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1月8日,伟大的周恩来总理永远闭上双眼,与世长辞。他逝后无坟墓,生前无子女,可他的离世却让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涕泪长流。

周总理与邓颖超大姐一生没有自己的孩子,从投身革命事业的那一天起,他就将毕业精力贡献给祖国和人民。虽然他没有子女,但围绕在他身边的孩子并不不少,其中就包括他的侄子侄女。

周总理有血脉相亲的两个兄弟:大弟周恩溥,小弟周恩寿。周总理长逝多年,同胞兄弟的后人背负着“伟人亲属”的名号,又过着怎样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周恩来总理周家三兄弟

周恩来出生在江苏淮安驸马巷,有两个弟弟:大弟周恩溥,小弟周恩寿。1907年夏天,周恩来9岁时,他的生母万贞儿就病逝。周恩来的父亲周劭纲是个忠厚老实的人,常年在外面打工,周恩来三兄弟就跟在他们叔叔身边生活。

周恩来是大哥,亲戚朋友家中的红白喜事需要送礼、年纪轻轻的周恩来就得忙活这些事,挡在两个弟弟面前照料他们。12岁时,周恩来先去东北求学,之后又在天津读南开学校、南开大学,之后毅然投身革命。

周恩来投身革命后,他在淮安的亲人便被敌人盯上。为躲避敌人追捕杀害,周家人们颠沛流离,为保护弟弟们,周恩来还要求他们以字为名,不许用自己的本命,这样好掩藏身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周恩溥

1945年,周恩溥在山东被国民党军抓起来,严刑拷打后牺牲。周恩寿多年来也参加了革命活动。建国前他在北平与大哥周恩来见面,周恩来叮嘱李克农、赖祖烈交给弟弟一笔资金,让他秘密做生意,为解放区提供医疗器械、药品、资金等援助。建国后才过上安宁的日子。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很关心弟弟及家人的生活,大弟周恩溥已经牺牲了,他的妻子王兰芳欢患有伤病;小弟周恩寿在战争年代也落下伤病,周恩来关心他们,王兰芳、周恩寿都无法正常上班,周恩来便让他们提前退休。

为更好地照料他们生活,周恩来每个月拿出一部分来帮助他们,100元给周恩寿,50元给王兰芳。他绝不允许使用特权,这笔钱都是从他400元的工资中拿出来的,他一直供养到小弟周恩寿的孩子们参加工作,也一直供养到大弟媳王兰芳逝世。

不仅如此,周恩来也很关怀周恩溥、周恩寿的孩子们,他将这些侄子侄女们视如己出,对他们充满温暖、亦十分严格。

在周恩来的老家,周恩来排行老七,周恩溥排行老八,周恩寿排行十一,所以这些孩子们唤他“七伯”,唤邓颖超“七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周恩来邓颖超周恩溥的后人

周恩溥只有一个儿子,名唤周荣庆。周恩溥去世后,王兰芳周荣庆母子一起生活,周恩来每个月给王兰芳50元钱,资助其生活,他告诉周荣庆:“50元钱是给你妈妈的,谁也不要用,你们花钱自己挣。”他教育周荣庆要自力更生。

建国后周荣庆原本在北京志愿军医院,担任宣传文化干事。抗美援朝结束后,国家大力提倡机关干部下基层锻炼,周恩来就鼓励侄子周荣庆,身体力行,响应国家号召。他告诉周荣庆:“你到基层去吧,不要当官,当个工人最好。”

1957年,周荣庆听从伯伯周恩来的建议,前往河南工作,继续担任宣传文化干事,母亲王兰芳陪他一同前去。临离京前,周恩来很支持他的决定,叮咛他一句:“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

到了河南后,周荣庆始终铭记伯伯的教诲,从不为外人道自己的身份,他服从组织调配,先后前往河南焦作市九里山钢铁厂、焦作轮胎厂、群英机械厂等单位工作,即使身上没有任何官职,即使自己只是个平凡的普通员工,他也始终坚守岗位,兢兢业业,对自己的工作十分认真。

在焦作市九里山钢铁厂做事时,年轻的周荣庆遇到心上人晋菊清,晋菊清就是河南焦作当地人,来自普通的农村家庭,通过招工到了厂里工作,是个很勤劳朴实的农村姑娘,一来二去,周荣庆与晋菊清萌生感情,走到一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周恩来总理

周荣庆始终没有对晋菊清说过自己与周总理的关系。直到1959年的一天,晋菊清从同事口中得知,原来和她谈对象的周荣庆就是周总理的侄子。晋菊清惊诧不已。

她当即找到周荣庆,怒气冲冲地质问他到底是不是周总理的侄子?周荣庆看她知道了,也只好如实回答:“是真的。”晋菊清怒火中烧:“为什么不早说,你骗人,俺父母是农民,太不般配,不谈了!”她甩下一句话,扭头就走。

