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卢沟桥事变拉开全民抗日的序幕

林彪是中国近现代少有的战术天才,其在军事战争上的经典之作层出不穷,其中,平型关大捷就是其成名之作。这是全国抗战爆发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仗,也是共产党军队在抗日战场上首次惊艳亮相,打破了日本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望,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

但鲜为人知的是,围绕这场战斗的决策,毛主席和前线指挥员林彪之间却有着严重的分歧和争议:毛主席始终强调八路军的战略方针即“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认为“集中打仗在目前看是毫无结果可言的”,而林彪坚持“要集中一师兵力,利用有利地形,打一场大的伏击战”

众所周知,这场战争最后还是林彪元帅的独立指挥下,酣畅而又漂亮地取得了成功。那么,毛主席和林彪为什么对这样一场让人津津乐道的经典胜仗产生分歧和争议呢?在争议的过程中,究竟谁的军事意见更为正确呢?或者说,毛主席和林彪元帅谁的军事水平更高一点呢?

01、林彪的机断专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央红军被整编成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全面抗战爆发之后,为了确保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尽快驱除鞑虏、靖我中华,中央红军接受了国民党蒋介石的整编,中央红军被整编成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1937年9月中旬,八路军按照国民南京政府的指示,开赴晋北前线,配合国民党第二作战区的抗日战争。

之前,共产党领导人周恩来、彭德怀、徐向前已于9月7日与国民党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协商过联合作战抗日的具体计划和方案。阎锡山提出在平型关、沙河、繁峙一线与日军作战的计划,要求八路军予以配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战区司令阎锡山

彭德怀提出八路军的配合方案为:“以友军坚守平型关正面,八路军115师隐蔽集结于敌前进道路侧面,夹击进攻平型关之敌。”阎锡山表示同意。

当然,这并不代表平型关之战,我军的作战方案就是彭德怀提出来的。毕竟战场形势瞬息万变,主要军事决策是随机应变的,一般都是由前线领导人来作出的。彭德怀的这个战术设想只能是给平型关之战提供了一个参考,或者只是一个简单的模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八路军副总指挥彭德怀

那么,平型关之战的作战意愿和作战方案究竟是谁提出来的呢?

1937年9月23日前,在前线的115师师长林彪便多次踏勘了平型关的地形,准备集中兵力打个伏击战。

朱德和彭德怀1937年9月23日给林彪下达了正式命令:“115师在平型关外侧选择地形,进入伏击状态,相机出击。”

从这我们也可以看出,平型关之战的作战意愿应该是林彪提出的,并经由朱德和彭德怀批准和指示的。但朱德和彭德怀的命令中有一个词叫“相机出击”,也就是说,打与不打还是完全由林彪决定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彪才是平型关之战的决策者

所以说,平型关之战的最终爆发,从根本上应该是贯彻了林彪的个人作战意愿。按照平型关战斗另一个指挥者115师副师长聂荣臻元帅的说法,“当时,这样的作战计划,前线指挥员有权根据情况决定。好打就打,只要事后报告一下就行了。事实上,事先请示也不可能,军委和总部不十分清楚前线的具体情况,敌军怎么样?地形怎么样?……事事请示,就会贻误战机。”

事实上,林彪也是9月24日才侦察到日军第二天有大举进攻平型关的迹象。也就是说,林彪之前向朱德和彭德怀汇报的只是一个作战意愿和设想,其最终的作战决定是9月24日及以后,并没有时间向中央军委进行汇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萧向荣将军

另外,根据115师宣传部部长萧向荣将军的回忆,9月24日黄昏后,国民党第六集团军总司令部派专员给115师送来了一封信。信封里面装着一份“二十五日平型关出击计划”的图,图上划着红蓝二色铅笔所划的粗线标记,并注明二十五日拂晓开始实行。在这份五路出击的计划中,我军负责的是东河南镇及蔡家峪的两路。林彪和聂荣臻在洋蜡光下,趴在五万分之一的军用地图上,仔细地研究着作战计划上的每一条线。最后才定下了决心,立即在电话中下达了命令:“于本晚二十四时出发,向白崖台开进。”

也就是说,八路军115师25日的出击是应国民革命军第六集团军总司令杨爱源的请求,是林彪和聂荣臻及115师的“临时决定”。林彪根本没时间向总部请示,只能机断专行。

02、毛主席的高瞻远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洞若观火

那么对于“突如其来”的平型关之战,伟大领袖毛主席又是什么意见呢?或者他的战前安排是什么样的呢?

