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当代书坛谁最具争议,非曾翔莫属,他自幼学书,功底深厚,但中年以后,他的创作和个人风格,大众逐渐“看不懂”了。他开始用大笔蘸饱墨写字,而且这些字奇大无比,写得时候还要伴随着吼叫,所以得名“吼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您在网络上搜索,能找到他很多创作“吼书”的视频。有人看了这些视频会称赞曾大师写字“痛快”,但绝大多数人会难掩笑意,说一句“真是不疯魔不成活”。不过,曾翔也有话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针对质疑和批评,曾翔直言自己的“吼书”绝非独创,而是有深厚的历史渊源,是跟张旭、怀素学的。历史记载,张旭“露顶据胡床,长叫三五声。兴来洒素壁,挥笔如流星。”怀素也是“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此外,米芾、徐渭也都创作过“吼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翔还说,创作“吼书”与自己的童年经历有关:从小就是一个放牛娃,又个头较小,想让别人注意到自己,就要用吼叫声,个子小别人看不见,但吼声出来了,人们就会注意到。后来写书法,也是吼叫,有意为之,大家对吼书也就有了一种认识和注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说曾翔的“吼书”有史可查,有理可据。他近期实践的“孩儿体”书法,又引发了人们的热议。近现代书法史上的名家,作品被冠以“孩儿体”的有两位,一是弘一法师,二是谢无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弘一的“孩儿体”,其实是对写经体的改造,笔画圆润细腻,不露锋芒,结字疏朗萧散,给人以稚拙天真的美。谢无量则是“笔挟元气,风骨苍润,韵余于笔”是以拙弄巧,前提是需要有深厚的笔法功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翔的“孩儿体”,着重体现的是“藏”,把刻意安排、精心布置和书法家的身份认知都藏起来,以孩童般的心境去创作,抛开内心功利的思想,达到庄子“庖丁解牛”“解衣盘礴”的自然书写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贴近儿童写字,曾翔装作“不懂”用笔和结构,尽量随兴所至。在他看来,如果这次实践成功了,自己也就走出来井上有一、赵冷月、王镛沃兴华等人的影响,以后再创作就能“只为内心”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氏“孩儿体”笔画不计藏露、工拙,结构也不计较欹侧、平和,用墨自然挥洒,浓淡得宜,章法随心布置,的确给人以天真无邪的感觉。苏轼曾说“诗不求工字不奇,天真烂漫是吾师”。明代书法家傅山也说:“游东吴见岑邃,为予言秦少游绝爱政黄牛书。问其笔法,政曰:书心画也,作意则不妙耳。故喜求儿童字,观其纯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很多网友并不看好曾翔的“孩儿体”,甚至劝他“不要再瞎折腾了”。

您认为曾翔的“孩儿体”书法怎么样,欢迎评论区留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