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赓大将

林彪元帅和陈赓大将都是我党不可多得的将帅之才。林彪元帅有“当代白起”之称,他率领四野从东北入关后,以摧枯拉朽、风卷残云之势,打得蒋介石的国民党军队无处可遁,林彪也是解放战争中解放中国国土面积最大的军事元帅。至于陈赓大将,从南昌起义到万里长征,从延安保卫战到开辟豫鄂解放战场,从渡江战役到追剿余匪,南征北战、出生入死,也为中国革命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且陈赓大将生性幽默随和,人缘极好,周总理就曾表示,他最喜欢的两个知识分子将领就是陈赓和彭雪枫。

林彪和陈赓都是中国一心为了革命事业的功勋将领,原本英雄与英雄之间,更多的是惺惺相惜。可是,这两位中国名将却在解放战争中的共事期间,因为战术意见不同而冲突不断,矛盾重重,甚至闹到了党中央毛主席那里去了。这就背后究竟有什么鲜为人知的故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彪元帅

客观地说,陈赓和林彪之间的冲突不是因为林彪不会打仗,也不是因为陈赓不尊重林彪。而是因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林彪元帅和陈赓大将都是站在各自的立场发表不同的军事见解而已。林彪元帅虽然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但有时候却并不一定有身在前线的陈赓大将那么了解实际情况,两人在战术上有一定的分歧是正常的。

尤为难能可贵的是,面对两位心腹爱将的冲突,伟大领袖总能不偏不倚、目光如炬地作出正确裁决,这就更体现了毛主席的伟大胸襟和敏锐眼光了。

01、陈赓、林彪起冲突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百万雄师过大江

1949年4月20日,我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强渡长江,向盘踞在江南的国民党军队发起了排山倒海般的攻势,解放战争胜利在望。陈赓和林彪之间的三次战术冲突正是发生在这段即将迎接革命曙光的过程中。

陈赓和林彪本来属于两个不同的战斗序列,陈赓是二野第四兵团的司令员,林彪是四野的总指挥,两人进水不犯河水,正常情况下很难发生战术冲突。你走你的路,我过我的河,两人以不同的方式为解放中国冲锋陷阵,殊途同归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伟大领袖毛主席

但是,伟大领袖毛主席高屋建瓴,为了迅速消灭南方国民党残余势力、彻底解放全中国,站在“每人一把号,同吹一个调”的统战思想高度,把原本属于二野的陈赓兵团拨归四野的林彪指挥。其直接目标就是,全力支持挟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胜利之余威的林彪能迅速解决当时盘踞在湖北武汉的白崇禧集团。

1949年5月28日,中央军委和毛主席电令二野四兵团(陈赓兵团)暂归第四野战军司令林彪指挥。并明确指出,在这次大迂回、大包围、大歼灭作战行动中,陈赓兵团担任大迂回任务。由赣南就近于10月出广东,继而迂回白崇禧右侧背,协同四野主力围歼白崇禧集团于广西境内,而后即由广西兜击云南,彻底截断敌军逃窜国外的退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赓大将是一个性格爽朗的人

任何事情都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对于党中央的安排,林彪自然是感到无上荣光和十分激动,毕竟能亲自率兵解放自己的家乡,能得到党中央的如此信任和重视,是让人兴奋和激动的。但是对于陈赓来说,这就是多少有点委屈了。从“主力主将”到“配合副将”,这对大多数军事将领来说都是难以接受的,毕竟军人荣誉感比谁都强,都愿意勇挑重担、充当主力。

处处青山埋忠骨、片片红花有芬芳,革命工作原本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之分。陈赓大将是一个大局观十分强大的优秀将领,很快就从“小我意识”升华到“大我格局”的高度,表示坚决服从林彪的指挥,打好战术配合,为解放中国的最后一把火尽心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郭天民将军

甚至,面对自己队伍中个别有私人情绪的将领,陈赓还主动地充当林彪的“说客”,对他们进行思想上的教育和开导。比如,第四军团的副司令郭天民不光革命资历深,还和陈赓私交甚好。因对林彪指挥第四兵团心有抵触,替陈赓鸣不平。陈赓却说:“咱们兵团的老底子是鄂豫皖红四方面军,而四野的老底子主要是中央苏区,所以,我们应该称他们为老大哥。”