1937年9月17日,毛主席致电包括林彪在内的所有八路军高级将领:

“红军此时是支队性质,不起决战的决定作用。但如部署得当,能起在华北(主要在山西)支持游击战争的决定作用。……为战略上展开于机动地位,即展开于敌之翼侧,钳制敌之进攻太原与继续南下,援助晋绥军使之不过于损失力量,为真正进行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为广泛发动群众,组织义勇军,创造游击根据地,支持华北游击战争,并为扩大红军本身起见,拟变更原定部署,采取如下之战略部署:……我一方面军(即林彪的115师)应以自觉地被动姿态,现时进入恒山山脉南段活动。如敌南进,而友军又未能将其击退,则准备依情况逐渐南移,展开于晋东南之太行、太岳两山脉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也向彭德怀元帅反复强调过

在八路军第115师到达晋东北抗日前线、第120师转向晋西北前线时,毛主席又于9月21日致电彭德怀强调指出:“今日红军在决战问题上,不起任何决定作用,而有自己的拿手好戏,在这种拿手戏中,一定能起决定作用。这就是真正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不是运动战)。要实行这一方针,就要有有力部队处于敌之侧翼,就要以创建根据地发动群众为主,就要分散兵力,而不是以集中打仗为主。”

显然,毛主席的意见十分明显,他认为:集中打仗则不能做群众工作,做群众工作则不能集中打仗,二者不能并举。然而只有分散做群众工作,才是决定制胜敌人援助友军的唯一办法,集中打仗在目前是毫无结果可言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总能深刻见底地看到问题的本质

毛主席觉得目前情况与过去国内战争根本不同,不能回想过去的味道。他要求彭德怀“对于个别同志不妥当的观点给予深刻的解释,使战略方针归于一致”。

毛主席还担心:“整个华北都是危如累卵。个别同志对于这种客观的必然的趋势似乎还没有深刻的认识,被暂时情况所诱惑,如果这种观点不变,势必红军也同阎锡山相似,陷入于被动的、应付的、挨打的、被敌各个击破的境遇中。”

显而易见,毛主席当时认为是不适合平型关战役这样的运动战,更别说阵地战了。毛主席的战略设想是充分发动群众,不断壮大中共领导的力量尤其是武装力量。不主张以现有的力量与日本硬打硬拼,而是避开敌人正面进攻,向敌后进军,去开展游击战,建立根据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聂荣臻元帅

根据聂荣臻元帅的回忆:“在洛川会议上讨论作战方针时,曾出现过不赞同游击战而主张打运动战的分歧意见,他(毛主席)担心部队挺进前线后,一些同志蛮干。”

毛主席强调的是“广泛发动群众”“游击战争”,这恰恰是我党我军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的方针策略。由此可见,早在抗日战争之初,毛主席就能高瞻远瞩地预设并确定整个抗战的路线方针,这是需要多么宏大的战略格局和精辟的战略眼光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胸怀宽广

其实对于林彪的“伏击战”想法,毛主席在回复意见的时候,也做了一定的委婉处理。林彪元帅向毛主席和中央军委汇报战术设想时,是“想集中一个旅的兵力相机给敌以打击,暂时不分散。”毛主席回答道:“这种一个旅的暂时集中,当然是可以的,但如许久还无机可乘时,仍以适时把中心转向群众工作为宜。”

可见,毛主席虽然明确强调八路军在抗日之初要以独立自主山地游击战为主,但同时,毛主席的军事思想从来都不是生硬死板的,而是灵活多变的,他允许并鼓励在有利条件下可以暂时集中作战的军事想法。

03、林彪的看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彪、聂荣臻、任弼时

既然毛主席并不同意当时根基尚浅的八路军在平型关一带给日军当头一棒,那么林彪为什么要违背毛主席的意愿,自作主张地发动平型关之战呢?他的想法和信心是什么呢?

