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伟

1935年6月18日,福建长汀罗汉岭刑场,一位气质儒雅的中年人从容不迫地在草地上盘膝而坐,直面刽子手的枪口英勇就义,时年仅36岁。他就是瞿秋白,我们党的老一辈革命家、早期领导人,同时也是文学家和诗人。他现有留存的80余首诗歌,包括旧体诗词、新诗、通俗歌谣等多种体裁,集中体现了他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满腔赤诚。

“雪意凄其心惘然,江南旧梦已如烟”

瞿秋白1899年出生于江苏常州的一个没落官僚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15岁时,他写下《白菊花》明志:“今岁花开盛,栽宜白玉盆。只缘秋色淡,无处觅霜痕。”这是现存瞿秋白的最早诗作,诗中巧妙嵌入自己的字“秋白”和名“霜”(瞿秋白学名为霜),抒发了自己高远的人生追求。然而,瞿家此后越来越陷入困顿,瞿母因为无力还债,于1916年年关自尽,一家自此星散。时年17岁的瞿秋白悲痛欲绝地写下了《哭母》:“亲到贫时不算亲,蓝衫添得泪痕新。此时饥寒无人管,落得灵前爱子身。”这首诗描述了家庭变故后宗族人情的冷漠,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含泪控诉。此后不久,他辗转来到北京,考入外交部立俄文专修馆刻苦学习,每次考试均名列前茅。但是,社会黑暗和世态炎凉还是常使瞿秋白陷入迷惘和苦闷。在一首《雪意》中,他写道:“雪意凄其心惘然,江南旧梦已如烟。天寒沽酒长安市,犹折梅花伴醉眠。”北方的大雪,不禁让瞿秋白回想起恍若梦寐的故乡江南。但他表示,在寒冷的京城可以沽酒沉醉,但内心操守像梅花一样绝不能随波逐流。

“我是江南第一燕,为衔春色上云梢”

受俄国十月革命影响,瞿秋白率领俄专学生积极投身五四运动。1920年10月,瞿秋白以北京《晨报》驻俄特派员的身份赴苏俄采访。在莫斯科,他亲耳聆听了列宁演讲,并在会议间隙与其作短暂的交谈。在此期间,他写下了《饿乡纪程》《赤都心史》散文集和《俄雪》《东方月》等白话诗,向国内介绍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革命形势。1923年1月,瞿秋白回国。同年6月,他到广州参加党的三大。在此期间,他翻译了《国际歌》,并写下《赤潮曲》:“赤潮澎湃,晓霞飞动,惊醒了五千余年的沉梦。远东古国四万万同胞,同声歌颂神圣的劳动……何论黑,白,黄,无复奴隶种。从今后,福音遍被,天下文明,只待共产大同……看!光华万丈涌。”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首赞颂工人运动的革命诗歌,如同《国际歌》在东方的姊妹篇,抒发了“四万万同胞”和“殖民地劳工”团结起来迎接“共产大同”的豪情。当年12月,他在写给未婚妻的一首诗中写道:“万郊怒绿斗寒潮,检点新泥筑旧巢。我是江南第一燕,为衔春色上云梢。”瞿秋白作为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主要传播者之一,在我们党早期许多领域都做出了重要探索,堪称为中华大地衔回革命春色的“江南第一燕”。

“世间一切靠不住,靠得住的是群众”

1925年,五卅惨案在上海爆发,为加强反帝爱国宣传,中共中央创办《热血日报》,瞿秋白担任主编。1927年,八七会议紧急召开,瞿秋白主持会议,会议确立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从那时起,他创作了《群众歌》《大流血》《国民革命歌》等大量通俗歌谣。在《群众歌》中,他写道:“世间一切靠不住,靠得住的是群众。罢市要取大规模,坚持到底勿为动……”诗歌观点鲜明、通俗易懂,在工人群众中产生很大影响。1931年召开六届四中全会后,瞿秋白在上海领导左翼文化运动。在此期间,他继续创作歌谣,其中最著名的是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发表的长篇说唱《东洋人出兵(乱来腔)》。“乱来腔”,即可以随口唱的意思,包括上海话和北方话版本。其中写道:“日本出兵满洲,国民党的政府军队的长官却赶紧逃命,叫做什么无抵抗,只剩得小百姓和兵士,给日本帝国主义屠杀……”为了驾驭这种他本人不熟悉的诗歌体裁,瞿秋白经常跑到上海城隍庙、文庙向民间艺人学习街头文学。这些质朴的诗歌,在当时的政治宣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信是明年春再来,应有香如故”

1932年,瞿秋白与鲁迅见面并从此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在上海,瞿秋白和鲁迅共同竭力倡导无产阶级大众文艺。受鲁迅影响,瞿秋白创作了很多革命诗,这些诗句如匕首投枪,直刺当时的文坛乱象。其中一首《读〈自由谈〉有感》,瞿秋白写道:“不向刀丛向舞楼,摩登风气遍神州。旧书摊畔新名士,正为西门说自由。”当时在“一·二八”事变后,上海已经成为枪林弹雨的抗日战场。在如此国难当头之际,竟还有一些旧文人以新名士标榜自己,他们醉生梦死、歌舞升平。瞿秋白痛斥这种庸俗无聊的风气,对其表示深深的鄙夷。1934年1月,瞿秋白离开上海前往中央苏区。当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后,瞿秋白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1935年2月,他在福建长汀不幸被俘。在人生最后的时光,他写下多首狱中诗词,始终坚守一位马列主义者的坚定信仰。其中一首《卜算子·咏梅》,瞿秋白写道:“寂寞此人间,且喜身无主,眼底云烟过尽时,正我消遥处。花落知春残,一任风和雨。信是明年春再来,应有香如故。”尽管身陷囹圄,但他深信革命的春天必然会重新降临人间、香彻大地。

瞿秋白牺牲后,毛泽东曾在二十四史上写下一段批注:“岳飞、文天祥……瞿秋白、方志敏……诸辈,以身殉志,不亦伟乎!”鲁迅把瞿秋白视为一生挚友,给予他“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的崇高评价。瞿秋白用满腔赤诚写就的革命诗篇,充分展现了他艰难曲折的革命生涯,坚贞不屈的党性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