开始动工,虽然底座是砖混结构建成,但修建的时候都是糯米汤和混合土砌成的砖,拆起来非常的费劲。所以在重建时只在底座镶了一层砖,外墙打了水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丨重建天安门纪念

后来参与重建的工人每人都获得了一个重建纪念,是一个八开大的相框,里面放着一张重建之后的天安门照片,下面是毛主席的手书:

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在建设过程汇总,一定会有不少错误、失败,随时注意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