其实,林彪并非不明白毛泽东的深谋远虑,但他坚持己见却有自己的考虑。林彪在到达平型关地区后,根据对地形的勘察和对敌情的分析,结合毛泽东21日的电报,以个人名义向八路军总部和中共中央军委、毛主席提出了集中兵力打一仗的建议,阐述此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力主大打一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彪的想法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林彪陈述了五条主要理由:

l、机会难得!目前敌军正在前进中、运动中、作战中,并没有对我军作出有效的防范和高度的重视。我军可以提前抢占有利地形,攻其不备,给予敌人重创,甚至全歼;若敌人顺利通过平型关山地一带,进入城市区域,我军则更加无能为力了。

2、创造声势!全国人民都在关注着抗战战争的动静,我军首次直接参加,如果动静太小,则有失众望。

3、占据优势!如果我军投入兵力过少,则不能以绝对优势兵力消灭敌人。

4、确立信心!目前需打胜仗、捉俘虏,提高军民抗战信心,提高党与红军威信,打了胜仗更容易动员群众与扩大红军。

5、战术储备!目前这一仗应以集中约一师的兵力为好,并做好战后总结,为今后的大规模运动歼灭战积累战术经验。

基于上述五点想法,林彪并不认同毛主席“集中打仗在目前是毫无结果之可言的”的看法,并强烈建议“集中约一师的兵力打一场阵地围歼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彪勘察地形

9月23日,林彪在多次勘察平型关地形之后,在115师师部主持召开了343旅(旅长陈光)连以上干部参加的战斗动员会,亲自分析战局,介绍敌情,下达作战任务。

在这个战斗动员会上,林彪说:“同志们,中华民族正在经历着巨大的考验!我们共产党人,应该担当起,也一定能够担当起这救国救民的重任!”

又说:“我们要在日寇进攻平型关时,利用这一带的有利地形,从侧后猛击一拳,打一个大胜仗。给敌人一个打击!给友军一个配合!给人民一个振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彪在战术上还是很严谨的

林彪全部的报告大约经过了两个钟头,最后说:“这几天来,我正在研究着,这个仗究竟要如何打法,才能取得完满的胜利,使我们能捉到几千俘虏,一直往后面送去,来鼓励民众抗战的热情与胜利的信心。”

说完,大家都兴奋地笑起来了,每个人的心里,都希冀着将要到来的胜利的第一战,能够很快地达到。

聂荣臻23日这一天带115师的另一个旅(344旅,旅长徐海东)到达前线同林彪汇合,他赞同林彪的看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15师整装待发

115师9月24日的活动主要就是以营为单位,传达昨日林彪在干部会议上的报告,进行战斗动员。团长,副团长,政治处主任,分别到各营去做报告,特别着重说明这次战斗的意义——保卫平型关,关系于山西及华北抗战的前途,关系于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政治影响。并说明我们胜利的把握——这一带地区是山地,能求得山地战;敌人在运动中,能求得运动战;平型关阵地有友军的配合,能求得配合战;这些客观上的条件,都是有利于我,不利于敌的。再加上我们活泼灵巧的战术,极富经验的领导,全体战士的英勇果敢,我们是有必胜的把握的……

由此可见,林彪的看法在115师是深入军心,全体官兵士气高昂。

纵观林彪在指挥平型关战役期间的思想和行动,与毛泽东1937年9月21日的指示方针相去甚远,那么,林彪这个决定的最终结果又是如何呢?

04、林彪打了一场大仗、硬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15师提前进入战场

9月24日夜,天下起了倾盆大雨,115师的干部战士们既无雨衣,又缺御寒的服装,但他们沿着崎岖的山沟前进,任凭秋雨湿透征衣。

9月25日清晨,经过一夜风雨侵袭的115师指战员忍受着饥饿和寒冷,趴在冰凉的阵地上,等待着敌军进入伏击圈……。

战斗打响后,八路军将士不畏强敌,奋勇作战,取得了辉煌战果。但战事的惨烈还是远远超过人们的预料,别的姑且不论,单说一点,如此规模的伏击战居然没有抓到一个俘虏,在红军战史上尚无先例。可见日军的顽抗到了何等地步,双方搏杀的残酷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八路军缴获的日军武器

时任第686团组织处股长的欧阳文回忆道:

