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8月23日,对于人民军队来说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天。这一天,人民军队历史上第一个战略兵团——红一方面军正式成立,下辖红一、红三两个军团,共下辖7个军,总兵力约3万余人。由朱德任总司令,毛泽东任总政委,同时还担任方面军前委书记。
红一方面军成立
但是红一方面军虽然诞生了,摆在眼前的却是重重困难。受“左”倾错误路线干扰,部队内部依然存在不团结现象,特别是对红军下一步行动方向,两个军团指挥员争论十分激烈。更重要的是,即将取得中原大战胜利的蒋介石,准备调集大军南下对付红军。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作为这支部队最高领导人的毛泽东和朱德,从战场实际情况出发,临机决断,使红军一次次摆脱险境。对于红军内部的争论,始终从维护红军内部团结出发,以极大的耐心和灵活的策略,一步步纠正部分干部的急躁情绪和盲动倾向,统一思想,为今后的作战行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30年10月间,就在毛泽东、朱德集中精力统一军内干部思想的时候,蒋介石调集的各路大军也开始向苏区周围集结。至11月,抵达江西的国民党军已有7个师又1个旅,约10万人,由国民党江西省主席、第9路军总指挥鲁涤平统一指挥,准备向苏区大举进攻。至12月中旬,敌军又陆续增兵至11个师又2个旅,总兵力超过了10万人,蒋介石本人也坐镇南昌督战。
国民党军虽然人数众多,但大部分是蒋介石在中原大战中用大洋从军阀手里收编过来的杂牌部队,有赣军、粤军、湘军,还有西北军。蒋介石的用意很明显,本着“打死杂牌除内乱”的思想,让杂牌军和红军拼个你死我活。而那些见风使舵的杂牌军也不是善茬,同样各怀鬼胎,互相猜忌。
针对滚滚而来的十万敌军,毛泽东和朱德经过仔细研究,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将敌军引入苏区,,依靠苏区良好的群众基础,打击其有生力量,击破“围剿”。
敌军当然不清楚红军的作战意图,采取兵分三路的方式向苏区的中心地带——吉安县东固实施向心突击,力求迅速找到红军主力与之决战。
但是由于国民党军不了解苏区情况,一进入苏区马上抓瞎。这一带本来就处于人烟稀少、交通不便的山区,再加上苏区群众坚壁清野,10万国民党军既找不到向导也找不到粮食,处处耳目闭塞,对红军的行动更是一无所知。与此同时,还不时遭到小股红军和地方游击队的袭击,白天黑夜的疲于奔命,苦不堪言。而红军主力如同猛虎卧丘一样隐蔽山区、丛林之中,窥伺着国民党军的一举一动,随时准备给其致命一击。
由鲁涤平的嫡系、国民党军第18师师长张辉瓒指挥5个师的部队担任主攻。虽然号称5个师,但张辉瓒能够指挥的只有自己的18师。不过这个毕业于湖南陆军讲武堂、又在日本、德国留学,自认为既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又有较高理论素养的张辉瓒倒是觉得没什么,老上司鲁涤平给他讲红军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不堪一击。自己的18师拥兵万余,装备精良,蒙蒋总司令赏识,刚刚晋升中将。因此求战心切,居然不顾地形险恶,指挥全师迅速推进,气势汹汹的向东固杀来。抵达东固后,没看到红军的影子,留下一个旅守着,亲率两个旅继续向60里外的龙冈前进。殊不知,毛泽东和朱德正率红一方面军主力4万余人就隐蔽在这里,张网已待。
张辉瓒
结果不言而喻,张辉瓒所部18师在这里遭到红军伏击,全军覆没,本人也因化装逃跑不成被红军活捉。
龙冈一战,红军将前来的18师两个旅加师部约9000余人一个不剩的全歼。对于生俘的师长张辉瓒,多数红军指战员和苏区群众要求将其处决。大家都很清楚,张辉瓒于一年前率部来到江西,对我党仁人志士和革命群众进行过残酷镇压,手上沾满了人民的鲜血,素有“张屠夫”的恶名。
不过毛泽东和朱德都认为,杀一个张辉瓒容易,但是优待俘虏是自井冈山时期就制定的政策,红军一直严格遵守。对于张辉瓒这个中将师长如果予以宽大处理,这种攻心的政策对于日后瓦解敌军,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朱德甚至想到了要让张辉瓒给即将成立的红军学校当教员,教授军事理论课。
而不久之前还神气十足的张辉瓒,现在做了俘虏,这个时候却保命心切,借着和毛泽东是同乡,在大革命时期还有过交往,一再恳求毛泽东饶命。远在上海的张辉瓒家属也找到中共临时中央,提出只要留下张辉瓒的性命,什么条件都答应。匪夷所思的是,蒋介石也派国民党江西省府秘书黄信前往上海找到中共临时中央领导人许诺:只要放回张辉瓒,不仅可以释放一批在押的“政治犯”,还可以向红军赠送20万现大洋、20担西药和若干武器弹药。
蒋介石
作为临时中央负责人之一的周恩来答应了这个要求,一面派人随黄信到南昌谈判,一面派人到苏区给毛泽东、朱德送信,要求做好放回张辉瓒的准备。
可是由于当时交通阻隔、信息闭塞,上海方面派出来的人还没到苏区,被送往东固看管的张辉瓒因为民愤太大,当地苏维埃政府迁就了老百姓的情绪,擅自作出了枪毙张辉瓒的决定。愤怒的群众还不解恨,砍下张辉瓒的脑袋装进笼子里,还写上“这是张辉瓒的头”,扔到赣江里。笼子飘到吉安时被当地国民党军发现打捞了回去,交给了鲁涤平。
但是张辉瓒被杀,的确让红军失去了一笔物资和资金,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毛泽东得知此事后,曾多次批评。从此之后,我军中便很少有擅自杀俘现象,更没有出现擅自杀掉敌军高级将领的情况。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