因此,陈赓要求全军上下一定要放下姿态、保持谦虚、服从命令,要称四野为“老大哥”。为了全面贯彻中央军委和毛主席的作战指示,8月1日,陈赓还特地在江西吉安召开了团级以上的干部会议,号召全军全面贯彻毛主席“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指示。他鼓励全军:“坚决执行毛主席的命令,勇敢进军,一劳永逸,将革命进行到底。在这最大最后一次进军中锻炼自己,考验自己,提高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埔三杰

从上面的描述我们也可以看出,陈赓并非一个心胸狭隘、桀骜不驯的人,他积极主动地服从安排、照顾大局,这种胸怀不是一般人所具备的。

要知道,早在南昌起义之前,陈赓就是誉满神州的“黄埔三杰”之一了,深得蒋介石的垂青,为了使其归心,一向对共产党人“宁可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人”的蒋介石得知陈赓是共产党之后,多次苦口婆心地劝降被拒,依然舍不得杀害陈赓。而陈赓在参加南昌起义时,更是直接担任林彪的领导,陈赓任营长,林彪正是其手下的排长。可以说,陈赓在革命资历和革命声望上,并不比林彪逊色。

一个弱者对强者的服从,或许是迫于无奈以及心甘情愿。但同样是一个强者,为了照顾大局,牺牲自我情绪地服从另一个强者的指挥,这是需要莫大的气度和宽广的胸怀的。“我就是不服”这几个字暴露无数人的狭隘,同样,“我愿意服从”这几个字也彰显了很多人的高尚。于此,我们必须要为陈赓大将的气度鼓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赓将军

但是,如此宠辱不惊、大局为重的陈赓大将为何又会在接下来的与林彪的军事配合工作中冲突频起呢?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1、林彪对陈赓的干预过度。林彪刚刚接过第四兵团的指挥棒,就直接派联络副官通知陈赓,四野要对陈赓兵团直接指挥到师级单位,并美其名曰这是四野的“超级指挥”。这是赤裸裸地把别人家的孩子都当自家的了,所谓的“超级指挥”不就是越级指挥吗?而我军只有对执行特殊任务的部队才能进行超越两级的指挥,平心而论,林彪这种简单粗暴的直接干预对陈赓来说,显得有点不够信任和尊重。所以,陈赓也以“各师的电台不够”为由,直接拒绝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彪元帅有时候有点武断

2、林彪的战术安排过于武断。林彪在战术水平上自然是无可挑剔的,但是,一个再牛的人也无法保证自己的每一个决策都是正确的,所以我们必须要有听取和参考他人意见的气度。但林彪很多时候并不是这么有胸怀的,他不允许下面的人对他说不。但你如果能永远保持自己的决定是对的,这也无可厚非。但是林彪当时因为远离前线,对部队、战局和形势的实际情况也做不到完全了然于胸,所以会发出一些过于武断的指令。比如他和陈赓之间的第一次冲突就是因为他命令陈赓率领病情严重的队伍去围堵白崇禧,寻求决战;第二次冲突就是源于林彪要陈赓放弃唾手可得的广州,长途跋涉到柳州、桂林去围堵白崇禧;第三次冲突就是因为要求陈赓西进追剿败军,放弃防守白崇禧去海南的路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赓将军对革命事业赤胆忠心

3、陈赓是一个纯粹的革命者。这也是陈赓和林彪之间会起冲突的根本原因。假设陈赓是一个浑浑噩噩、得过且过的革命者,他就没有能力也没有勇气跟林彪起冲突。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经常讲到“要服从领导安排,要尊重领导意愿”,但是那些面对安排没有自我思考、只会一味服从的人,绝对大多数都是庸才,或者是被“世俗哲学”腐化已深的混世魔王。陈赓之所以会跟林彪起冲突,是因为陈赓有自己的军事能力、战术见解和革命信仰,他服从的并不是林彪的个人指挥,而是大局利益和革命真理,谁对听谁的,怎么做对革命有利就怎么坚持!这才是真正纯粹的革命者应有的态度。