周荣庆赶紧追上去,眼神坚定地告诉晋菊清:“我就是我,大伯是大伯……”为表示诚意,他把爱人带到母亲王兰芳面前,王兰芳告诉晋菊清:“总理一再交代,自己的路自己走,能干什么就干什么,不要以总理的亲属自居……”

王兰芳、周荣庆二人一番真挚之言,打动了晋菊清。她细细回忆过往,周荣庆确实是个很好的人,他为人踏实努力,根本不是享用特权的那种人,何况他也没有仗着自己与周总理的关系做些什么,他是很值得尊重的一个人。

晋菊清理解了他,并点头答应与周荣庆的婚事。当周总理听说周荣庆的婚事后,不断称赞说他很好,还亲自写信祝福他。邓颖超也特意为他们准备了一条烙花毛巾被、一对鸳鸯枕、一条纯毛毯,表达对他们的真挚祝福。

1959年5月10日,周荣庆与晋菊清结婚。

周总理日理万机,有许多国家大事要忙,遗憾无暇参加他们的婚礼。直到结婚的9年后,已经是三个孩子妈妈的晋菊清才第一次见到周总理、邓颖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周恩来邓颖超

1968年,王兰芳告诉晋菊清:“我想你七伯、七妈了。”婆媳俩便踏上列车,带着三个孩子前往北京,他们一路来到中南海西花厅,如愿见到周总理邓颖超。

邓颖超热情地招呼晋菊清,他们到的中午,周总理才忙完工作来见他们,他充满慈爱地望着孩子们,抱起三个孩子亲了一遍,晋菊清觉得周总理丝毫没有让人有距离感。

一家人坐下来一起吃饭,饭桌上,周总理笑着问三个孩子叫什么,晋菊清告诉周总理:老大1960年出生,那时他在访问印度,所以叫周中印;老二1962年出生,叫周小莉,因为王兰芳梦见了茉莉花开;老三1966年出生,那时周总理又正好在访问越南,老三便叫周中越。

听着与自己紧密相关的名字,周总理哈哈大笑,但他还是认真说:“这名字起得不太好。”邓颖超随之亲自给三个孩子改名:周志勇、周志红、周志军,三个名字都得到周总理的认可。

临行前,周总理邓颖超又特意关照晋菊清,送给她很多衣服、鞋子,周总理专送给她一块手表,她深深地感受到这份真挚的亲情,带着这份温暖的关怀又回到河南焦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邓颖超与晋菊清周恩寿的后人

相比起周荣庆,周恩寿的几个孩子自少时就来到西花厅,来到伯伯周总理身边,西花厅已经成为他们温暖的家。周总理一路见证了周秉德、周秉钧、周秉华这些孩子们的成长。

周秉德是周恩寿的长女,她12岁就住进中南海,在周总理邓颖超身边生活了十几年,她是与周总理关系最为密切的晚辈,周总理给了她许多的宠爱。

周秉德一直铭记七伯的教诲,要和全国老百姓一样过踏实的日子,她一步步学习,在周总理教育下,她以国家为重,做了乡村女教师,一生低调。后来她著书《我的伯父伯母周恩来邓颖超》,重现西花厅生活的那温暖的记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周总理与周秉德

周秉钧是周恩寿的长子,从1949年到1955年,周秉钧一直在中南海西花厅生活,与七伯周恩来、七妈邓颖超有十分深厚的感情。周秉钧品学兼优,经常得到周总理的夸奖。

1961年高中毕业,学习成绩优异的他原本打算报考清华大学,周总理语重心长地劝他:“秉钧呀,你知道,我们国家正在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全国人民缺衣少食,现在需要重点发展农业,所以今年征兵主要在城市,以不减少农村劳动力。怎么样?你还是参军吧。”

七伯话音刚落,周秉钧就毫不犹豫地点头说道:“好!”

1961年周秉钧入伍,1967年他被分到广州空军作飞行员,一直在空军部直到1992年转业,周秉钧任广州市保税区管委会副主任。2003年他退休后,就在广州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周秉钧

周秉宜是周恩寿的三女儿,模样十分可爱,特别讨周总理的喜爱,1949年起,周秉宜来到西花厅,当时周恩寿夫妇主动跟大哥提起把周秉宜过继给他作女儿,周总理没有答应,而是坚定说道:“不过继,我们也会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他们的。”

周秉宜在七伯七妈身边,被他们的精神深深感染,后来她是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研究会常务理事,同时也担任南开大学周恩来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周秉宜