战前我们给战士作动员,说是要优待俘虏,我们准备要抓1000个俘虏好送到全国各地去作展览。结果一个也没抓到,这时的鬼子还真有点“武士道”精神,到死都不投降。我亲眼看着我们团的一个副营长背起一个鬼子的伤员往后走,结果被鬼子把耳朵给咬下来了,气得旁边的一个排长一刀把那个鬼子的脑袋给砍下来了

此战,第115师以劣势装备一举歼灭日军精锐第5师团第21旅团1000余人,击毁汽车百余辆、马车200辆,缴获步兵炮1门、轻重机枪20余挺、步枪1000余支、军马50余匹及其他大批军用物资,牵制了日军第5师团的进攻,支援了平汉路和同蒲路上的国民党军作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15师的伏击终获胜利

全国各界人士给共产党八路军发来大量贺电、贺信,甚至连蒋介石也来电表示祝贺。

平型关大捷,是八路军出师华北前线打的第一个大胜仗,也是中国抗战开始以来的第一个大胜仗。这一胜利首先在于它的政治意义,八路军115师以劣势装备一举歼灭日军精锐一部使日本侵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彻底打破,极大地鼓舞了我军、友军和全国人民。

在国民党军队一败涂地的混乱战局下,平型关大捷雄辩地说明,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确有战胜任何敌人的勇气和力量,使中国人民看到了民族希望之所在。

05、平型关之战,毛主席事先并不知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

如聂荣臻所说,“前线指挥员有权根据情况决定。好打就打,只要事后报告一下就行了。事实上,事先请示也不可能,军委和总部不十分清楚前线的具体情况。”开战前,林彪并没请示军委和总部,所以毛泽东等人并不知道。

1937年9月25日毛泽东致电朱德等人并告林彪: “战略意见:……不管蒋、阎协助与否,目前红军不宜过早暴露,尤不宜过早派遣战术支队,应候蔚、涞之敌脱离蔚、涞攻至满城附近,灵、广之敌脱离灵、广攻至繁峙附近,上述四县兵力极少之际,然后使用我林师全部向北突出,依情况再分成无数小支或分成二三个集团,向着恒山山脉以东以西以北广大地区敌之空虚侧后,举行广泛的袭击战。若在敌之主力尚未集中于其主要的攻击点、敌之后方尚未十分空虚之时,暴露红军目标,引起敌人注意,那是不利的。若仅派遣战术支队,那是无益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周总理和任弼时

同日,毛泽东还致电周恩来、刘少奇并告朱德等人:“……整个华北工作,应以游击战争为唯一方向。一切工作,例如民运、统一战线等等,应环绕于游击战争。华北正规战如失败,我们不负责任;但游击战争如失败,我们须负严重的责任。……要设想在敌整个占领华北后,我们能坚持广泛有力的游击战争。……今后没有别的工作,唯一的就是游击战争……

在这一天毛泽东强调的是“游击战争”,而且毛泽东回应林彪上次的电报,认为“暴露红军目标,引起敌人注意,那是不利的”,而林彪此时已经大打出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朱老总和周总理

也是在9月25日这一天,朱德、彭德怀、任弼时发出关于八路军作战方针、任务及地域划分的训令:立即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广泛的开展游击战争

毫无疑问,林彪指挥115师打了一场非运动式的非游击式的阵地歼灭战;也是一场没有分散兵力去发动群众,反而集中兵力以打仗为主,制胜敌人、援助友军的漂亮仗。

不过,正如朱德在平型关大捷的20多天后对国民革命军第十四集团军总司令卫立煌将军说得那样:八路军打仗靠的头一条就是指挥员根据上级意图机断行事,主动捕捉战机,采用灵活机动的打法。首战平型关就是一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撰写《论持久战》

9月25日中午,在平型关战斗胜券在握之际,林彪向朱德报捷。兴奋的朱德总司令立刻通报毛主席、蒋介石和阎锡山。朱德26日一大早还亲自赶到115师师部检阅胜利成果、总结胜利经验。

蒋介石在致朱德、彭德怀的贺电中说:“25日一战,歼寇如麻,足证官兵用命,深堪嘉慰。”上海职业救国会电贺八路军:“贵军受命抗敌,立奏奇功,挽西线垂危之局,破日寇方长之焰。捷报传来,万众欢腾。”