综上所述,陈赓多次以下属的身份和林彪起冲突,并不牵涉过多的个人恩怨。相反,在这段冲突不断的历史之中,更能体现陈赓的赤子情怀和那段峥嵘热血时代的魅力。

02、陈赓和林彪的三次冲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彪元帅

林彪被委以重任之后,意气风发、踌躇满志,他期待着高岗落大石、秋风卷落叶地将国民党残余势力一扫而光,为解放战争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但刚刚经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的林彪已经成了国军心中的梦魇,气势之盛,无人可敌。面对林彪大军的气势如虹,首当其冲的白崇禧并不会轻易给林彪寻求决战的机会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诸葛白崇禧

白崇禧号称“小诸葛”,也并非什么酒囊饭袋,见机不对,就迅速退缩到湖南境内,企图依靠湖南的山地形势来阻击解放军。

林彪一看白崇禧跑到湖南的山区里去了,感觉这是围歼战的大好时机。欣喜若狂,想要打一个“新的百团大战”,把白崇禧的军队彻底围剿在湖南境内。这就是典型的“赶鸭子”战术,把鸭子赶到一个小空间里,然后围起来捉。

于是,7月中旬,林彪便电令四兵团迅速渡赣江经宜春,进入湖南醴陵、衡阳、株洲一线,与白崇禧的主力决战。这也引起了他和陈赓之间的第一次冲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林彪元帅是歼灭战高手

林彪确实是打围歼战的高手,他命令陈赓率军西进湖南与白崇禧决战,是想把白崇禧拖在湖南境内,然后四野大军赶赴战场,对白崇禧进行合围。

但是,这个战术也有考虑不周的地方,那就是对陈赓军团的战斗力评估不准确。当时,天气炎热,第四军团的战士疲乏,中暑、生病的极多,部队减员十分严重。再加上在这种恶劣天气下千里奔袭的影响,陈赓兵团的战斗力又要打一次折扣。所以,陈赓兵团对战白崇禧集团,很大概率上是既打不赢又拖不住的。那么,最终结果就是打草惊蛇,白崇禧继续南撤,进入两广,从而使得解放战争的进度和难度进一步加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赓和夫人王根英

陈赓认为应该充分利用第四兵团的有利态势,继续向南推进,搞大迂回,占领广州,堵截敌人向广东之逃路。

陈赓把自己的建议电报给毛主席、中央军委,并报林彪及刘伯承、邓小平。当然,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他在电报最后也表明自己已经集结部队,做好执行林彪的作战计划的准备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支持陈赓的建议

林彪很快回电了:我决心已下,不能更改,立即执行。但是毛主席的电报也接踵而至,毛主席支持了陈赓的建议而否定了林彪的“赶鸭子”战术。

毛泽东在电文中说:白崇禧本钱小,极机灵,非万不得已决不和我作战,因此,对白作战,应采取远距离包围迂回方法,以掌握主动。同时,毛主席还命令:四兵团与十五兵团(两个军)由陈赓指挥,经赣州进军广东。四兵团为深入广西寻歼白崇禧之南路军,由广州向广西南部前进……

林彪和陈赓的第一次军事分歧便以毛主席的一锤定音而告终了,陈赓得以顺利实施自己的战术想法。但很快他们的第二次冲突也要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中国成立了

在陈赓率军一路南下的过程中,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国民党深感大势已去,斗志全无。得知陈赓军团逼近广州,广州守敌有弃城南逃的迹象。

可就在广州城唾手可得的时候,林彪却接连几次发来给陈赓并报中央军委的电报:令第四兵团的后尾主力原地停止待命,先头追敌部队如未抓住敌人,并无把握吃掉敌人时也都现地停止。准备由曲江、英德地区直向西平行入桂,以达成协同四野于湘桂地区解决桂白(崇禧)问题。

毛主席代表中央军委同意林彪的作战方案,并于10月10日23时命令陈赓兵团即由韶关、英德之线直插桂林、柳州,断敌后路,协同主力聚歼白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中国两大战术高手

林彪这个战术的核心目的是想把白崇禧集团歼灭在湘桂边境,不使其退入广西老巢。这个作战思路无疑是对的。但在命令第四军团舍弃广州进入广西的军事安排却是不妥的。第一,当时柳州和桂林周边尚有四野的其他部队,没有必要舍近求远;其次,要是不能控制广州,白崇禧有可能被逼入广东,进而向海南转移。