周秉华是周恩寿的第四个孩子,1965年他在北京入伍,成为通信兵。后来又做过排版工人、铸字工人、机关干部。1994年周秉华从机关到基层,在北京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做事,无论在哪个岗位上,他都铭记伯伯的教诲,不搞特殊,兢兢业业。

周秉和的名字是七伯取的,每次谈到自己的名字时,周秉和都特别自豪。他说:“‘秉’就是秉持,把握住的意思。我出生的时候正值朝鲜战争,伯父希望中美和谈成功,赢得和平、安定,以和为贵,因此为我取名‘秉和’。”

小时候每逢休息,周恩寿王士琴夫妇总会带周秉和去西花厅,看望陪伴伯伯,周秉和对七伯是又爱又敬。他也一直铭记周总理的教导,刻苦学习,后来在清华大学读书,从学校毕业后,周秉和先后在北京市自动化技术研究所、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中国作家协会等单位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周秉和

周秉建是六兄妹中最小的一个,周总理很疼爱这个最小的侄女。周秉建长大后,先是响应“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到了内蒙古大草原。她本想像大哥周秉钧一样当兵,得到七伯的支持。但周总理告诉她:“秉建,你能不能脱下军装,回到内蒙古大草原去?”

她跟七伯强调,自己是通过考核入伍的,但周总理还是严肃地表示:“你参军符合手续,但内蒙古那么多人,怎么就偏偏挑上了你,还是看在我的面子上。我们不能有这个特殊,一点也不能有。”

这个最小的侄女后来又回到内蒙古大草原,并在当地结婚成家。2013年她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周总理与周秉建最悲伤的1976年

1976年,对周家儿女而言是最为悲伤的一年。

1976年1月8日,伟大的周恩来总理与世长辞。周家的孩子们、千千万万的人民群众都为这一噩耗声泪泣下,悲怆不已。

周总理、邓颖超为祖国奉献了一生,对于身后事他们也秉持一贯节俭、低调的原则,对于周总理的葬礼,在京亲属可以参加,在外地的亲属留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不要来北京,这是周总理临终前就安排好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十里长街送总理

1月8日,晋菊清在家中收到七妈邓颖超发来的电报,告诉她周总理这一噩耗。邓颖超特意叮嘱不需来京。

晋菊清看着手中的电报,眼泪一颗一颗地往下掉,她哭着要去北京,想送别七伯最后一程,多年来他们对她这个侄媳妇实在很好,丈夫周荣庆把着门,拉住她,也是满脸泪水,他劝说:“既然七伯和七妈不让去,咱就得听他们的话。”

最后晋菊清只能忍痛接受这个噩耗,而就在周总理逝世之前没多久,王兰芳去世,不然她定然也是要坚持去北京的。周荣庆晋菊清夫妇就这样隔着千里迢迢,在家中送别敬爱的七伯最后一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周总理与周家的孩子们

1月9日,周秉德急匆匆地赶到西花厅,她抱着七妈邓颖超痛哭,希望能给予七妈一些力量。当时邓颖超表现出异常的冷静:“不要哭,不要哭,要化悲痛为力量......”

邓颖超叮嘱周秉德:“你们这些孩子们都有自己的工作岗位,重要活动你们参加,但尽量不要影响你们的正常工作。”周秉钧、周秉德、周秉建这些后辈们一直陪着邓颖超,料理完七伯的身后事,送别他们的七伯周恩来最后一程。

1月15日的追悼会之后,邓颖超特意叫来这些孩子们,语重心长地叮嘱他们:

“你们要坚强,伯伯是坚强的,你们也应该坚强,要比伯伯更坚强,因为你们是年轻一代,是下一代。伯伯的死去是对你们一个很大的考验,我希望你们大家用不断改造思想、不断继续革命,来纪念你们死去的伯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邓颖超

后来,邓颖超还是住在西花厅。周秉德这些孩子们时常去看望邓颖超,关心她的身体,陪她说说话,抚慰她的悲痛与落寞。

1988年,年事已高的邓颖超病重,晋菊清特意去西花厅看望七妈。

1992年1月15日,周荣庆逝世。2011年10月25日,在河南焦作凤凰山公墓,周恩溥与妻子王兰芳、儿子周荣庆骨灰合葬。周恩溥的骨灰在山东,王兰芳周荣庆母子的骨灰在焦作,为表达对周总理的景仰,也赞扬周家儿女这低调的一生,陵园特免费为周恩溥一家人建造了墓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周恩来邓颖超与家人在一起

邓颖超等教育孩子们:“周家任何一个人,无论什么事都是自己设法解决。”周家的儿女们说:“伯父的品格影响了我们一生。”在“周总理”的光环之下,他们认真生活,平凡生活,周家的年轻一代们如今也在孜孜不倦地奋斗着。

周家年轻的一代们,他们是不平凡的人,也是平凡的人!