平型关大捷是全面抗战开始以来,中国军队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它不仅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而且极大地振奋了中国抗日军民的士气,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威。

06、林彪的战后反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断反思的林彪不断进步

平型关大捷使林彪声名大振,但林彪却有点高兴不起来,如果说平型关战斗给林彪上了一课也不为过。林彪说他有三个没想到:

一是没想到打日军是如此困难。这次战斗歼敌1000余人,而自己伤亡600多人(一说1000人左右),而且许多是经过长征的老红军。林彪曾在动员会上提出:抓1000个俘虏带到太原和全国各地去游行,而小鬼子宁可自杀也不投降,结果一个俘虏也没抓到。

林彪后来回忆:“我们过去从北伐到苏维埃战争中还不曾碰过这样强的敌人,……他们的步兵也有战斗力,能各自为战,虽打败负伤了亦有不肯缴枪的,战后只见战场敌人尸体遍野,却捉不着活的。敌人射击的准确,运动的隐蔽,部队的掌握,都颇见长。对此种敌人作战,如少存轻敌观念,做浮躁行动,必是易受损失。我们的部队仍不善作疏散队型之作战,特别是把敌人打坍后,大家拢在一团,喧嚷‘老乡,缴枪啊!'?其实对日本人喊‘老乡缴枪',他们不但不懂,而且他们也不是老乡,这种时候,伤兵往往很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平型关大捷十分惨烈

二是没想到国民党军如此不配合。林彪在战后说:“友军在战斗中的配合,实在太差了。他们自己订出的出击计划,却未能遵守。你打,他旁观。协同配合作战能力太差了。国军自己制定的攻击计划不能得到遵守,随时改变计划。八路军正与日军激战,国军却在旁围观,坚守他们固定阵地不动。不知道配合八路军共同消灭日军,日军被八路军突袭,打了个措手不及,四散溃逃,有些逃兵从国军阵地逃,结果国军将领和士兵害怕日军,竟然很快就阵地失守,让很多日军逃出去了。天天吹牛要与日军决战,结果决而不战。”

三是没想到平型关大捷难以挽救国民党军晋北防御的败局。平型关战后不久,国民党军晋北防线崩溃,日军长驱南下,太原很快沦入敌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15师在战斗中

平型关大捷,实际上我军115师也只是惨胜而已。杀敌一千,自伤八百。总共消灭了日军千余人,而我军的实际伤亡人数也接近千余人。尤为让人惋惜的是,我军的中低层指挥员伤亡也很严重,如686团副团长杨勇和三营营长邓克明负重伤。另外,要知道,伤亡的这1000余人绝大部分都是经过长征的红军精英,无论是政治素质还是军事素质都是非常优秀的,应该说都是以后发展部队的“种子”。每念及此,有几人不为之惋惜呢?

更何况,这样的一场惨胜,还是建立在我军事先埋伏、占据了有利地形、还数倍于敌军的情况下发动突然袭击的基础上。另外,即便林彪是赫赫有名的战将,即便115师是作战经验十分丰富的精锐之师,这场伏击战依然打了一整天。如果以伤亡论胜负,双方实际上几乎打了个平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军的战斗力还是很强的

抗战初期,中国军队节节败退,日军似乎真的不可战胜。而八路军作为共产党领导的军队首次登上抗日战场,就能将1000余名日军全部歼灭。这不管付出了多大的代价,首先它在政治上确实是一场大胜,因为确实有鼓舞人心之作用,增强了全国军民的抗战决心和信心,至少让国人知道,“皇军”是可以战胜的。

所以,平型关大捷之后,举世震惊,万众欢呼,但是身为平型关大捷的军事指挥官林彪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他的确是打了胜仗,但却远远不是自己所预想的胜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和林彪元帅

这次伏击战还有一个重大的意义,就是它的惨胜,让我军更加充分、客观地了解日军。此前,或许只有毛主席等少数英明领导对日军战斗力认识比较深入,但是其他的一腔热血的我军将领并不这样觉得,他们只想勇敢向前冲,甚至对毛主席“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的方针不以为然。

平型关大捷的惨胜,恰恰起到了现身说法的作用,也恰恰证明了毛主席在军事战略上的洞若观火和高屋建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的思想高屋建瓴