陈赓觉得一个纯粹的革命战士就应该把自己的军事见解“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地向上级领导汇报,于是,10月10日3时,他亲自起稿给毛主席、中央军委和林彪发电报。电报后半部说:“四兵团如立刻向桂林、柳州前进,实际上仍需集结队伍、重新动员的时间。则一方面路远赶不上,另一方面广州不能获得迅速解放,有两头失准备的顾虑。……也许这是偏重局部的看法,你们从全局打算认为必要,命令一到,我们坚决执行!如何请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再次支持陈赓

所幸,英明的毛主席再次同意了陈赓的建议,并补充指示:“如查明广州一带之敌向广西逃窜时,陈赓兵团即不停留地跟踪入桂。”

很快,陈赓军团的左路军便占领了广州,广州守军向西南方向逃跑了。陈赓当机立断地命令右路大军不进广州,直接追击逃敌。

但在10月15日24时,林彪再次命令陈赓停止追击,等待安排。林彪的想法是任这股逃敌流入广西,然后毕其功于一役,来个彻底大包围。但是陈赓认为这股逃敌不是逃往广西,而是逃往海南,不追击无异于放虎归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解放广州

于是,第二天9时,陈赓命令所属各军继续追击逃敌。后来,毛主席也电示陈赓司令部,其指示与陈赓的判断不谋而合。

毛泽东电示陈赓:广州逃敌不是向正西入广西,就是向西南入海南岛。要求四兵团乘胜追击,直至占高要、德庆、云浮、罗定等县。

林彪和陈赓的第二次冲突,还是以毛主席的全力支持下陈赓获胜而告终。但事后,林彪也表现出了高姿态,也对陈赓的做法表示了认同,以第四野战军司令部的名义发报:“祝贺第四兵团在恩平、阳春、阳江战斗中取得的胜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崇禧

随着陈赓在阳江和林在衡宝一线的两向胜利,白崇禧面临着“前有狼后有虎”的尴尬境地,他又得想法苟全性命于危局了。他先是退到了广西老巢,但他深知广西只能是他暂时的栖身之地,呆久了就会被林彪全吞了。他还得继续逃。

当时可供白崇禧逃跑的路线有两条:一是西入云南和贵州,二是南逃海南和海外。但就在白崇禧还没有做出明确选择之时,11月15日,二野五兵团解放了贵阳,关上了白崇禧西逃的大门。就这样,夺取雷州半岛继续南逃,就成了穷途末路的白崇禧集团唯一的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崇禧颇有谋略

前面也说了,白崇禧也并不是一个有勇无谋的莽夫,为了确保突围成功,足智多谋的“小诸葛”精心制定了一个声东击西的作战计划。他派鲁道源兵团在岑溪县以东大举佯动,作突围状,以吸引和迷惑四野的注意力,同时将主力张淦兵团秘密向博白、陆川、玉林一线集结,准备伺机杀出重围,夺取雷州半岛。

可是,白崇禧这个“声东击西”的计划迷惑了一直想追着他打的林彪,却没有迷惑到一直要堵着他打的陈赓。陈赓在阳江大捷之后,便未雨绸缪地在廉江至信宜一线展开了自己的主力十三军和十四军,牢牢地卡住了白崇禧进入雷州半岛的入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鲁道源

鲁道源兵团的大规模佯动确实吸引了林彪的注意,他觉得这是在运动中歼灭该敌的契机,所以他立即电令陈赓兵团除留一个师兵力在廉江阻击白崇禧部向雷州半岛的进攻之外,主力即刻兼程北上,与四野部队合力围歼鲁道源兵团。

陈赓和其他的兵团领导对林彪的这种战术安排再次表示难以理解。一个师怎么可能阻击白崇禧?如果让白崇禧跑了,即便全歼鲁道源兵团又有什么意义?只要第四兵团主力不动,坚决堵住雷州半岛入口,等到四野主力赶到之后,白崇禧主力就插翅难逃了。至于,鲁道源兵团迟早是瓮中之鳖,何必急于动筷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再次支持陈赓

一番深思熟虑之后,陈赓再次向林彪和中央军委发电:“建议我部牢固占领廉江、信宜一线,控制出海口,截断敌人的海上逃路......”最后还附上一句:随时准备执行上级领导的最终命令。

