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济宁能源集团新能船业首制新能源智能船舶的顺利吉水,标志着济宁内河正式迈入船舶制造行业低碳绿色化发展快车道,这既是济宁市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具体实践,也是京杭大运河上首批新能源智能商品船实现“零”的突破,一批又一批新型科技与传统动力船舶相继完成接力,掀起了内河新能源船舶迭代热潮。
逐步淘汰传统动力,坚持绿色动力为主
船舶从史前刳木为舟起,经历了独木舟和木板船时代、帆船时代、蒸汽船时代到现代船舶,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船舶的动力历程经历了从人力和风力到蒸汽动力、内燃机、核动力,再到新能源的不断发展和演变。
据悉,成功吉水的是新能船业自主研发生产的90米LNG(液化天然气)动力船和67.6米电动力船,由山东新能船业有限公司和武汉理工大学共同研发生产。技术人员利用内河船舶动力包、气电混合动力以及LNG动力船舶换罐等新技术,实现了新能源动力、低阻力、船机桨匹配、船体结构轻量化等4项技术突破。90米LNG动力船的标准集装箱运载量由70个提升至161个,续航力可达2000km,是京杭大运河运载量最大、首制实现批量化生产的新能源智能船舶。此外,上述两种新船型采用了流线型船体设计,较传统内河船型船阻降低6%,节能3%,自重降低5%,污染物排放量降低90%以上,碳排放降低15%。
中国内河水系发达,水运资源丰富,内河运输货运量居世界首位。但是长江、淮河、京杭运河等内河流域仍以传统柴油动力为主的“老旧小杂”船舶近30万艘,其中京杭运河就有近6万艘,特别是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对大运河的水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是济宁港航运输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实现环境可持续健康发展。
济宁能源-武汉理工新能源船舶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裴志勇介绍,我国现有13.3万公里的内河航道,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长江干线、西江干线、京杭运河为骨干的内河航运体系。各类内河运输船舶近30万条,多为老龄、高耗、低效船舶,已不能满足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亟待转型升级和更新换代。
科技引领“智”造,共享发展平台
以碳排放低、能耗低、能源管理高效、运营成本低为特征的新能源船舶,迎来了绝好的发展机遇。济宁新能源船舶制造项目是济宁能源集团与中集集团、宁德时代和武汉理工大学联手重点打造的全国首个集研发设计、智能制造于一体的国内内河新能源船舶示范基地,对于引领内河船舶制造“数智化变革”和绿色化发展、加快内河船舶升级迭代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该项目位于济宁市邹城白马河畔,船厂规划占地1757亩,岸线长度1200米,规划总投资50亿元,于2022年10月开工建设,2023年10月建成投产。建设船体联合车间、分段装焊车间、涂装车间、舾装综合车间、船台等生产、生活等相应配套设施。项目坚持“建绿色智能化船厂,打造绿色智能化船舶”,以新理念、新模式、新技术、新船型为核心,以绿色化、智能化、轻量化、大型化、模块化为研发方向,加快内河船舶升级迭代。
新能船业董事长、总经理张强介绍,新能船业通过标准化、批量化来建造新能源船舶。公司将原来工艺老旧、耗能高且标准质量参差不齐的船型,升级为采用新模式、新技术、新工艺的绿色船舶。通过船型的更新迭代,逐步替换传统的老旧燃油船,不仅推动了船舶制造的模块化、标准化和批量化,还能实现对运河的环境保护。同时,新能源船舶上还安装了余热回收装置,将废热回收利用,提高能源利用率。跟燃油船相比,动力稳定的情况下,新能源船舶百公里可节约燃料费3000元。一期项目建成后,具备年造新能源船舶240艘、修船100艘的生产能力,推进“气化运河、电化运河”步伐,塑造内河航运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第一艘80米加油加气趸船,已经于今年3月份成功吉水;依托专业的装备技术及天然气资源整合能力,半年建成3座LNG加注站,为LNG动力船舶提供稳定的气源保障。
打好政策组合拳 树立引领标杆
2022年以来,国家相继发布《关于加快内河船舶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船舶制造业绿色发展行动纲要(2024年—2030年)》《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交通运输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方案》;山东省委、省政府将船舶产业发展列入《山东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济宁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 “支持建设新能源船舶制造基地项目”。万事俱备,建设新能源船舶制造基地项目,与当前国家政策高度契合,抢占了内河新能源船舶发展的先机,引领内河船舶绿色智能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内河船舶制造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济宁市抢抓内河航运发展重大机遇,把“强力突破现代港航物流发展”作为事关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以济宁能源为主体组建港航集团,聚焦打造“亿吨大港、百万标箱、千亿产业”,强港航、畅物流、兴产业、提效能,以港产城融合为引领,加快打造北方内河航运中心、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和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全面开启了济宁现代港航物流发展新征程。2024年上半年,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5050.6万吨、集装箱吞吐量完成17.4万标箱,分别同比增长46.2%、91.2%。特别是聚焦内河运输结构绿色智能转型,高起点规划建设全国首个标准化内河新能源船舶制造基地,项目已经竣工投产,打造内河绿色智能船舶“北方地区标杆”。
未来,济宁市将以内河新能源船舶迭代热潮为契机,紧紧围绕交通强国、航运强国战略, 发挥内河航运独特优势,积极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号召,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船舶设计、建造、运营、拆解全生命周期,引领内河船舶绿色智能和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制造强国、航运强国和国家“双碳”目标实现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文丨翁正坤 郝晓霞 丁晓晓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