就在9月25日这一天,毛主席就致电中共中央北方局,强调“整个华北工作,应该以游击战争为唯一方向”。这一天,正是115师与日军血战之时,毛主席在林彪正与日军拼杀时就给北方局发这样的电报,说明毛主席敏锐地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毛主席在战斗还在进行时就致电北方局,是迫不及待地告知北方局:这样的打法,以后不可再有。

平型关大捷的喜讯传到延安后,毛主席自然也十分高兴,也不得不高兴,立即致电前方,盛赞115师为中国人民打了一个争气仗。但是,毛主席根据平型关战斗的经验,在1937年9月29日重新提出八路军的作战方针:“根本方针是争取群众,组织群众的游击队。在这个总方针下,实行有条件的集中作战。”

平型关大捷一个月后的10月25日,毛主席同英国记者贝特兰谈话时说:“现在八路军采用的战法,我们名之为独立自主的游击战和运动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彪元帅事后也在总结

通过“平型关大捷”的战斗实践,林彪等将领认识到:我军在目前兵力技术条件下,基本应以在敌后袭击其后路为主,断敌后路是我们阻敌前进争取持久的最好方法。同时也认识到,日本以小国侵略大国,顶多只能占领主要城市和交通干线,作为执政党的国民党掌握着全国及国际资源,理应担负起正面战场的正规战,而广大乡村地带也必然成为八路军开辟抗日根据地的理想区域。

也就是,平型关大捷对于我党和我军的真正意义,是在于帮助广大指战员把思想统一到了“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的战略方针上。据此,八路军先后创建了晋察冀、晋西南、晋西北、晋冀豫、冀鲁豫根据地,开辟了华北敌后战场,这不但挽救了国民党正面战场节节败退的危机,也加速了中国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的到来。

07、总结:毛主席和林彪的分歧体现我党我军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是高瞻远瞩的伟人

毛主席和林彪元帅在平型关一战的分歧主要就是战略和战术上的差距:

毛主席高瞻远瞩,从当时抗日战场实际及八路军的实力出发,适时提出了八路军战略方针即“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并不厌其烦、煞费苦心地给其他领导人及包括林彪在内的高级将领做工作,让他们理解服从这一方针。毛泽东总是保持极大的耐心,不自以为是,不刚愎自用,以理服人,以结果服人,同时也通过战场实践,部分采纳了彭德怀、林彪等人的意见,在原先战略方针的基础上,附加了“不放弃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这一条,使我党我军的抗日战略方针更加完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彪元帅是优秀的军事指挥家

林彪作为前线指挥员,在战前三次亲自赴平型关战场实地考察地形,认为地形、日军的骄横不可一世及其他因素非常有利于我在此集中兵力打一场大的伏击战。同时他也认为八路军首战日军,有必要把仗打得大一点,将敌人打得狠一点,才能提高八路军的威望,扩大共产党的影响,进而更有利于以后发动群众。基于此,他敢于向上级说“不”,机断专行。当然,林彪也从战斗的进程和结果认识到以八路军目前的实力和日军正面作战的艰巨和代价,从而真正体会到毛主席关于八路军抗战的战略方针的正确性。

此战之后,林彪元帅由于挨了友军的冷枪而身受重伤,不得不暂时退下抗日战场,在其养病的七年间,痛定思痛,潜心学习各种著名军事著作,努力提高自己的军事战略思维。所以才会有解放战争中那个“静如处子动如脱兔”的战神林彪出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建国后,毛主席和林彪元帅

同时,毛主席被动接受林彪元帅平型关之战的作战意愿和作战事实,也充分诠释了我党我军摆脱了“全部按上级指示精神打仗”的僵化战争思维,充分体现了“既强调战略统一、又允许战术自由”的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中国革命为什么能够战胜那么多的艰难险阻,从胜利走向胜利,因素固然有很多,但最根本的一个原因还是实事求是。朱德诠释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一句话最为经典:“在什么时间地点打什么时间地点的仗,有什么武器打什么武器的仗,有什么敌人打针对什么敌人的仗。”

综上所述,林彪元帅是中国近现代最为杰出的战术指挥家,但毛主席才是更为棋高一着的军事谋略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