雄才伟略的毛主席再次英明地回复:“同意陈赓同志的建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赓、邓华、林彪

最后恰恰是因为陈赓的坚持,使白崇禧的张淦兵团在争夺雷州半岛时寸步难行,苦战两天后不得不黯然撤兵,败退北海、钦州一带,最后在陈赓兵团和四野主力的围歼之下灰飞烟灭。

自此,陈赓和林彪之间的三次关于军事战术上的冲突算是全部结束了,三次均以陈赓获胜。客观来讲,陈赓屡次“以下犯上”,并不是陈赓不尊重林彪,也不能说明林彪的军事指挥能力有失水准。恰恰表明了革命先烈们在那个壮怀激烈的时代中,无私无畏的精神和求同存异的情怀,让人心生敬畏。

03、陈赓和林彪三次冲突的现实思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秦基伟军长

后来,陈赓兵团的十五军在秦基伟军长率领下乘势解放了博白,宜将胜勇追穷寇,陈赓指示秦军长继续湘西追击逃敌。但正在集结部队的时候,林彪又来电令,命十五军就地剿匪。

郭天民副司令一看电报就来火了,埋怨林彪搞不清是歼敌重要还是剿匪重要。陈赓竭力抑制住自己的焦虑心情,说:“别争了。自归四野指挥以来已经争了三次。这不是原则问题,剿匪也是党的事业,谁剿都可以,我们就地剿匪吧。”

十五军就此留在博白剿匪,将逃散的土匪、散兵游勇一网打尽。经八天清剿,俘敌4000余人。但也因此让桂敌黄杰的第一兵团的一万多残兵败将流窜到了越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赓将军全家福

就事论事,林彪的这次安排还是有待商榷的,但我们也可以看出,陈赓是明显向林彪妥协了。

所以,我们要认真思考陈赓对林彪的抗议和妥协。因为我们在生活中也会遇到和陈赓类似的情况,我们不一定时刻能理解和接受领导的安排,领导也不一定能时刻了解和尊重我们的建议和想法,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对待呢?什么时候该抗议、什么时候该妥协呢?

人和机器是不一样的,人是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但机器没有。所以,只有机器才会只按照指令行事,而人应该有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陈赓大将其实就是一个鲜活而又光辉的榜样,他尊重林彪的地位,也接受林彪的指挥,但这并不代表他就没有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我尊重领导,但我更尊重事理。陈赓敢于表达自己意见的性格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接见将士们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总是在领导面前一副唯唯诺诺的样子,面对具体事情的时候,即便领导决策失误,也不敢、不愿发表自己的意见,这种人看似在维护领导的权威,但事实上恰恰是在给领导挖坑,也是在给自己添土。有趣的是,往往这种看似无比忠诚的人往往很难得到领导的真正信任和重用。

凡事皆是过犹不及的,即便是陈赓这种性格直爽的铁血男儿,也依然在最后选择向林彪妥协了。所以,我们对待领导既不能绝对服从,也不能绝对不服从。绝对服从,只能说明这个人的见识和格局有问题,但绝对不服从,则说明这个人的品格和道德有问题。有选择性地服从不光是对领导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伟大领袖毛主席和林彪

至于,什么时候该服从?什么时候该发表自己的意见?我想,有一个大的前提就是,我们的不服从一定是从大局着想并且有理有据的,在大是大非的关键性问题上,我们可以选择合情合理的方式去给领导建议,但是,在大局已定、无关痒痛的事情上,则没有必要时时刻刻和领导去据理力争了。

总而言之,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无外乎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如果我们能遵循自己内心最高信仰,合情合理地去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我们会发现所谓的“桀骜不驯”有时候也并不是那么可憎。就像陈赓大将那样不惟上、只惟实,三抗林彪军令只是始终以解放大业为重,不以世俗成见为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赓大将的主要任职

陈赓大将三抗军令,为我军解放华南和西南大片地区及歼灭国民党军余汉谋集团和白崇禧集团立下了赫赫战功。同时,他敢于坚持真理和光明磊落的名将风范,为历史、也为后人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而林彪元帅雷厉风行的军事作风和毛主席高屋建瓴的英明决断,也是历史中最为璀璨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